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Wa-People/陳文玲 Evelyn Chen
- 圖:Wa-People/編輯中心
- 2012.12.01
圖說:台積電副董事長暨院友會理事長曾繁城表示工研院校友會連結院友們,有如溫馨大家庭。■文:Wa-People/陳文玲Evelyn Chen■圖:Wa-People/編輯中心工研院院友會於11月24日舉行十週年慶祝大會活動,宣布院友會成立以來十年有成,不僅從新竹總會擴大到成立南部中部分會外,本(12)月也即將延伸觸角到上海成立聯誼會;未來也將以創新公益為主軸,迎接下一個璀璨的十年。十週年慶祝大會上,獲頒馬英九總統致贈『前瞻創新、與時俱進』墨寶祝賀,更邀請到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主講「花東公益築希望」,分享以公益結合藝文與觀光來行銷花東的經驗。台積電副董事長暨院友會理事長曾繁城表示,工研院院友會成功發揮了「工研院與院友」、以及「院友與院友」之間的雙平台功能;在各位院友以及全體理監事的支持下,透過會員服務、活動促進、財務、社區關懷、產業及研究發展促進、南部分會、中部分會籌備處等委員會的會務推動,工研院院友會已成為工研院院友的溫馨大家庭。院友會也延伸觸角,從新竹總會擴大至成立南部分會、中部分會籌備處,建立穩健的基礎,12月1日成立上海地區院友聯誼會,以促進上海院友的合作、交流與聯誼。
- 文:Wa-People/陳文玲 Evelyn Chen
- 圖:Wa-People/李慧臻 Jane Lee
- 2012.11.28
圖說:交通大學紀念對該校做出巨大貢獻的學長王兆振,特舉辦「台灣半導體發展七賢之一~王兆振院士紀念展」。交通大學吳妍華校長、張俊彥前校長、施敏教授、建邦創投董事長胡定華、中研院彭旭明副院長、工研院蔡新源協理,及王兆振的女兒王西美一起出席紀念展記者會。■文:Wa-People/陳文玲Evelyn Chen■圖:Wa-People/李慧臻Jane Lee國立交通大學於26日舉行王兆振院士紀念展,以緬懷及表彰台灣半導體發展七賢之一的王兆振對交通大學在台復校初期創建維艱的大力支持,以及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貢獻。享譽國際科學家體現愛國愛校之心王兆振於1914年10月20日出生,1936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1938年及1940年分別取得美國哈佛大學電子物理碩士及科學博士學位。王兆振是國際著名的電子物理學家,專長為應用物理科學、工程科學及物理。1957年當選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Fellow),1961年當選美國科學促進學會會士(AAASFellow),並於1968年當選中研院第7屆院士。
- 文:Wa-People/陳文玲 Evelyn Chen
- 圖:Wa-People/編輯中心
- 2012.11.12
圖說:「第12屆全國AOI論壇與展覽(2012TaiwanAOIForum&Show)」於本月初熱鬧展開,海內外專家共襄盛舉。■文:Wa-People/陳文玲Evelyn Chen■圖:Wa-People/編輯中心由自動光學檢測設備聯盟(AOIEA)、工業技術研究院、電腦視覺監控產學研聯盟共同舉辦的「第12屆全國AOI論壇與展覽(2012TaiwanAOIForum&Show)」,吸引國內外數百位專家參與盛會,成功凝聚AOI產學研之知識能量,創造產經交流機會,展現台灣AOI產業發展的無窮潛力。AOIEA會長段家瑞表示,為促進國內AOI產業自主開發檢測設備技術產品的能力,AOIEA長期舉辦論壇與展覽,並建置技術交流平台,積極推動產學研各方合作交流,共同提升台灣AOI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 文:Wa-People/陳文玲 Evelyn Chen
- 圖:Wa-People/編輯中心
- 2012.11.10
圖說:工研院本月初在日本橫濱平面顯示器展(FPDInternational)發表「100微米超薄可撓玻璃連續捲軸式(RolltoRoll,R2R)製程技術」,將大面積的玻璃基板製造工藝轉型成如同印報紙般的滾筒模式,未來將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OLED照明燈具、太陽能電池基板與行動觸控裝置等多項產品。■文:Wa-People/陳文玲Evelyn Chen■圖:Wa-People/編輯中心未來顯示器用的玻璃螢幕也能像印報紙般,以滾筒式連續捲曲方式生產!工研院於本月初(1日)在日本橫濱平面顯示器展(FPDInternational)發表尖端的「100微米超薄可撓玻璃連續捲軸式(RolltoRoll,R2R)製程技術」,是全球首次以100微米超薄可撓玻璃為基板,開發的完整R2R製程及超薄玻璃觸控模組製程!工研院與康寧自去年開始合作開發的可撓式玻璃連續式製程,以多年累積的塑膠基板連續捲軸式製程技術能量,成功開發出特殊設計的R2R機台,可在可撓式顯示玻璃基板Corning®Willow™玻璃上生產出觸控面板模組,正尋求技轉廠商進行試量產合作,期待為台灣打造軟性電子產業新供應鏈,應用於軟性觸控面板,平面顯示器,太陽能板,以及照明光源。
- 文:Wa-People/王麗娟Janet Wang
- 圖:Wa-People/李慧臻Jane Lee
- 2012.10.31
圖說:陳聯泰將連結工研院各單位研究能量,與駐外單位分工合作,扮演好工研院國際化的推手角色。■文:Wa-People/王麗娟Janet Wang■圖:Wa-People/李慧臻Jane Lee工業技術研究院30日宣布,由原奈米中心主任陳聯泰博士出任國際中心主任,肩負為工研院打造更有活力的國際合作平台的重要使命。陳聯泰於1991年進入工研院化工研究所,歷任化工所纖維組室主任、副組長、組長、以及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纖維組組長,2007年升任工研院企劃與研發處處長,積極建立前瞻計畫制度,推動跨單位合作,是全院策略規劃的重要幕僚。去(2011)年陳博士出任奈米中心主任,發揮跨領域長才,致力推動跨領域之策略規劃及國際合作,開發高附加價值的原型產品,將工研院創新研發的能量擴散到產業界。
- 文:Wa-People/陳文玲Evelyn Chen
- 圖:Wa-People/編輯中心
- 2012.10.31
圖說:工研院顯示中心獲組織類獎_卓越創新研究機構獎-可重複書寫電子紙。■文:Wa-People/陳文玲Evelyn Chen■圖:Wa-People/編輯中心第二屆國家產業創新獎得獎名單出爐,工研院共拿下八大獎項,包括卓越及績優創新研究機構獎、傑出跨界合作創新獎、工業基礎技術深耕獎、年度科專楷模獎、創新女傑獎、青年創新典範獎及希望獎等。從超薄螢幕到複寫電子紙獲得卓越創新研究機構獎的顯示中心,致力於研發出像紙一般能彎曲、捲起和折疊的新世代軟性螢幕技術,並進一步將研發能量促進產業研發整合,同時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以提升台灣產業影響力。在2010年,顯示中心以製造超薄軟性螢幕的技術「多用途軟性電子基板技術(FlexUPD)」,擊敗近六百名全球競爭者,榮獲年度美國華爾街日報創新科技金獎、及美國百大科技創新獎(R&D100Awards)的雙重榮譽。
- 文:Wa-People/王麗娟Janet Wang
- 圖:Wa-People/李慧臻Jane Lee
- 2012.08.18
圖說:所謂低溫,說的是300度以下。圖片中的熱電材料,只靠著小小的酒精燈加熱,就能產生電力,點亮上方的LED燈。■文:Wa-People/王麗娟Janet Wang■圖:Wa-People/李慧臻Jane Lee工研院獲2012R&D100Awards特別報導(六)除了水力發電、火力發電、令人擔心的核能發電之外,工業廢熱,也能轉為電力。突破一般工業只能回收300度以上的廢熱做為電能轉換,工研院開發的「熱電材料與模組技術」,可回收溫度300°C以下的低溫工業廢熱,在熱端溫度為200°C時,熱能轉換為電能的效率,達5%。工研院材化所研發的「熱電材料與模組技術」獲得2012百大科技研發獎(R&D100Awards),特別採用碲化鉍系列熱電材料,並運用奈米結構提昇轉換率,已實際應用於中鋼公司的鋼板熱軋退火爐爐壁,初期每年可運用廢熱產電4500度。
- 文:Wa-People/王麗娟Janet Wang
- 圖:Wa-People/李慧臻Jane Lee
- 2012.08.17
圖說:食品容器因工研院開發的「木質素環氧樹酯技術」,解除了威脅人類健康的「雙酚A」危機。■文:Wa-People/王麗娟Janet Wang■圖:Wa-People/李慧臻Jane Lee工研院獲2012R&D100Awards特別報導(五)解除有毒及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的「雙酚A」(BisphenolA,縮寫為BPA)危機,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下,開發出「木質素」環氧樹酯技術,將可廣泛應用於包括罐頭在內的食品器具、容器,以及包裝衛生金屬罐,保障人體安全。工研院運用生質材料「木質素」開發的環氧樹脂,沒有雙酚A成份殘留的疑慮,可運用在罐頭內作成防銹內膜,或取代其他環氧樹脂的應用產品,是台灣第一個生質化的環氧樹脂。該項「木質素環氧樹酯技術」並獲得國際創新技術評審團的青睞,獲得2012百大科技研發獎(R&D100Awards)。
- 文:Wa-People/王麗娟Janet Wang
- 圖:Wa-People/李慧臻Jane Lee
- 2012.08.16
圖說:工研院獲得2012百大科技研發獎(R&D100Awards)的「電表便利貼技術」,可搭扣在電源線上,馬上得知吹風機耗電多少。■文:Wa-People/王麗娟Janet Wang■圖:Wa-People/李慧臻Jane Lee工研院獲2012R&D100Awards特別報導(四)在經濟部能源局的支持下,工研院開發的「電表便利貼技術」,獲得2012百大科技研發獎(R&D100Awards)。如同中醫把脈,使用者只要將電表便利貼直接扣合於一般的電源線上,不需實際接觸電力傳輸的金屬導線,或動用任何的工具,就可以得知電器的用電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