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

圖說:「2019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工研院從12個美國境外獲獎的技術中勝出,研發團隊赴美領獎。左起為工研院生醫所副組長江佩馨、生醫所經理陳振泰、生醫所副所長黃崇雄、資通所組長莊凱翔、資通所組長王啟龍。
圖說:「2019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工研院從12個美國境外獲獎的技術中勝出,研發團隊赴美領獎。左起為工研院生醫所副組長江佩馨、生醫所經理陳振泰、生醫所副所長黃崇雄、資通所組長莊凱翔、資通所組長王啟龍。素有科技產業奧斯卡之稱的「2019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6日在美國舉行頒獎典禮,其中,工研院研全球首創「RAIBA可動態重組與自我調節之電池陣列系統」、「仿生多突狀磁珠製備技術」雙雙獲獎。工研院連續十二年蟬聯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圖說:交大光電系教授陳方中(中)領導研究團隊在光伏元件研究有重大發現,其研究成果獲刊能源材料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圖說:交通大學光電系教授陳方中(中)領導研究團隊在光伏元件研究有重大發現,其研究成果獲刊能源材料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交通大學光電系教授陳方中領導研究團隊,利用新興鈣鈦礦材料製作光伏元件,回收室內照明光能量,團隊以理論計算評估後發現,最高可回收近六成的室內照明能量,為節能減碳目標指引出明確研究方向。
圖說:左起柯思科技總經理蔡尚志、瓏驊科技總經理葉治宏、亞拓醫材董事長洪偉禎、經濟部工業局組長林碧郁、立法院余宛如委員、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董事長黃博怡、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李耀魁、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博信生技總經理王中信、昇雷科技執行董事黃茂基、雲派科技總經理林治宏。
圖說:左起柯思科技總經理蔡尚志、瓏驊科技總經理葉治宏、亞拓醫材董事長洪偉禎、經濟部工業局組長林碧郁、立法院余宛如委員、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董事長黃博怡、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李耀魁、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博信生技總經理王中信、昇雷科技執行董事黃茂基、雲派科技總經理林治宏。工研院今年八月起將舉辦一系列「拼經濟 產業轉型搶第一」活動,期透過不同的策略形式舉辦活動:首場在經濟部工業局指導下,以實踐無形資產經濟及融資協助新創,「創新 IP 變資金 白手起家創業行」,以專利融資協助創業圓夢、投入產業科技升級、技術加值協助回流台商提升競爭力。
圖說:前排左起銥智總經理李尹彰、泰國電動車公司董事總經理Somphop Klyosumphan、總盈總經理呂政杰,後排左起金屬中心副處長江進豐、電電公會顧問葉維煜、工研院機械所所長胡竹生、泰國電動車公司執行長Somboon Pitayarangsarit、行銷總監Warakorn Katikawong,及公關總監Chanchai Tangthampoonpol。
圖說:工研院帶頭拼台灣電動車外銷!看好泰國電動車市場潛力。工研院結合A+電動巴士聯盟和泰國電動車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前排左起銥智總經理李尹彰、泰國電動車公司董事總經理Somphop Klyosumphan、總盈總經理呂政杰,後排左起金屬中心副處長江進豐、電電公會顧問葉維煜、工研院機械所所長胡竹生、泰國電動車公司執行長Somboon Pitayarangsarit、行銷總監Warakorn Katikawong,及公關總監Chanchai Tangthampoonpol。
圖說: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陳燦研究出的耀原子級觸媒,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並被選為該月份的兩篇能源材料焦點論文之一,也奠立下一代鹼性燃料電池的新里程碑。
圖說: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陳燦研究出的耀原子級觸媒,被2月份的「自然通訊」期刊選為能源材料焦點論文,也奠立下一代鹼性燃料電池的新里程碑。從清洗眼鏡的超音波機得到靈感,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陳燦耀,利用超音波在材料表面打出極細小的孔洞,再把作為觸媒的白金「鑲嵌」上去,做出更穩定耐久、比奈米還小的「原子級觸媒」,效率提升3倍以上,奠立下一代鹼性燃料電池的新里程碑,可應用於電動車等環保先進產業的燃料電池。
圖說: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經理江建志解說可高速充放鋁電池
圖說: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經理江建志解說可高速充放鋁電池工研院研發出突破性可高速充放鋁電池,2016年獲全球百大科技獎,2017年再度贏得愛迪生獎殊榮,並吸引如Discovery等國際媒體報導,這項關鍵技術的創新之處在於,打破了過去鋁電池放電電壓低、壽命極短的缺點,並生產出全球第一顆可商品化的鋁電池。工研院的鋁電池技術,以石墨為正極,鋁做負極,電解液為不可燃性質的離子液體,並具有五大優勢,包含長壽命、低成本、高安全性、環境友善、可高效率快速充放電。
圖說:kW級薄型金屬板電池組
圖說:kW級薄型金屬板電池組電信基地台若因颱風或天災斷電,手機將因沒訊號而完全通訊中斷,此時就得靠基地台的備用電力,過去業者使用鉛酸電池或是柴油發電機供電,過去業者使用鉛酸電池或是柴油發電機供電,電池因壽命較低得定期更換,造成維運管理困擾;也因柴油發電機的味道與噪音影響民眾。氫燃料電池並非生活中常用如鋰電池之充電電池,而是電化學的發電機,與傳統的柴油發電機30%發電效率相比,其發電效率可達40%以上,如回收其熱能再使用,效率更達90%以上。氫燃料電池建置成本雖較高,且對環境友善、低噪音,因此成備用電力較佳選擇。
圖說:工研院六甲院區僅半個足球場大的微電網系統測試場域,為工研院六甲院區一年省下逾百萬電費,節能效益相當可觀。
圖說:工研院六甲院區僅半個足球場大的微電網系統測試場域,為工研院六甲院區一年省下逾百萬電費,節能效益相當可觀。工研院在六甲院區建置旗艦級的微電網系統測試場域,面積僅半個足球場大,卻為工研院六甲院區一年省下百萬電費,節能效益相當可觀。工研院六甲院區的微電網系統測試場域,年發電量約517,632度電,占前一年負載用電量的28%,若以一度電3元計算,一年能為六甲院區省下155萬元,這套微電網系統測試場域技術關鍵就在於如何智慧調控能源配置。
圖說:工研院「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11月29日與媒體進行南台灣綠能科技之旅,工研院以綠能技術能量,引領台灣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向新一波綠能經濟推進的決心。左起為綠能所梁佩芳組長、電網辦公室副主任王人謙、綠能所所長胡耀祖、工研院院長劉文雄、電網辦公室技術長盧展南、傳播處處長林佳蓉。
圖說:工研院「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11月29日與媒體進行南台灣綠能科技之旅,工研院以綠能技術能量,引領台灣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向新一波綠能經濟推進的決心。左起為綠能所梁佩芳組長、電網辦公室副主任王人謙、綠能所所長胡耀祖、工研院院長劉文雄、電網辦公室技術長盧展南、傳播處處長林佳蓉。工研院「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除呼籲電網管理、人人有責外,今天更展示五項以綠能科技促成電力永續的關鍵技術。
圖說:德州儀器類比IC應用經理蕭進皇(右)及產品市場工程師黃陸建介紹該公司全新一代電源管理產品。
圖說:德州儀器類比IC應用經理蕭進皇(右)及產品市場工程師黃陸建介紹該公司全新一代電源管理產品。為了解決創新產品各種大小功率應用的需求,德州儀器(TI)推出新系列電源管理產品,最大的特色是採用創新的氮化鎵(GaN)材料,取代傳統的矽,可讓工程師實現99%的效率,縮小元件尺寸達30%。TI除了參加11月13到16日於德國慕尼黑電子展,也為台灣客戶介紹新一代的電源管理產品,解決電源和能源管理的挑戰。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