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成果

圖說:工研院2015 ITRI BIO DAY 成果發表產業界和學者共襄盛舉,包括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前排右三)、工研院生醫所長邵耀華(前排左二)、台灣大學醫學院生化暨分生所院士林榮耀(前排左三)與多位上市櫃公司董事長,都到場參加。
圖說:工研院2015ITRIBIODAY成果發表產業界和學者共襄盛舉,包括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前排右三)、工研院生醫所長邵耀華(前排左二)、台灣大學醫學院生化暨分生所院士林榮耀(前排左三)與多位上市櫃公司董事長,都到場參加。■文:Wa-People/陳文玲Evelyn Chen■圖:Wa-People/編輯中心工研院首度舉辦的ITRIBIODAY,聚焦在「個人化醫療」及「預防老化醫學」兩主軸,展示四十一項技術亮點,呈現生醫所多年來在醫電、複合醫材、標靶藥物三大技術平台深耕鑽研的成果。共有約兩百位產業界、醫師公會與學者共襄盛舉,希望讓更多產官學界了解生醫目前與未來發展趨勢,為國內生技產業布局奪得先機。
圖說:交通大學陳智教授(右二)及電子系陳冠能教授(中)團隊利用特殊電鍍發展銅銅接合技術,為電子封裝技術,帶來重大突破。
圖說:交通大學陳智教授(右二)及電子系陳冠能教授(中)團隊利用特殊電鍍發展銅銅接合技術,為電子封裝技術,帶來重大突破。■文:Wa-People/李慧臻Jane Lee■圖:Wa-People/編輯中心著名國際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Reports)於五月號刊出交通大學具突破性的電子封裝技術研發成果。交通大學材料系特聘教授暨奈米學士班主任陳智以及電子系教授暨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副院長陳冠能團隊,與美國UCLA杜經寧院士合作,在微電子封裝業的研究獲得重大突破。
圖說:由1992年至20012年20年間西北太平洋觀測的颱風破壞力、強度與個數的數據變化。
圖說:由1992年至20012年20年間西北太平洋觀測的颱風破壞力、強度與個數的數據變化。■文:Wa-People/陳文玲Evelyn Chen■圖:Wa-People/編輯中心在一般的認知裡,海洋變暖會導致颱風破壞潛力增加,但在近20年中,西北太平洋觀測的結果卻與此恰恰相反,雖然近年海洋變暖,但颱風破壞潛力卻逐年下降(圖1a)。由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林依依及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陳仲良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的最新研究,深入探索其原因。
■文:Wa-People/陳文玲Evelyn Chen能源問題日益重要,面對近在眼前的危機,臺灣大學的能源專家們已有解答,正待跨足產業界,將技術發揚光大。臺灣大學石化中心「能源科技研發成果產業化橋接計畫」與產學合作總中心合作,於五月八日舉行「能源專利技術與應用媒合會」,發表學界前瞻性的專利研究,並設有「媒合商談區」,促成學研單位與廠商間交流的交流平台。
圖說:海洋雷達網,超視距海洋雷達的發射天線(左)與接收天線(右)。
圖說:海洋雷達網,超視距海洋雷達的發射天線(左)與接收天線(右)。■文:Wa-People/洪瑞英RaeHung■圖:Wa-People/編輯中心台灣位處連結南海與東海交會的西太平洋邊隅,除了波浪與潮汐外,附近還包括黑潮主流、中國沿岸流與南海海流等主要洋流,且夏、冬兩季的流況不同,這些海洋物理特性深深影響著台灣的氣溫、濕度等氣候條件,同時也影響了航海、漁場及海洋能源開發等經濟活動。這樣複雜且影響甚巨的海洋環境,使我們必須加強海象環境長期監測的工作,以達成海洋立國的願景。
圖說:國家實驗研究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的地科資料庫(Earth Science Observation Knowledgebase, ESOK),累積巨量資料,珍藏台灣的生命軌跡。
圖說:國家實驗研究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的地科資料庫(EarthScienceObservationKnowledgebase,ESOK),累積巨量資料,珍藏台灣的生命軌跡。■文:Wa-People/洪瑞英RaeHung■圖:Wa-People/編輯中心為了珍藏台灣的生命軌跡,國家實驗研究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打造台灣第一座千兆級的地科資料庫(EarthScienceObservationKnowledgebase,ESOK),上至太空、大氣層,下至地底、海洋,將珍貴的觀測結果,安全地保存至地科資料庫中,並以高速計算與大資料技術提供整合性資料庫與相關工具服務。
圖說:葉均蔚教授傾力研發高熵合金理論,突破材料學界長久以來的迷思。
圖說:葉均蔚教授傾力研發高熵合金理論,突破材料學界長久以來的迷思。■文:Wa-People/陳文玲Evelyn Chen■圖:Wa-People/編輯中心十年前,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教授葉均蔚提出「高熵(註)合金」研究成果,突破材料學有史以來的最大迷思,轟動材料學界,而今「高熵合金」成為材料學界的顯學,葉均蔚更被尊為「高熵合金之父」,今年他進一步與國際知名材料學家B.S.Murty與S.Ranganathan合著“High-EntropyAlloys”(高熵合金)一書,將成為材料學的經典教材及參考書。
圖說:「清水磚」、「一般磚」及「火頭磚」之外,日豐窯業也接受日本客戶要求,生產特殊規格的三公分磚(右)。
圖說:「清水磚」、「一般磚」及「火頭磚」之外,日豐窯業也接受日本客戶要求,生產特殊規格的三公分磚(右)。■文:Wa-People/王麗娟Janet Wang■圖:Wa-People/李慧臻Jane Lee謝芬卿導覽時說,日豐窯業的紅磚分三姐妹:分別是「清水磚」、「一般磚」、「火頭磚」。由於堅持使用純黏土製磚,不添加其他化合物,故生產出來的紅磚,質地精純、結構札實,且色澤漂亮。
圖說:日豐窯業第二代經營者謝得安,將「八卦窯」改建成產量較大的「隧道窯」,每日產能可達10萬塊磚。
圖說:日豐窯業第二代經營者謝得安,將「八卦窯」改建成產量較大的「隧道窯」,每日產能可達10萬塊磚。■文:Wa-People/王麗娟Janet Wang■圖:Wa-People/李慧臻Jane Lee經濟規模及生產效率,讓日豐窯業得以在民國90年代紅磚產業一片景氣蕭條下渡過難關,如今是花蓮、台東兩縣唯一還在生產紅磚的窯廠。
圖說:謝芬卿是日豐窯業的第三代,她導覽時介紹紅磚有三姐妹:分別是「清水磚」、「一般磚」及「火頭磚」。
圖說:謝芬卿是日豐窯業的第三代,她導覽時介紹紅磚有三姐妹:分別是「清水磚」、「一般磚」及「火頭磚」。■文:Wa-People/王麗娟Janet Wang■圖:Wa-People/李慧臻Jane Lee創業宜蘭到花蓮「日豐窯業」前身為「煌昌磚廠」,由謝福清與友人創立於民國62年。在花蓮,這座超過40年光陰的紅磚窯業,不但是當地重要地標,同時也是花蓮、台東兩縣唯一還在生產紅磚的窯廠。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