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首季喜成長 迎接AI商機

圖說:ADI技術應用總監黃大峯(Anderson Huang)表示,ADI全力支持AI資料中心持續進化。

ADI邁入60周年,2025年第一季(截至1月底)迎來營收、獲利、每股盈餘皆成長的好消息。ADI 執行長兼董事長Vincent Roche表示,ADI持續投資類比、混合訊號和電源產品組合,2025年第一季營收24.2億美元,每股盈餘1.63美元,在工業、汽車和通訊領域均展現成長力道。他並樂觀看好2025年將迎來業績成長,有信心率領公司走出2024年的營收低谷。

成立於1965年的ADI,今年邁入60周年,該公司2024財務年度(11月2日截止)營收94.27億美元,比2023年的123.06億美元衰退三成。2025年2月19日舉行的投資法人說明會中,Roche帶來好消息,他表示,2025年第一季營收達24.2億美元,工業、汽車兩大業務,分別佔 44%及30%,通訊業務佔12%,都出現季成長。2025年第一季ADI毛利率穩居 68.8%,並預估第二季營收目標 25 億美元,上下浮動 1 億美元。

Roche指出,在通訊業務領域,有線產品的占比達三分之二,遠遠超過無線產品,主因是來自人工智慧(AI)需求推動了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建設。

ADI技術應用總監黃大峯(Anderson Huang)表示,因應AI的需求,資料中心持續進化,硬體設備不斷升級,技術也推陳出新,並積極追求高效率、高密度,以及高可靠度等三高目標。

Anderson負責ADI電源產品線多年,他表示,隨著AI技術的進步,AI晶片(GPU,CPU, NPU, SoC…)的運算速度越快、運算量越大,對電力的需求也就越要求高效率。特別是在電力需求巨大的情況下,如何提高電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進而提高系統效率、降低營運成本,成為關鍵課題。

其次,如何在有限的體積中提供更多的能量,進而提升性能、優化連結、減少能源耗損、降低成本,必須從IC設計到系統級設計,追求高密度 (High Density) 、高功率密度 (High Power Density) 、高整合度 (High integration) 也成了重要趨勢。第三個目標,則是追求高可靠度及高穩定度(High Reliability), 全力避免故障或運作中斷而影響造價高昂的任務。

ADI成立六十年來,技術不斷推陳出新,針對資料中心的解決方案相當多,Anderson舉了三個例子。第一,專利的Coupled Inductor 技術,可降低電流漣波、改善瞬態響應、提高效率、減少元件尺寸,適合AI晶片大電流的設計需求,並優化電源效率。第二,ADI主攻降噪的Silent switcher技術,可改善EMI性能,以及切換開關時產生的電源雜訊,如今已晉級到第三代,包括工業、儀器儀錶和測量、醫療健康、航空航太、通信、汽車、能源、數據中心等,應用範圍不斷擴大。

第三,Anderson談到ADI以先進的90奈米製程(P90),實現了體積更精巧及成本優化。他指出,目前很多應用的電壓越做越低、電流越做越大,P90 技術經過市場歷練,良率非常高,已廣泛應用於資料中心,以及高度講究品質及可靠度的車用領域。

Anderson表示,在資料中心的機櫃機台上,ADI可供應多相電源(Multi-Phase Power ),為CPU、GPU、NPU等主晶片供電,關鍵在於ADI的耦合電感(Coupled inductor)技術,是ADI很大的優勢。其次,針對散熱需求,ADI產品除了有標準封裝外,也推出散熱優化的封裝。

此外,針對系統主機電源,ADI還提供讓人安心的熱插拔(Hot Swap)技術及監控系統,可隨時掌握資料中心電源及溫度狀態。

在散熱與永續方面,Anderson指出,隨著電池備援電力模組(Backup Battery Unit,簡稱BBU)在AI系統中受到重視,ADI 不但有完整的BBU解決方案,也有氣冷的風扇方案,以及液冷的冷卻液分配裝置(Cooling Distribution Units,簡稱CDU)方案。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