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仁接棒任工研院院長

圖說:在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中)監交之下,張培仁(右)成為工研院新任院長,左為前院長劉文雄。

工研院於今(27)日舉辦院長佈達暨交接典禮,由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主持。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於典禮上佈達新任院長張培仁博士,他肯定張培仁深具領導力,是兼具政策及國際視野的科技管理人才,並期許他帶領工研院以科技實力發揮影響力,再創高峰的重要使命。

接下工研院院長職位之前,張培仁已擔任工研院副院長近八年(2016.12-2024.04),期間歷任生醫所所長、代理院長、北美公司董事長及執行副總。2025年1月起,他接任臺大創新設計學院 D-School 院長,如今接下工研院院長職務,可說是重回熟悉的地方。

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表示,張培仁院長具備政策推動的前瞻視野,是極具專業領導力的人才。他不僅思維創新,更能將構想化為行動,從學界、公部門到工研院,始終扮演理念與實踐的橋梁,推動科技成為產業創新動能。擔任工研院副院長期間,張培仁親自率團前往捷克、芬蘭、立陶宛及美國矽谷推動計畫,積極促成與多國的技術合作,涵蓋生醫、機械、材料化學與綠能等多個領域,讓世界看見臺灣,更讓工研院成為臺灣科技外交的重要窗口。

如今,產業面對AI、淨零、資安、量子與國家韌性等挑戰,吳政忠期許張培仁帶領工研院,結合深厚技術底蘊與AI、晶片等新興科技,推動AI多元應用與機器人發展,促進產業升級與轉型;同時深化與學界合作,強化基礎科學與應用研究的鏈結,讓科研成為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
何晉滄次長表示,工研院一直是臺灣最重要的產業科技研發機構,也是政府推動創新政策不可或缺的戰略夥伴。從「五大信賴產業」、「淨零轉型」,到「AI新十大建設」與「智慧製造升級」,工研院始終站在政策前線,肩負從技術研發、產業推動到人才培育的全方位任務,也是政府與產業之間的重要橋梁。近年政府積極推動AI、半導體、量子運算、矽光子、機器人等新興科技,目標是強化臺灣的產業韌性與全球供應鏈地位,這些工作都需要工研院持續深耕技術研發,做好整合與創新示範的關鍵角色。而面對地緣政治風險與供應鏈重組的全球挑戰,工研院作為臺灣科技與產業對接國際的重要樞紐,以「技術外交」進行跨國鏈結的工作將益發重要。

工研院新任院長張培仁表示,創新是臺灣產業發展的關鍵動能。面對全球局勢變化與科技快速演進,工研院將以「整合跨域創新」為核心策略,持續發揮影響力,成為政府最信任的產業智庫與產業最堅強的技術夥伴。未來將聚焦「凝聚專才」、「深耕臺灣」及「布局全球」三大方向推動發展。

在「凝聚專才」方面,將透過凝聚院內外專才,激發跨機構跨領域協作,整合產學研能量,並依各產業需求及全球競爭態勢推動技術發展,發展前瞻及關鍵技術,協助臺灣在全球科技競賽中占得先機;在「深耕臺灣」方面,將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包括協助政府擬定產業發展策略、確保高科技產業競爭優勢,以及輔導中小傳統企業升級轉型;在「布局全球」方面,將運用工研院在國際的據點,結合臺灣的研發能量,對接國際資源,提升臺灣在全球的能見度,並持續協助政府經貿合作、協助產業布局全球,促進產品行銷全世界。

工研院卸任院長劉文雄博士表示,當年返臺服務,源於對家鄉的使命感,並銘記父親的期勉,成為他投身科研與產業推動的初衷。他感謝蔡英文前總統,賴清德總統及經濟部歷任部長沈榮津、王美花、郭智輝及龔明鑫的支持與指導,讓工研院在5+2產業創新、防疫科技、淨零轉型、綠能科技及半導體布局等方面穩健前行。他相信未來在吳政忠董事長與張培仁院長的領導下,工研院必將展現新氣象,並祝福工研院精神代代延續、薪火不息。
工研院新任院長張培仁博士,為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士、美國康乃爾大學理論及應用力學博士,為科技政策與研發管理專家,曾任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副執行秘書、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理事長、國立臺灣大學主任秘書、工研院副院長、國立臺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院長等職。

張培仁的研究專長包括機電系統、工業級感測與數位化技術,並長期參與產學合作與科技政策推動,為我國推動科技發展與產業創新的重要推手。未來,工研院將以「創新」為核心、以「信賴」為橋樑,和政府、產業界、學界,以及國際夥伴攜手合作,一起為臺灣開創新的產業榮景,打造具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生態系,共同邁向下一個黃金時代。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