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AI晶片 CIC與Cadence添火力

圖說:左起Cadence亞太區系統解決方案總監張永專、科技部半導體射月計畫執行長李泰成、國研院晶片中心副主任王建鎮、國研院副院長林盈達、Cadence全球副總裁石豐瑜、Cadence副總裁暨系統與驗證部門總經理Paul Cunningham、Cadence人力資源資深處長Annamarie Dunn、Cadence台灣區總經理宋栢安。

圖說:晶片中心(CIC)與益華電腦(Cadence)共同宣布強化合作,加速AI晶片設計與驗證開發。左起Cadence亞太區系統解決方案總監張永專、科技部半導體射月計畫執行長李泰成、國研院晶片中心副主任王建鎮、國研院副院長林盈達、Cadence全球副總裁石豐瑜、Cadence副總裁暨系統與驗證部門總經理Paul Cunningham、Cadence人力資源資深處長Annamarie Dunn、Cadence台灣區總經理宋栢安。

繼個人電腦、智慧手機之後,各種人工智慧(AI)創新應用將為產業帶來新一波成長巨浪。益華電腦(Cadence)與國家實驗研究院(NARLabs)晶片系統設計中心(CIC)三月宣布強化合作,將提供設計驗證加速模擬平台,加快台灣學界的研發腳步,並與產業效益連結。

國研院副院長林盈達表示,科技部將支持CIC於今年7月成立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從設計驗證加速平台、環境建置及培育人才三管齊下,加速台灣AI晶片的開發實力。

圖說:Cadence副總裁暨系統與驗證部門總經理Paul Cunningham服務全球幾千家IC公司,深刻體會「AI正在改變產業」。

Cadence將以硬體加速平台Palladium,與CIC合作建構設計驗證環境。林盈達強調,此舉可加速晶片的硬體驗證,也可提高測試涵蓋率,將嘉惠台灣學研界的研發團隊高達300隊,其中光是AI領域就有50多隊。

 

圖說:Cadence全球副總裁暨亞太區總裁石豐瑜表示,7奈米晶片動輒整合幾十億個電晶體,若不在投片前先做驗證,很可能五百萬美元開發費及五個月的開發時間,一夕泡湯。

Cadence全球副總裁暨亞太區總裁石豐瑜表示,Cadence創立至今三十年,2017年營收近20億美元,其中37%投入研發,產品分數位、類比及驗證工具三大類,其中驗證工具已成近年顯學。石豐瑜強調,過去許多公司不太注重驗證工具,如今7奈米的晶片動輒整合著幾十億個電晶體,如果不在投片前先做驗證,很可能五百萬美元開發費及五個月的開發時間,一夕泡湯。他因此呼籲產學界更積極投入驗證工作。

Cadence驗證部門的最高技術主管由副總裁暨系統與驗證部門總經理Paul Cunningham擔任。他說自己服務全球幾千家IC公司的過程中,深刻體會「AI正在改變產業」。過去三年,他看見所有的創新幾乎都和大數據有關。他強調,數據經濟正是驅動AI蓬勃發展的主因。

圖說:國家實驗研究院(NARLabs)晶片系統設計中心(CIC)副主任王建鎮說,CIC每年訓練碩、博士生達1,500位,開發1,700多顆晶片,合作教授超過330位。幾乎所有從事IC設計的人都用過Cadence的工具。

CIC副主任王建鎮說,26年前,CIC成立時的第一件大事,就由已故交大沈文仁教授、交大吳重雨教授及如今擔任科技部部長的台大陳良基教授等人率先拜訪Cadence,雙方一路合作至今。

王建鎮強調,CIC除了提供設計環境,還將研究團隊的晶片送往台積電、聯電、穩懋、亞太優勢等晶圓廠生產,接著進行測試,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如今台灣學研界使用的IC設計環境,遠比史丹福、柏克萊大學還好,其中有著Cadence多年來的貢獻。

Cadence台灣區總經理宋栢安表示,各種AI應用將是未來十年驅動半導體產業成長的重要關鍵,影像辨識及音訊IC都是台灣的強項,只要繼續引進AI,將有更好的發展。他強調,該公司還將開放「Cadence學術網路計畫(CAN)」豐沛的知識庫及全套線上訓練課程,厚植台灣AI實力。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