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

圖說:工研院與台積電開發「自旋軌道扭矩磁性記憶體陣列晶片」,並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合作研發新興磁性記憶體技術,獲得突破性的進展。
圖說:工研院與台積電開發「自旋軌道扭矩磁性記憶體陣列晶片」,並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合作研發新興磁性記憶體技術,獲得突破性的進展。工研院在今日宣布攜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研發出工作溫度橫跨近400度之新興磁性記憶體技術,在全球半導體領域頂尖之「超大型積體技術及電路國際會議」(VLSI )發表相關論文。
圖說:工研院成立「淨零永續人才聯盟暨淨零永續學校」,攜手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化學產業協會、台灣電路板協會等關鍵公協會共同解決產業綠領人才的缺口。
圖說:工研院成立「淨零永續人才聯盟暨淨零永續學校」,攜手產業公協會共同解決產業綠領人才的缺口。工研院今(31)日宣布成立「淨零永續學校」,並籌組「淨零永續人才聯盟」,攜手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化學產業協會、台灣電路板協會、循環台灣基金會等關鍵公協會共同合作。
圖說:經濟部技術處InnoVEX新創展打造TREE新創主題館,左起為金屬中心處長蘇子可、工研院產服中心執行長陳立偉、創新公司總經理瞿志豪、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技術處處長邱求慧、中華開發創投董事長何俊輝、工研院創新長劉佳明、臺灣大學執行長張守燕、陽明交通大學副研發長劉柏村。
圖說:左起為金屬中心處長蘇子可、工研院產服中心執行長陳立偉、創新公司總經理瞿志豪、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技術處處長邱求慧、中華開發創投董事長何俊輝、工研院創新長劉佳明、臺灣大學執行長張守燕、陽明交通大學副研發長劉柏村。經濟部技術處於InnoVEX新創展中,集結18個新創團隊,打造TREE新創主題館,法人新創今年成果豐碩,陸續獲得各界投資者支持。
圖說:工研院與台灣高鐵攜手打造本土化「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BRT)整體國產化比例高達99.66%!
圖說:工研院與台灣高鐵攜手打造本土化「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BRT)整體國產化比例高達99.66%!【拍攝時均遵守政府防疫規範】工研院19日宣布,與台灣高鐵合作開發的全臺第一座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BRT)在高鐵燕巢總機廠已完成啟用。這座設備落成不僅增進高鐵列車維修品質,提升民眾乘車安全保障外,更展現我國已成為全球第四個可開發BRT設備的國家。
圖說:工研院日前舉辦「量測35週年慶」,第一排從左起: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副執行長陳炤彰、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執行長林增耀、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副執行長藍玉屏、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業務長吳登竣。
圖說: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邁入35年,日前舉辦「量測35週年慶」,分享創新量測技術研發、建立量測標準與檢驗證服務等重要成果。前排左起: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副執行長陳炤彰、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執行長林增耀、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副執行長藍玉屏、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業務長吳登竣。
圖說:工研院攜手環興科技、佳榮能源科技、恆智重機推出全臺首輛超級電容儲能運輸車,左三為恆智重機董事長翟毓溶、左四為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組長鄭詠仁、左五為恆智重機副總經理翟清楠。
圖說:左三為恆智重機董事長翟毓溶、左四為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組長鄭詠仁、左五為恆智重機副總經理翟清楠。電動車領航低碳農業運輸,工研院今(11)日攜手國內廠商推出全臺首輛超級電容儲能運輸車,透過石墨烯超級電容取代鉛酸電池,能大幅減少電動運輸車高達九成的充電時間,提升三成載運量,並能克服坡段行駛馬力不足的問題,是新一代革命性的綠色再生儲能載具方案。
圖說:工研院獲得2022年愛迪生獎銀牌獎的「促進組織整合仿生3D列印技術」以積層製造(3D列印),打造出「仿生中空骨釘」,可透過模擬、設計與製程管控,製作不同規格、多孔隙的骨釘、椎間融合器等植入骨材為智慧醫療提供助力。
圖說:工研院獲得2022年愛迪生獎銀牌獎的「促進組織整合仿生3D列印技術」素有「創新界奧斯卡獎」美譽的愛迪生獎公布今年度獲獎名單,臺灣研究機構與企業共奪得9個獎項,居亞洲第一。其中工研院連續六年獲獎,在經濟部技術處指導下,今年再以「精準健康」為主軸,「促進組織整合仿生3D列印技術」以及「眼部醫學影像輔助診斷技術」兩項科專成果創新技術,奪下科技界最高榮譽「愛迪生獎」科學與醫藥類一銀一銅。
圖說:工研院研發「5G C-V2X之緊急車輛優先號誌及安全防撞車聯網應用系統」
圖說:工研院研發「5G C-V2X之緊急車輛優先號誌及安全防撞車聯網應用系統」工研院研發「5G蜂巢式車聯網之緊急車輛優先號誌及安全防撞應用系統」。此車聯網安全解決方案,為首套國產化緊急車輛之道路安全系統,更與高雄市政府消防局第三大隊鳳祥消防分隊合作應用落地,讓救援時間節省28%,打造安全救護一路通。
圖說:工研院研發「工業製程餘氫發電及純化回收技術」能將半導體、石化等高碳排產業製程中七成餘氫純化回收再進入產線利用。左起為工研院副總暨資深技術專家王人謙、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
圖說:左起為工研院副總暨資深技術專家王人謙、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工研院15日舉辦ITRI NET ZERO DAY「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從「碳管理平台」、「服務團」、「人才」、「技術」四大面向提出減碳策略,與企業齊力掌握減碳新商機,邁向淨零永續未來。
圖說:工研院攜手致茂電子舉辦精密量測論文徵選,左起:致茂電子總經理曾一士、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副執行長藍玉屏、工研院特聘專家段家瑞、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執行長林增耀、致茂電子董事長黃欽明、工研院代協理胡竹生、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副執行長陳炤彰、台灣半導體中心主任葉文冠、致茂電子總經理楊代偉。
圖說:為鼓勵優秀的精密量測領域研發、培育創意應用的人才,工研院結合產官學研各界技術合作與產業資源,攜手致茂電子舉辦精密量測論文徵選,左起:致茂電子總經理曾一士、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副執行長藍玉屏、工研院特聘專家段家瑞、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執行長林增耀、致茂電子董事長黃欽明、工研院代協理胡竹生、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副執行長陳炤彰、台灣半導體中心主任葉文冠、致茂電子總經理楊代偉。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