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

圖說:清華大學生資所教授孫玉珠(左)與中研院分生所研究員蕭傳鐙合作解構「磷酸鹽轉運膜蛋白」
圖說:清華大學生資所教授孫玉珠(左)與中研院分生所研究員蕭傳鐙合作解構「磷酸鹽轉運膜蛋白」清華大學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教授孫玉珠研究團隊,最近與中研院合作,創全球之先,解開了「磷酸鹽轉運膜蛋白」分子結構之謎,使失智症的治療露出一線曙光。這項由科技部尖端計劃支持的研究成果登上了今年8月的國際頂尖期刊《科學前緣》,成為台灣膜蛋白研究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圖說:南科管理局舉辦從科技防疫到精準健康記者會,現場貴賓合影。
圖說:南科管理局舉辦從科技防疫到精準健康記者會,現場貴賓合影。科技部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針對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超前佈署打造精準健康產業鏈,並配合政府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生物及醫療科技產業」,28日展示階段性成果。包括COVID-19核酸檢測試劑(泉沂)、全球唯二的自主研發小切口無角膜瓣飛雷屈光手術儀之設備(僅次於蔡司的艾克夏)等成果展示。
圖說:工研院攜手泰博科技與土耳其Arcelik開發「複合式個人化健康檢測站」,  坐上椅子、對準鏡頭,兩分鐘內健康狀況一目了然。
圖說:工研院攜手泰博科技與土耳其Arcelik開發「複合式個人化健康檢測站」, 坐上椅子、對準鏡頭,兩分鐘內健康狀況一目了然。該「複合式個人化健康檢測站」,兩分鐘內就可完成血壓、血氧、心電圖、體重與體溫等五大生理資訊量測,並可透過雲端將數據傳至醫院的醫療系統,即時掌握生理數據,降低醫護人員面對面接觸感染風險,目前已取得歐盟醫療器材CE認證,並在臺灣製造,外銷土耳其,不僅為土耳其醫護人員降低近身量測的疾病傳染風險,亦為臺灣醫療材搶進國際市場新商機。
圖說:俊質生醫瞄準精準健康產業,結合AI及大數據分析,研發消化系統癌症檢測產品。
圖說:俊質生醫瞄準精準健康產業,結合AI及大數據分析,研發消化系統癌症檢測產品。位於南科園區俊質生醫,是一個整合清大、陽明、高醫大等學研原創知識研發成果「奈米質譜癌症檢測服務」,而成立的新創公司,利用AI及大數據分析來協助受測者檢測消化系統癌症,預估明年將可正式提供服務。初期營業額預估可達450萬,3年後將可成長至3,300萬元。
圖說:筑波醫電董事長許深福以醫療產業樹的播種者與灌溉者自期
圖說:筑波醫電董事長許深福以醫療產業樹的播種者與灌溉者自期廣邀「醫師、工程師、科學家」金三角跨領域合作,筑波醫電結合物聯網、太赫茲(THz)技術、醫療影像演算法、雲端科技及人工智慧(AI)軟、硬體平台,打造早期病變篩檢系統,以精準醫療設備,建構「醫才、醫術、醫材」的三醫產業鏈平台,今年新冠肺炎來襲,業績顯著成長。
圖說:工研院47週年院慶,副總統賴清德及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肯定工研院是國家最重要的資產。副總統賴清德(左4)、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右4)、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左3)、立法委員廖國棟(右3)、立法委員鄭正鈐(左2)、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右2)、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左1)、工研院院友會理事長許金榮(右1)共同合影。
圖說:工研院47週年院慶,副總統賴清德及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肯定工研院是國家最重要的資產。副總統賴清德(左4)、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右4)、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左3)、立法委員廖國棟(右3)、立法委員鄭正鈐(左2)、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右2)、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左1)、工研院院友會理事長許金榮(右1)共同合影。賴清德頒發工研院防疫菁英特別獎,表揚工研院的防疫尖兵團隊,他並期許工研院持續作為臺灣產業競爭力提升、開創新局的領頭羊,為臺灣經濟締造另一番新格局。
圖說: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右)與總經理梁次震是最佳拍檔,將帶領廣達迎接雲商機。
圖說: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右)與總經理梁次震是最佳拍檔,將帶領廣達迎接雲商機。   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與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梁次震是最佳拍檔,1988年創業以來,兩人合作無間。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讓宅經濟成長,讓廣達布局多時的雲端解決方案,展現成長契機,林百里強調匠人精神是廣達的根本,是公司的靈魂所在。為您介紹,也和您一起分享產業人物主筆王麗娟的產業筆記。
圖說: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右)與總經理梁次震是最佳拍檔,將帶領廣達迎接雲商機。 
圖說: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右)與總經理梁次震是最佳拍檔,將帶領廣達迎接雲商機。   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在19日的年度股東會上,報告2019年營收持續站穩兆元,並交出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三率三升的好成績。因應世界局勢,廣達將全球產能基地重新布局,同時也宣布2019年是朝向人工智慧(AI)轉型的元年,準備迎接雲商機。
圖說:聿信醫療器材臨床總監賴彥均醫師,介紹該公司改變百年來醫師聽診行為的呼吸監測新產品。
圖說:聿信醫療器材臨床總監賴彥均醫師,介紹該公司改變百年來醫師聽診行為的呼吸監測新產品。AI創新顛覆傳統聽診器!整合人工智慧(AI)的即時呼吸聽診監測儀,透過長時間持續監測,讓遠端醫護團隊可以分秒紀錄病人的呼吸狀態,也可降低醫師聽診遭感染的風險。由專業醫師團隊創業的聿信醫療器材,把病人呼吸的情形,變成可以聽見、看見並錄起來的資訊。請跟著主筆王麗娟,一起採訪聿信醫療器材臨床總監賴彥均醫師,認識該公司改變百年來醫師聽診行為的呼吸監測新產品。
圖說: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室醫師使用工研院正壓式檢疫亭採檢,其專利正壓的安全設計,空氣只能由內往外送,採檢醫師僅需戴口罩,無須穿著防護衣。
圖說: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室醫師使用工研院正壓式檢疫亭採檢,其專利正壓的安全設計,空氣只能由內往外送,採檢醫師僅需戴口罩,無須穿著防護衣。台灣控制疫情得宜,但放眼全球,新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至今確診病例已逾630萬,造成37.5萬人死亡,逾2/3病例在歐美,在國境開封之前,工研院結合產業技術能量開發出正壓式檢疫亭,守護抗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下,加快採檢數量。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