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

圖說:儀科中心利用熱紅外影像監測儀器所拍攝的陸域風機照片,可即時監測葉片結構的熱輻射狀態。
圖說:儀科中心利用熱紅外影像監測儀器所拍攝的陸域風機照片,可即時監測葉片結構的熱輻射狀態。儀科中心與育達精密工業合作開發可應用於大型風力發電機之安全性監測技術,可即時遙測監控離岸風車的運轉健康狀態,提供產業界在離岸風力機運轉之後續營運維護。
圖說:2018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徵件開跑。
圖說:2018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徵件開跑。「2018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即日起至3月30日公開徵件,邀請全國對科學有興趣的學生、教師以及社會大眾,一同探索科學與生活的關聯。本競賽是希望參賽者建立科學敘事能力,將生澀難懂的科學知識,透過繪畫、報告、短片的方式整理並重新詮釋,以同時增長學子對科學的興趣,以及一般民眾的科學知識程度。
圖說:國研院董事長楊弘敦開場致詞。
圖說:國研院董事長楊弘敦開場致詞。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偕同相關產學研單位共同組成的「人工智慧產學研聯盟」,2/21日假國研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舉辦「人工智慧學校交流論壇」,邀請到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長孔祥重與執行長陳昇瑋至高雄與聯盟成員交流,談論人工智慧的發展以及技術人才的培育。
圖說:國震中心以「人體脊椎」與「積木堆疊」概念,開發出對環境低衝擊性的橋墩系統。
圖說:國震中心以「人體脊椎」與「積木堆疊」概念,開發出對環境低衝擊性的橋墩系統。台灣山區快速公路經常穿過群山峻嶺與急湍深谷,必須興建高橋墩高架橋,在生態保育及施工條件的考量下,「預鑄節塊橋墩系統」便成了最佳選擇。
圖說:衛福五號拍攝之衛星影像修正前後對照圖,左為修正前,右為修正後(美國加州)。
圖說:衛福五號拍攝之衛星影像修正前後對照圖,左為修正前,右為修正後(美國加州)。福爾摩沙衛星五號於今年8月25日發射,台灣時間9月8日(美西時間9月7日)光學遙測酬載開始進行取像後,發現影像略有模糊及光斑現象產生,研判可能是遙測取像儀焦距偏移所造成。
圖說:經濟部次長龔明鑫(左)於11月17日頒發「創新應用夥伴獎」給台灣新思科技總經理李明哲。
圖說:經濟部次長龔明鑫(左)於11月17日頒發「創新應用夥伴獎」給台灣新思科技總經理李明哲。台灣新思科技 (Synopsys Taiwan)獲經濟部頒發「創新應用夥伴獎」,以表揚新思科技配合政府推動資通訊產業結構轉型,協助台灣產業不斷創新,對促進台灣的資通訊產業發展具有卓越貢獻。
圖說:AI策略聯盟合作意向書由國研院院長王永和(左)與新思科技董事長暨共同執行長Dr. Aart de Geus(右)簽訂,科技部陳良基部長(中)親自擔任見證人。
圖說:AI策略聯盟合作意向書由國研院院長王永和(左)與新思科技董事長暨共同執行長Dr. Aart de Geus(右)簽訂,科技部陳良基部長(中)親自擔任見證人。科技部積極推動產業再創高峰,「小國大戰略」的思維,獲得國際企業力挺。在科技部(MOST)部長陳良基見證下,24日國家實驗研究院(NARLabs)與新思科技(Synopsys)簽訂AI策略聯盟合作意向書。
圖說:國研院國網中心主任謝錫堃(右3)頒發冠軍給清大os.system隊。
圖說:國研院國網中心主任謝錫堃(右3)頒發冠軍給清大os.system隊。由國家實驗研究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網中心)舉辦之第七屆台灣學生叢集電腦競賽(TSCC), 9月28日進行決賽,由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與數學系同學組成的「os.system」隊,以接近滿分的成績獲得冠軍。
圖說:國研院林盈達副院長(左1)與儀科中心楊燿州主任(右1)頒獎給專上組第一名陽明大學團隊。
圖說:國研院林盈達副院長(左1)與儀科中心楊燿州主任(右1)頒獎給專上組第一名陽明大學團隊。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儀科中心)主辦的第9屆「國研盃i-ONE國際儀器科技創新獎」, i-ONE競賽分為中學組與專上組,陽明大學團隊獲得專上組首獎,嘉義市自學學生及協同中學同學組隊奪得中學組首獎。
圖說:科技部陳良基部長(攝影:李慧臻)接受「產業人物」主筆王麗娟專訪,談台灣如何以小國大戰略,持續創新獲得成功。
圖說:科技部陳良基部長(攝影:李慧臻)接受「產業人物」主筆王麗娟專訪,談台灣如何以小國大戰略,持續創新獲得成功。「唯有不安於現狀,才能不斷超越自己,開創更好的人生」!科技部長陳良基,在他的傳記著作「創新的人生」中不斷強調上述重點。如今他是擔任帶領台灣科技發展的核心人物…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