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半導體從零到四兆元 莫忘潘文淵【中】

圖說:1997年,孫運璿資政蒞臨潘文淵文物紀念館,感傷淚下(照片提供:工業技術研究院)

圖說:1997年,孫運璿資政蒞臨潘文淵文物紀念館,感傷淚下(照片提供:工業技術研究院)

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史欽泰回憶說,1975年他們在美國看到報紙新聞,得知臺灣準備發展半導體產業,感到相當興奮,於是就和楊丁元聯名寫信回國。結果,交通部電信研究所回信說,可以先就近和臺灣的產業顧問潘文淵談一談。

當時,史欽泰還不到30歲,幾個年輕人就這樣在美國認識了潘文淵,從此受到很多照顧與啟發。臺灣從1976年引進RCA技術、在工研院進一步研發,同時培育人才,接著衍生聯電、台積電、世界先進等公司,史欽泰回想自己與潘文淵認識與互動的往事,表示最難忘的有三件事。

其一是重視家庭,讓太太了解自己努力的目標;其二是公私分明,絕不談論或外洩公司機密;其三是不拿酬勞,純粹做志工奉獻。

史欽泰說,初識潘文淵時,他仍在RCA任職。潘先生有一個原則,就是跟大家開會絕對是用自己下班後或週末時間。所以經常在他家開會,也因此潘太太都會在。潘文淵重視家庭,同時也讓太太了解自己努力的目標,這樣的風範潛移默化影響了大家。因此,後來邀請更多顧問一起開會時,大家也都帶著太太同行,如今也成為潘文淵文教基金會的傳統。

「太太都非常認同先生的工作,否則顧問不可能成為那麼久的顧問」,史欽泰強調,顧問們不是在學校就是在企業任職,他們希望貢獻自己的時間與知識,為臺灣開創新產業,同時也特別注重品德與紀律,過程中絕對無涉公司機密。

其三,是不拿酬勞。史欽泰說,潘文淵擔任顧問不拿酬勞,完全沒有利益衝突的問題。潘文淵每次開會都堅守紀律,絕不談論公司事務,後來臺灣從候選名單中選中RCA,開始談技術引進的條件時,他甚至毅然辭去RCA的工作,在高中任教的潘夫人也因此一併辭職,支持並陪著潘文淵頻繁往返臺灣美國。


圖說: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史欽泰在基金會25週年之際,分享最難忘潘文淵的三件事。(攝影:蔡鴻謀)

為了協助台灣發展積體電路技術,潘文淵向RCA提出辭呈,提早退休,同時對臺灣提出「不作官、不受薪、 只收回旅費及住宿費用、每年回台三次,每次停留兩個月」等三大原則。

一般人難以想像,潘文淵對臺灣半導體產業的付出與奉獻的情懷,並不僅止於夫妻二人放棄了優渥的退休金而已。潘夫人1978年寫的一篇短文,讓大家深受觸動! 

潘夫人在文章中說,「多年來,文淵經常與我討論『如何幫助他所愛的祖國』,在他尚未老到無法做任何事之前,顯然這是他最大的心願。在1975年早期,工業技術研究院的積體電路計畫正在進行,文淵花了許多心力協助。這多少影響到我們家庭,於是我們做了一次家庭討論。文淵希望立即放棄自己在RCA的管理職位、提早退休,其次是我必須配合文淵經常得飛回臺灣,放棄在紐澤西州永久任教之資格。那時侯,我已教了十八年的書,工作的安全感與高薪讓我難以割捨,再加上財務上驟然的龐大損失,讓我難以同意他的一腔熱血。後來,我們做了更多的討論,我終於同意國家第一,個人幸福第二。」

「我是女性,而女性應與男性擔負同樣的責任。積體電路計畫對臺灣工業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它可以讓臺灣電子工業由勞力密集轉向技術密集。對我們潘家而言,這是一個能為祖國經濟繁榮貢獻心力的機會。了解文淵如我,相信他一定能夠披荊斬棘讓計畫成功,因為他過去營運的計畫從未失敗過。而且,他是多麼需要家人的體貼與支持。所以,我終於投降了。儘管有如此的犧牲,但我還是很高興得知工業技術研究院已有成功的數位產品問世。像吉普賽人般的兩地奔波,令我痛苦,但如今回想一切都是值得的。」


圖說:2015年,潘文淵夫人沈文燦女士100歲大壽,史欽泰伉儷特別飛往美國並準備這個蛋糕賀壽。(照片提供:史欽泰)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