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看半導體,花明又一村! (下)

圖說:蔡力行擔任TSIA理事長,他說,台灣半導體產值1.7兆元,提供21萬個工作機會。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理事長蔡力行 (Rick Tsai) 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歷經三十年發展,晶圓代工及封裝測試的規模,皆居世界第一。2010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達新台幣一兆七千億元,創造二十一萬個以上的就業機會,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及日本。

蔡力行強調,TSIA成立以來,持續關懷產業發展,凝聚產業共識,屢次代表台灣產業,與國際協會及企業進行溝通協調,獲得普遍的尊敬與重視。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TSIA成立不久,就發揮代表產業出面斡旋的重要角色,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打了三場轟動國際的訴訟案。分別是:美光告台灣SRAM、DRAM傾銷,以及台灣反告美光DRAM傾銷。

靠著TSIA團隊及工研院電子所的努力與智慧,台灣最後居然打贏了SRAM傾銷訴訟案,而DRAM案,則雙方互不再上訴宣告結案。

人才與資金集中 盟友互助

能夠將大規模的人才集中,是未來關鍵優勢之一。三十幾年前,台灣送了第一批人才到美國RCA受訓,學習設計與生產,團隊成員共三十幾人。張忠謀說,如今看來,這樣的規模是不夠的。

張忠謀分析台積電的優勢在於,將盟友幾百人、上千人,以及台積電的二萬名員工,全部結盟成一個團隊。

他分析,雖然台積電一年投入新台幣350億元的研發經費,較之英特爾(Intel )新台幣千萬元規模的研發經費,還差很遠,但台積電結合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除了Intel及三星 (Samsung) 之外的所有夥伴的人力及研發資源,累計起來,至少比Intel的規模,要大十幾倍。

資金集中,是關鍵優勢之二。張忠謀說,目前台積電每年現金流量二、三千億元,每年建一個晶圓廠,花費一千五百億元。推算十年後,現金流量將增為七、八千億元,其中將把三分之二拿來作為未來的投資。

技術規模 越來越大

張忠謀拿出智慧型手機,以手機內嵌的相機為例,說明未來產業發展趨勢,除了資金與人才集中外,隨著半導體的各種應用商機啟動,技術的規模將越來越大。

除了從人們的生活娛樂去發現或創造新的需求,未來十~二十年後,張忠謀認為醫療電子也有很好的機會,這些都將為半導體產業,帶來充滿希望的未來十年。


圖說: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推崇Apple產品帶來技術、使用行為及商業模式的三大創新,把服務當成品牌的最大價值。

自然新能源,市場前景看好

此外,張忠謀也看好太陽能與LED,未來快速發展的趨勢。

張忠謀強調,在日本海嘯引發核災後,大家對於新能源有很高的期待,只要能夠發展出好的技術與產品,發展可期。


圖說:TSIA 15週年慶,產業界人士踴躍出席,注意聆聽並不時勤作筆記。

■ 本文作者為【研發工程師的知識平台】– COMPOTECH ASIA 雜誌主筆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