工研院

圖說:工研院日前舉辦「智慧供應鏈國際趨勢論壇」,由服科中心主任鄭仁傑(右二)主持,邀請美國IBM總公司區塊鏈食品信任專案主持人Gary B. Rodrigue(中)、服科中心副主任郭儒家(左二)、服科中心組長吳念祖(左一)、台大資訊工程系廖世偉副教授(右一)共同分享最新區塊鏈應用於智慧供應鏈的最新趨勢與發展。
圖說:工研院舉辦「智慧供應鏈國際趨勢論壇」,由服科中心主任鄭仁傑(右二)主持,邀請美國IBM總公司區塊鏈食品信任專案主持人Gary B. Rodrigue(中)、副主任郭儒家(左二)、組長吳念祖(左一)、台大資訊工程系廖世偉副教授(右一)共同分享最新智慧供應鏈的最新趨勢與發展。 工研院日前舉辦「智慧供應鏈國際趨勢論壇」,由服科中心主任鄭仁傑主持,邀請美國IBM總公司區塊鏈食品信任專案主持人Gary B. Rodrigue、台大資訊工程系廖世偉副教授共同分享最新區塊鏈應用於智慧供應鏈的最新趨勢與發展。
圖說: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經理江建志解說可高速充放鋁電池
圖說: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經理江建志解說可高速充放鋁電池工研院研發出突破性可高速充放鋁電池,2016年獲全球百大科技獎,2017年再度贏得愛迪生獎殊榮,並吸引如Discovery等國際媒體報導,這項關鍵技術的創新之處在於,打破了過去鋁電池放電電壓低、壽命極短的缺點,並生產出全球第一顆可商品化的鋁電池。工研院的鋁電池技術,以石墨為正極,鋁做負極,電解液為不可燃性質的離子液體,並具有五大優勢,包含長壽命、低成本、高安全性、環境友善、可高效率快速充放電。
圖說:kW級薄型金屬板電池組
圖說:kW級薄型金屬板電池組電信基地台若因颱風或天災斷電,手機將因沒訊號而完全通訊中斷,此時就得靠基地台的備用電力,過去業者使用鉛酸電池或是柴油發電機供電,過去業者使用鉛酸電池或是柴油發電機供電,電池因壽命較低得定期更換,造成維運管理困擾;也因柴油發電機的味道與噪音影響民眾。氫燃料電池並非生活中常用如鋰電池之充電電池,而是電化學的發電機,與傳統的柴油發電機30%發電效率相比,其發電效率可達40%以上,如回收其熱能再使用,效率更達90%以上。氫燃料電池建置成本雖較高,且對環境友善、低噪音,因此成備用電力較佳選擇。
圖說:綠能所所長胡耀祖於綠能科技示範場域的綠色工務所介紹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
圖說:綠能所所長胡耀祖於綠能科技示範場域的綠色工務所介紹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中之綠能科技示範場域的綠色工務所,以工研院長期研發的綠能科技實際投入建置,並使用潔淨能源,進行智慧電力調度,提供了民眾智慧綠色生活之體驗場域以及綠能產品驗證平台。 現場展示多項產品技術包含:智慧舒適環控風扇、智慧LED照明情境、採直流供電的燈具與風扇、外轉子吊扇、節能整合窗、銅電極太陽能模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等。
圖說:工研院綠能所新能源技術組副組長林昀輝解說乾式厭氧醱酵技術
圖說:工研院綠能所新能源技術組副組長林昀輝解說乾式厭氧醱酵技術沼氣來自於厭氧微生物分解有機物,主要以甲烷氣為主,若沒有經過收集、處理,不但有臭味還可能危害人體,甲烷更是比二氧化碳更嚴重的溫室效應氣體。台灣可利用的沼氣來源,主要包含畜牧業廢棄物、廚餘與農業廢棄物等,工研院的乾式厭氧醱酵技術,能將廚餘等廢棄物轉化成能源,宛如廢物煉金術。此技術除針對含水率較低的廚餘、果菜等轉化產生沼氣。
圖說:工研院六甲院區僅半個足球場大的微電網系統測試場域,為工研院六甲院區一年省下逾百萬電費,節能效益相當可觀。
圖說:工研院六甲院區僅半個足球場大的微電網系統測試場域,為工研院六甲院區一年省下逾百萬電費,節能效益相當可觀。工研院在六甲院區建置旗艦級的微電網系統測試場域,面積僅半個足球場大,卻為工研院六甲院區一年省下百萬電費,節能效益相當可觀。工研院六甲院區的微電網系統測試場域,年發電量約517,632度電,占前一年負載用電量的28%,若以一度電3元計算,一年能為六甲院區省下155萬元,這套微電網系統測試場域技術關鍵就在於如何智慧調控能源配置。
圖說:工研院「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11月29日與媒體進行南台灣綠能科技之旅,工研院以綠能技術能量,引領台灣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向新一波綠能經濟推進的決心。左起為綠能所梁佩芳組長、電網辦公室副主任王人謙、綠能所所長胡耀祖、工研院院長劉文雄、電網辦公室技術長盧展南、傳播處處長林佳蓉。
圖說:工研院「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11月29日與媒體進行南台灣綠能科技之旅,工研院以綠能技術能量,引領台灣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向新一波綠能經濟推進的決心。左起為綠能所梁佩芳組長、電網辦公室副主任王人謙、綠能所所長胡耀祖、工研院院長劉文雄、電網辦公室技術長盧展南、傳播處處長林佳蓉。工研院「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除呼籲電網管理、人人有責外,今天更展示五項以綠能科技促成電力永續的關鍵技術。
圖說:2018「產業人物」雜誌封面人物施敏 (Dr. Simon Sze)是改變世界的發明家
圖說:2018「產業人物」雜誌封面人物施敏 (Dr. Simon Sze)是改變世界的發明家2018年「產業人物」雜誌以半導體界傳奇人物施敏(Simon Sze)作為封面人物,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並親筆贈送「產業人物」四字墨寶,鼓勵該雜誌典藏精彩的產業故事。
圖說:工研院與台糖4日簽署合作意向書,宣布雙方攜手投入六大主題,同時開展國際合作並建立國際型循環經濟模式,共同為臺灣創造更多循環經濟與再生能源商機,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左一)、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左二)、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中)、台糖董事長黃育徵(右二)、台糖總經理管道一(右一),共同舉行工研院攜手台糖「打造美麗循環新寶島」焦點儀式。
圖說:工研院與台糖4日簽署合作意向書,宣布雙方攜手投入六大主題,同時開展國際合作並建立國際型循環經濟模式,共同為臺灣創造更多循環經濟與再生能源商機,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左一)、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左二)、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中)、台糖董事長黃育徵(右二)、台糖總經理管道一(右一),共同舉行工研院攜手台糖「打造美麗循環新寶島」焦點儀式。臺灣90%以上的能源、肥料及飼料,及60%以上的食物仰賴進口,「循環經濟」是兼顧經濟與環境的發展模式,帶給臺灣經濟翻轉的契機。在臺灣沿海常見的廢棄牡蠣殼,若透過循環再生技術,提煉出應用在藥物成型原料的碳酸鈣,從毫無價值,翻轉到每公斤銷售價格上看500元!在經濟部的支持下,工研院與台糖積極配合推動循環經濟計畫,於4日簽署合作意向書,宣布雙方攜手投入六大主題,包括循環生技園區建置、沼氣發電、冷鏈物流、生醫科技、資源循環、綠能節電等議題,建構臺灣循環經濟生態鏈,同時進一步與國際接軌,開展國際合作並建立國際型循環經濟模式,共同為臺灣創造更多循環經濟與再生能源商機。
圖說:「亞太計量組織」大會主席 Dr. Toshiyuki Takatsuji(右一)頒發「亞太計量成就獎」予工研院協理段家瑞(左),肯定他長期在亞太區計量領域的貢獻及成就。
圖說:「亞太計量組織」大會主席 Dr. Toshiyuki Takatsuji(右一)頒發「亞太計量成就獎」予工研院協理段家瑞(左),肯定他長期在亞太區計量領域的貢獻及成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運作所依賴之最重要的計量團體「亞太計量組織」(Asia Pacific Metrology Programme, APMP)今年度在新加坡盛大舉行亞太計量組織第34屆會員大會,並於11月28日晚間頒發「亞太計量成就獎」(APMP Award)予工研院協理段家瑞,肯定他長期在亞太區計量領域的貢獻及成就。本次會員大會由亞太地區台灣、澳洲、日本、韓國等30幾個正式會員經濟體,超過350位國際計量學者專家共同見證此場盛事。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