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Cadence系統驗證事業群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Paul Cunningham博士
益華電腦Cadence以各種電子設計、模擬、驗證工具及超級電腦,支持全球最先進的AI晶片與系統產品開發。2025年8月下旬,CadenceConnect Taiwan使用者大會分享多項前瞻趨勢,其中,讓「矽代理人」或稱「虛擬工程師」幫忙設計IC,大受矚目!
很快,未來兩、三年!
Cadence系統驗證事業群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Paul Cunningham博士表示,「我對未來的願景是,你可能不會考慮從Cadence授權工具,而是從Cadence授權虛擬工程師,包括一個虛擬的類比設計師、一個虛擬的數位設計師、一個虛擬的驗證工程師…等。」
也就是說,商業模式即將改變。過去IC設計公司和系統公司,向Cadence購買或授權各種工具,未來,需要設計IC或開發新系統的公司,可以直接從Cadence授權「虛擬工程師」回來幫忙。何時會出現呢?Cunningham博士表示,Cadence為客戶準備的「虛擬工程師」,可望在未來兩、三年內,逐漸實現所有的IC設計工作。
對話式AI:只需聊天就可以
如今AI晶片整合了幾千億個電晶體,未來複雜度將繼續飆高,預估到2030年,單一系統中的電晶體,將突破1兆個。想想看,要把1兆個電晶體,擠進一顆晶片中,整個安排佈局的過程,絕對不是靠著手動,而是採用了抽象化(abstraction)的設計方法。
2022年ChatGPT和大型語言模型推出,為Cadence帶來了另一個巨大機遇。Cunningham博士認為,電腦軟體的介面可以與人互動對話,這代表著「抽象化」將進一步升級。未來設計IC時,不必再記複雜指令,只需「聊天」般,提出要求、給出規範,然後,晶片就可以被設計出來。
走訪世界各地,Cunningham博士發現客戶及合作夥伴,都面臨人力危機。他表示,Cadence給出承諾,也視為義務的是,「未來一個真人,將可擁有10個、甚至100個虛擬工程師為他工作。」
面對AI對工程師職涯的潛在衝擊,Cunningham博士鼓勵工程師「別害怕」。他認為AI不會取代工作,而是改變角色。他說,「你不會因為人工智慧而丟掉工作,你會因為比你更擅長使用人工智慧的人而丟掉工作。」他強調,擁抱AI以提高生產力,才是關鍵。
為此,Cadence正努力建置各種工具的聊天介面,把Cadence所有的內部專家知識、技術文件和培訓素材全部納入,預計2026年初,就能讓Cadence所有工具都能進行聊天,實現完整的自動化流程。Cunningham博士強調,在接下來的12至18個月內,將可看到Cadence推出許多代理工作流程技術,而最終極目標就是推出「矽代理」,可以服務客戶的「虛擬工程師」。
AI浪潮下,電腦晶片驅動一切
AI驅動各種應用,成長動能驚人。市調公司IDC短短一年不到,就大幅調高對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市場規模的預估值,由9,500億美元,調高到1.2兆美元。然而,Cunningham博士強調,這還僅是個開始。
他指出,超強算力的電腦晶片正在為一切事物提供動力。包括無限串連的通訊、雲端與巨量資料、代理AI、汽車自動駕駛、無人機、機器人、擴增與虛擬實境、以及生命科學領域,都將開啟巨大商機。
龐大的市場機會,伴隨著嚴峻的技術挑戰。Cadence對此提出「智慧系統設計」(Intelligent System Design,簡稱 ISD) 策略,暱稱「三層蛋糕」模型,應對產業三大痛點及關鍵挑戰。包括:實現先進節點的設計、多晶片封裝(包括3D-IC堆疊、chiplet小晶片封裝等),以及從晶片到系統級的全流程優化。
智能系統設計:三層蛋糕策略
首先,「三層蛋糕」策略的第一層,Cadence將解決方案的版圖大幅擴展,可以說是管很寬,從半導體晶片延伸至先進封裝、電路板和系統級設計,提供端到端(end-to-end)的解決方案。
「我們不能單單只考慮晶片,」Cunningham博士強調,Cadence的服務擴展到封裝、電路板、系統和機架,為客戶考量到最終在系統和軟體定義的體驗。
Cadence「Integrity 3D-IC平台」涵蓋從晶粒、封裝到物理模擬和電路板的所有環節,整合了Allegro先進封裝、Virtuoso類比設計、以及用於數位實現、功耗和熱分析等工具,2025年底,採用Integrity 3D-IC平台的設計定案,將超過100個。
還有智慧財產權(IP),特別是AI運算中最關鍵的IP,Cadence帶著滿手的工具及IP,一起和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緊密合作,調整工具、布局繞線、簽核及類比設計,以實現最佳性能。
優化AI、效率爆升
接著,在「三層蛋糕」策略的上下兩層,分別以AI及加速運算,構成強有力的兩翼。先看第二層,Cadence應用AI優化所有的工具。身為電腦科學博士,Cunningham博士深信AI是一種全新的方法,可以解決傳統無法克服的問題。
「Cadence內部使用AI,早在2016年開始,」Cunningham博士說,「使用AI,讓Cadence各項工具與技術方案獲得更好的運行時間、更好的效能/功耗/面積(PPA)表現,以及更好的驗證覆蓋率,概稱為『優化AI』。」
應用AI優化Cadence的產品組合,涵蓋四大核心,包括:數位設計、數位驗證、客製化設計,以及多物理場模擬。如今,在數位設計方面,CEREBRUS大幅提高30倍生產力、實現功耗低10倍、已支援超過1,000 次的設計定案; 在數位驗證,VERISIUM加快10倍除錯速度、實現 20 倍更快的迴歸測試速度,獲得全球前20大半導體公司中的18家採用。
在客製化設計方面,VIRTUOSO STUDIO 專注自動化佈局生成,生產力提高 70%,一舉將設計時間從兩週縮短至 3 天;此外,多物理場模擬的OPTIMALITY實現了性能提升10 倍、PCB布局加快150 倍,PCB繞線加快100倍的成績,顯著提升整體設計週期的效率。
「如果算上伺服器,那麼全球所有Cadence工具,已有超過50%是由AI驅動的。」Cunningham博士強調,「這個比重將在未來兩年內,提高到90%以上。」
圖說:Cadence 優化 AI 產品組合,透過在設計流程的各個關鍵階段導入AI優化技術
超級電腦助攻
「三層蛋糕」策略的第三層,Cadence推出具有強大算力的超級電腦作為底層支撐。傳統 EDA本質上是半導體的「數位孿生」(Digital Twin),Cadence進一步擴展到物理世界,創建「物理孿生」(Physical Twin)和「功能孿生」(Functional Twin),讓電子設計從「模擬、驗證」邁向「預測、最佳化」,可說是Cadence 未來十年技術戰略的核心。
數位孿生(Digital Twin)
「數位孿生」(Digital Twin)用虛擬模型,完整對應實體晶片、模組或系統,呈現其生命週期的數位化表現。整合了設計資料、模擬模型、驗證結果與行為模型,能在虛擬環境中,對實體系統的效能,做出預測。「數位孿生」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在晶片尚未製造之前,就能驗證系統效能、工程師可以在虛擬環境中快速嘗試多種架構方案,不必每次都製作實體原型。此外,還可支援異質整合的設計,模擬小晶片(chiplet)間互連、功耗與熱傳的情形。
Cunningham博士指出,半導體是數位孿生應用得最成功的領域。例如,Nvidia在製造擁有2,000億個電晶體的晶片之前,就能透過建模、設計方法、簽核流程、模擬和功能驗證,預先掌握確認晶片將會正常運作。
已經在半導體領域用得爐火純青的「數位孿生」,可望在其他行業,找到大展身手的新機會。「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Cunningham博士說,目前在航太業,新飛機只透過電腦模擬完成約20%的設計,包括波音或空巴等航太業者,必須實體建造一架測試機,讓試飛員去飛行,嘗試起飛、降落等不同的條件,以及不同的天氣模式。Cunningham博士認為,透過結合AI和加速運算來增強系統模擬,未來5至10年內,新飛機設計自動化的比重,可望從目前的 20% 提升到 80%。
此外,在生命科學領域,新藥開發耗時且成本高昂。在美國,新藥開發從概念到獲得FDA全面批准進入大眾市場,幾乎需要花費100億美元,且主要依賴真實實驗,目前靠電腦模擬完成設計驗證的比重還不到1%。Cunningham博士認為,透過AI和加速運算,未來將可加速實現精準醫療。
「這是一個願景,但它真的可以實現。」Cunningham博士表示,幾年前Cadence收購了OpenEye公司,現在全球前20大製藥公司中有19家都靠這家公司進行早期藥物探索。儘管目前Cadence生物科學的業務仍小,但他認為這是個極有成長潛力的市場。
物理孿生(Physical Twin)
「物理孿生」(Physical Twin)特別針對製造與物理特性,包括越來越小的奈米級設計、材料特性、電磁與熱效應等,預先建立精確的模型,是數位孿生的物理延伸。「物理孿生」最大價值包括製程與設計協同最佳化(DTCO),在設計前期就評估製程限制、寄生效應、變異影響,特別是產業來到3D IC與先進封裝時,是掌握良率及可靠度的關鍵。物理孿生可以模擬整輛汽車進行碰撞的測試,這對於汽車、航太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發展,都有很大的空間。
進入物理世界,Cadence與Nvidia合作,進一步製造了一台超級電腦Millennium,用於進行連續性的數值化模擬,包括熱學、電磁學、瞬間電壓降低、流體力學等。Millennium領先市場,這台超級電腦基本上改變了業界的遊戲規則,舉例,過去需要數週甚至數月的熱模擬、IR模擬、流體模擬,Millennium只需幾小時就可完成任務。
例如,法國新創公司,致力於利用「混合動力電飛行技術」的Ascendance,目標是想實現低碳、安靜且高效的區域航行。這家公司就表示,Millennium讓他們在計算流體力學(CFD)時,速度加快了20倍。美國航空新創公司Boom,致力開發名為Overture 的超音速客機,該公司想實現比現有商用飛機快兩倍的飛行速度,在用了Millennium之後,該公司表示,原本要花上一星期計算流體力學(CFD)工作,如今加快到只需要2天。
此外,聯發科肯定Millennium為該公司達成了針對瞬間壓降(dynamic IR)的模擬,達成以前不可能實現的任務,確保晶片性能及可靠性;三星則是肯定Millennium為該公司在散熱分析上,加快了8倍。
圖說:Cadence與Nvidia合作的超級電腦Millennium M2000
功能孿生(Functional Twin)
「功能孿生」(Functional Twin)聚焦在系統層級的功能與行為,看晶片或系統如何執行軟體、如何與環境互動。這是從「電路/製程」走向「軟硬協同」的孿生模型。近年Cadence 在此投入大量AI與系統級模擬技術,特別是Palladium、Protium,深獲矚目。讓人驚豔的是, 「功能孿生」讓硬體在完成前,軟體團隊就可以先在功能孿生的模型上做測試,這樣系統層級的驗證,可說最貼近真實應用情境,同時,也可預先掌握整個AI任務跑起來的功耗及延遲情形。
Cadence的超級電腦Palladium,採用的是自家設計的矽晶片。Cunningham 博士的團隊有一組人,使用Cadence的所有工具,以5奈米的先進技術,推出Palladium的高速運算晶片,整合了超過1,000億個電晶體,「我們可以在一個機架中放置144部Palladium超級電腦,並同時連接16個機架。」據了解,Nvidia就是這樣模擬新一代GPU,怪不得連執行長黃仁勳都公開說,「如果沒有Palladium,Nvidia將不復存在」。
簡單說,Palladium超級電腦是硬體模擬器 (hardware emulator),是一套模擬驗證系統,在晶片完成設計、還沒送往晶圓廠製造之前,就能以接近真實硬體的方式,進行功能驗證與系統層級測試。同時,Protium是基於AMD現成FPGA的原型平台,主要提供一個預矽(pre-silicon)的實體平台,可讓開發者進行高速的軟體開發與系統驗證。如今,Palladium Z3搭配Protium X3,共構成功能孿生(Functional Twin)加速運算平台,普獲業界肯定。
圖說:Cadence的Palladium Z3與Protium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