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記憶體加密創新 獲Nature期刊報導

圖說:交通大學講座教授莊紹勳於IEEE國際電子元件會議所發表的「嵌入式記憶體加密裝置」獲國際矚目,圖左為結構剖面圖,右為封裝完成圖。

圖說:交通大學講座教授莊紹勳於IEEE國際電子元件會議所發表的「嵌入式記憶體加密裝置」獲國際矚目,圖左為結構剖面圖,右為封裝完成圖。

國立交通大學講座教授莊紹勳於IEEE國際電子元件會議所發表的「嵌入式記憶體加密裝置」(FinFETs Cryptography)受到Nature的重視及報導(摘要連結為 https://doi.org/10.1038/s41928-020-00521-5)。Nature Research研究員Christiana Varnava依莊紹勳教授的原創論文報導中,開宗明義就提到在這快速擴張的物聯網世代,網路安全的重要,再以簡短篇幅報導該研究內容的優越及重要性。

2020年IEDM國際電子元件頂尖旗艦國際會議於12月中旬舉行,疫情關係改以線上視訊會議進行。該會為半導體領域的核心會議,66年來扮演了高科技電子半導體相關產業火車頭的角色,引起知名期刊Nature的重視,自三年前起,主動報導IEDM會中所發表的頂尖研究。

莊紹勳研究團隊本月發表在2020 IEDM的兩篇論文都與網路安全裝置有關。其中一篇「嵌入式記憶體加密裝置」,可實用於5G/6G世代的網路安全,由IEDM大會選為媒體報導(press release),且是台灣所有投稿論文中唯一被報導的一件。同時間,Nature撰寫專文報導少數幾件由全球菁英研究團隊,具突破性的經典研究(research highlight)。

其記憶體加密裝置是團隊在2016年發明的記憶體(稱之為RG-FinFET memory) [註一]為核心,有機會在未來取代隨身碟採用的Floating Gate快閃記憶體, [註二],以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的FinFET平台,輔之以團隊設計的創新記憶體及新製程,建構出亂碼產生器(TRNG, True Random Number Generator)。該亂數產生器具有多項優點,包括速度快、低功耗及高可靠度,較其他結構優越,同時可以嵌入式的方式與先進邏輯技術(如CPU, MCU等)相容,可以提升未來在儲存、通訊、5G/6G世代網路等的加密用途。

圖說:交通大學講座教授莊紹勳(Wa-People資料照)

莊紹勳表示,在過去以軟體方式來維繫如金融交易的密碼,產生刷信用卡的一次性密碼(OTP),未來可改以硬體的方式來產生,避免被破解,對於網路安全,增添駭客破解的難度或更加不可破解的隨機性(Randomness)。採用硬體設計的概念,亦可為將來拓展更廣泛研究及實用性,如硬碟資料不致被駭客入侵及竊取、通訊裝置的保密性等,在網路世代是全世界關注的議題。

[註一] S. S. Chung et al., 74th Device Research Conference, p. 251 (2016).

[註二] D. Kahng and S. M. Sze, The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 46, #4 (1967).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