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

圖說:泉沂醫學加入新冠病毒檢測行列,宣布已完成新冠病毒快速核酸檢測試劑開發。
圖說:泉沂醫學加入新冠病毒檢測行列,宣布已完成新冠病毒快速核酸檢測試劑開發。近期全球媒體讚譽台灣的防疫有成,不論是超前佈署、衛生水平還是醫療能量儲備,已是各國醫衛及防疫的模範生。位於南部科學園區的泉沂醫學於3月宣布,完成新冠病毒60分鐘快速核酸檢測試劑的開發,與高雄醫學大學一同投入防疫檢測試驗,進行試劑驗證,現已依美國(EUA)緊急程序送美國FDA認證,同時也檢送歐盟(CE)認證。
圖說:奎克生技營運長劉明山(右)
圖說:奎克生技營運長劉明山(右)整合竹科頂尖之半導體、光電及資訊科技,奎克生技開發出「新型數位PCR檢驗技術及試劑」,一次可做兩千多種檢測,比現有檢驗靈敏度高出10倍,能精確檢測出十分微量的新冠肺炎病毒,減少檢驗的「偽陰性」,目前正與新光醫院合作中。《產業人物 Wa-People》主筆王麗娟採訪奎克生技營運長劉明山,一起來了解該公司開發出的高靈敏的檢測晶片及系統。
圖說:奎克生技技術開發與工程處處長味正唯(右)
圖說:奎克生技技術開發與工程處處長味正唯(右)為了防止新冠病毒疫情漫延,將檢驗陰性(未受感染)者與受感染者分開,是很重要的工作。但有些人起先檢驗時為陰性,過了幾天後卻出現症狀,再次檢驗才發現是受感染者,這樣的個案,我們稱為「偽陰性」。到底如何才能提高檢驗的正確性呢?首先,讓我們跟著主筆王麗娟採訪奎克生技技術開發與工程處處長味正唯,一起來了解,「偽陰性」會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圖說:亞果生醫執行長謝達仁,介紹亞果生醫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技術,以及其平台所開發的高階醫材。
圖說:亞果生醫執行長謝達仁,介紹亞果生醫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技術,以及其平台所開發的高階醫材。亞果生醫(ACRO Biomedical)以獨創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技術平台開發高階醫材,已獲衛福部許可,正在四大醫學中心與骨科、牙科、心血管專科、眼科、外科及醫學美容領域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其去細胞人工眼角膜也已在台灣、日本、美國取得專利。主筆王麗娟採訪亞果生醫執行長謝達仁,介紹該公司如何實現這項在生醫領域備受矚目的聖杯技術。
圖說:產業人物主筆王麗娟(右)採訪聯生藥執行長林淑菁,分享該公司開發的新冠病毒抗體血液檢測試劑。
圖說:產業人物主筆王麗娟(右)採訪聯生藥執行長林淑菁,分享該公司開發的新冠病毒抗體血液檢測試劑。聯亞生技集團(UBI)旗下聯合生物製藥(聯生藥)展現研發能量,已開發出新冠病毒抗體血液檢測試劑,與國際合作夥伴大規模測試後,準確率達100%。該公司3月18日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通過緊急使用授權申請,將開始上市銷售。產業人物主筆王麗娟採訪聯生藥執行長林淑菁,分享如何正確分流、正確處理、以控制疫情。
圖說:滙嘉健康董事長楊淑貞,發明了不需穿戴的非侵入性光纖生理監測技術(nFOPT),將光纖全反射原理應用於偵測連續性的生理資訊。
圖說:滙嘉健康董事長楊淑貞,發明了不需穿戴的非侵入性光纖生理監測技術(nFOPT),將光纖全反射原理應用於偵測連續性的生理資訊。為了照顧早產兒,觸動發明動機,滙嘉健康將光纖全反射原理應用於偵測連續性的生理資訊,掀起量測血壓的創新革命,未來可望應用於更多疾病的行為分析,讓我們跟著主筆王麗娟採訪滙嘉健康董事長楊淑貞,一起來了解,原來只用於傳輸資料的光纖,如何為我們的健康把關。
圖說:戴上臺醫光電行銷部協理范植訓手上這支智慧腕錶,就可幫你隨時量血氧。
圖說:戴上臺醫光電行銷部協理范植訓手上這支智慧腕錶,就可幫你隨時量血氧。臺醫光電(tBPC)掌握三波長的光學感測技術,開發出全球第一款連續測量血氧的智慧腕錶,已獲歐盟CE、美國FDA、紐澳TGA及台灣衛福部醫療器材的上市許可,2019年初試啼聲締造營收新台幣1,200萬元,2020年銷售目標8,000萬元。
圖說:國際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旗下楊森藥廠(Janssen Pharmaceuticals)與工研院共同研發「雙效免疫治療藥物開發技術」,開創國際創新合作里程碑,嬌生集團亞太創新中心資深總監夏明德博士(左二)、工研院生醫所王康力(左三)、工研院生醫所博士鄭平福(右三)、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右二) 皆出席記者會合影留念。
圖說:國際嬌生集團旗下楊森藥廠去年底宣布由Janssen與經濟部共同提供100萬美元,支持楊森與工研院共同研發「雙效免疫治療藥物開發技術」,此為臺灣與國際藥廠首次共同出資合作的案例,開啟我國生醫領域研究與國際創新合作模式的里程碑。嬌生集團亞太創新中心資深總監夏明德博士(左二)、工研院生醫所王康力(左三)、工研院生醫所博士鄭平福(右三)、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右二) 皆出席記者會合影留念。
圖說:瑞愛生醫自主研發家用血紅素感測器,可達IPX7防水等級,並透過充電除菌機進行無線充電、溫風風乾、與紫外光除菌。
圖說:瑞愛生醫自主研發家用血紅素感測器,可達IPX7防水等級,並透過充電除菌機進行無線充電、溫風風乾、與紫外光除菌。 2017年成立的瑞愛生醫,致力於開發光電式血液感測技術,首創微型化家用血紅素感測器,積極布局預防醫學市場,也成功踏入居家健康管理的應用範疇,2019年10月經科技部科學園區審議會核准投資2,000萬元進駐新竹科學園區,串聯新竹地區的學研機構能量,突破微型化、光電式生物檢測技術瓶頸,進軍自主健康管理市場。
圖說: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譽為高熵合金之父的葉均蔚,在2019年獲中技社60週年「科學暨技術貢獻獎」。
圖說: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譽為高熵合金之父的葉均蔚,在2019年獲中技社60週年「科學暨技術貢獻獎」。彷彿發現天空的一顆星,為她命名,清華大學材料系葉均蔚教授發現並命名「高熵合金」,成為名聞全球的材料科學家權威,並被譽為高熵合金之父,他在2019年獲中技社60週年「科學暨技術貢獻獎」。讓我們跟著主筆王麗娟,一同來窺見,葉均蔚教授為我們深入導覽高熵合金各種精彩的研發與應用。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