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ISSCC 台灣16篇IC設計論文入選

圖說:IEEE 固態電路學會台北分會(SSCS)22日舉行ISSCC台灣記者會,左起臺大教授楊家驤、陽明交大教授陳科宏、鈺創闕壯穎博士、聯發科處長方家偉、鈺創董事長盧超群、SSCS主席暨陽明交大教授廖育德廖育德教授、IEEE終身院士暨臺大電機系名譽教授汪重光、陽明交大教授陳巍仁、聯發科薛育理博士。

圖說:IEEE 固態電路學會台北分會(SSCS)22日舉行ISSCC台灣記者會,左起臺大教授楊家驤、陽明交大教授陳科宏、鈺創闕壯穎博士、聯發科處長方家偉、鈺創董事長盧超群、SSCS主席暨陽明交大教授廖育德廖育德教授、IEEE終身院士暨臺大電機系名譽教授汪重光、陽明交大教授陳巍仁、清華大學教授彭朋瑞,與聯發科薛育理博士。

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固態電路學會台北分會(SSCS)22日舉行記者會,宣布2024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SSCC),台灣共有16篇論文獲選,其中學術界9篇、產業界7篇,包括陽明交通大學3篇、清華大學3篇、臺灣大學2篇、成功大學1篇;業界則有台積電獲選4篇、聯發科技獲選3篇。

IEEE 固態電路學會台北分會主席暨陽明交大教授廖育德表示,在晶片(IC)設計國際競賽中,ISSCC被譽為奧林匹克大賽,2024年ISSCC 將於2月18日起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五天,包括三天論文發表,以及兩天的短期課程、論壇與教育課程。2024 ISSCC遠東區委員會執行秘書暨陽明交大教授陳巍仁表示,ISSCC每年都會吸引來自學術界與產業界分享最前瞻技術的發表與交流,約3千名人士與會,其中約六成來自業界。

2024年ISSCC來到第71屆,大會以「ICs for a Better World」為主軸,強調健康照護、永續發展、互聯技術,目標在於全面促進人類生活品質。

2024年入選論文計234篇,共分四大主軸,包括通訊、類比、數位,以及未來新興研究領域。針對入選論文,聯發科薛育理博士介紹無線射電路與無線通訊晶片趨勢、臺灣大學教授楊家驤介紹數位架構與系統、鈺創科技闕壯穎博士介紹記憶體領域,聯發科技方家偉博士介紹數位電路領域的技術創新。

鈺創董事長盧超群於22日記者會上發表演講,分享他對半導體長遠發展的樂觀看法。他在恭喜2024年論文入選團隊的同時,也點出台灣入選論文篇數減少,直言「我們在退步。」他並因此呼籲台灣應該啟動「矽導2.0」計畫,增添創新研發的動能。

盧超群歷年來活躍於IEEE及ISSCC國際研討會,並曾任ISSCC論文遴選委員多年,他鼓勵年輕人多多投入IC設計,並積極參與ISSCC的各種志願工作,在服務IEEE會員的同時,不但可以貼近創新脈動,同時更可開展國際視野。

他強調,如今世界各國考量地緣政治,都在大手筆投資興建自己國家的晶圓廠,盧超群認為,這對於IC設計者來說,只要能夠研發出具有高價值、造福人類的IC,就會有很多晶圓廠都搶著要替你生產製造。

對於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盧超群是個樂觀派。他早在大家擔心摩爾定律是否會撞牆的2010年,提出異質整合(Heterogeneous)的觀念,並稱透過整合系統、軟體、電路與晶片,如今已從

IC產業1.0時代,晉級到IC產業2.0及3.0時代。接著透過不同的材料,將矽與非矽的材料整合,將可再創IC產業4.0時代的成長。

如今,盧超群認為,人工智慧(AI)、半導體(Semiconductor)、量子運算(Quantum Computing)將是21世紀的明星。他以半導體(簡稱S)、人工智慧(簡稱A),合為SA策略,強調,半導體與AI是如今的大局面,沒有半導體的進步,就沒有AI;沒有AI的推動,就沒有半導體的發揮,兩者一體兩面,好比金庸小說中的倚天劍與屠龍刀,SA策略得目標就是實現量子運算。

雖然目前量子運算在材料與技術上還有很多挑戰,但盧超群表示,2023年在日本舉行的VLSI論壇,針對量子運算的研究論文,比重高達15-20%,他相信終究一定可以找到通往成功的方法與路徑,盧超群並預言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產值將成長到1.2兆美元。

陽明交通大學由電機系陳科宏講座教授團隊與晶炫半導體及瑞昱半導體合作囊括3篇論文,在電動車充電、低軌道衛星電力系統皆有創新技術發展。

圖說:陽明交大教授陳科宏(中)率團隊囊括3篇論文入選ISSCC,並當選IEEE Fellow,受到臺大電機系名譽教授汪重光(右)及鈺創董事長盧超群(左)連聲道賀。

清華大學由電機系張孟凡教授團隊獲選2篇、彭朋瑞教授團隊獲選1篇,張孟凡在電阻式記憶體內計算技術,擁有全球最多位元的輸入/權重/輸出運算能力,在延遲、輸出精度以及能源消耗表現均超越所有過去的架構;彭朋瑞教授則是在28奈米製程下開發出最省電且超過100Gb/s速率之傳收機,為高階AI伺服器的晶片間互聯介面提供低成本、低功耗的選擇。

臺灣大學2篇論文皆為電子所楊家驤教授團隊產出,提出未來可應用於低軌衛星、無人機、高鐵等之高速移動無線通訊系統,以及應用於大規模自動導引最佳化之量子啟發式數位退火處理器晶片。成功大學入選論文是由電機系張順志教授團隊提出一個高解析度類比數位轉換晶片,可達到高品質轉換訊號,大幅降低電池電量消耗。

圖說:臺灣大學電子所教授楊家驤(右1)團隊,有2篇論文入選ISSCC。

業界由台積電獲選4篇、聯發科技獲選3篇。台積電記憶體設計方案處團隊成功設計出業界第一個12奈米RRAM IP,可用於低功耗微型控制器,特別適用於物聯網應用。另外還開發了高密度磁電阻式記憶體,在無電源供應情況下可暫時維持儲存資料以減少功耗。另一研發團隊開發出以金屬電阻做為熱感元件的熱感應器設計,可用於商用IC,降低如手機因高熱造成當機。

聯發科計算與人工智能技術群設計出應用於手機多核心處理器功耗系統之全數位實時電流感測技術,該項技術基於未來的中央處理器,做到省電、小巧、多功域布局,可大幅提升手機效能,同時不易發熱,充電後可擁有更久的續航力。

類比音頻團隊則是開發出兼具高解析度與低功耗的H類耳機音頻放大器,可兼顧極佳音樂品質並延長電池使用時間。另外聯發科技與台積電攜手開發「神經視覺增強引擎」創新技術,實現高效能、低功耗優越視覺效果。

圖說:聯發科有3篇論文入選ISSCC,右1為聯發科計算與人工智能技術群處長方家偉。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