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創新(3) 乾式厭氧醱酵

圖說:工研院綠能所新能源技術組副組長林昀輝解說乾式厭氧醱酵技術

圖說:工研院綠能所新能源技術組副組長林昀輝解說乾式厭氧醱酵技術

沼氣來自於厭氧微生物分解有機物,主要以甲烷氣為主,若沒有經過收集、處理,不但有臭味還可能危害人體,甲烷更是比二氧化碳更嚴重的溫室效應氣體。台灣可利用的沼氣來源,主要包含畜牧業廢棄物、廚餘與農業廢棄物等,工研院的乾式厭氧醱酵技術,能將廚餘等廢棄物轉化成能源,宛如廢物煉金術。此技術除針對含水率較低的廚餘、果菜等轉化產生沼氣外,若再結合發電機或燃料電池進行沼氣發電,是典型的循環經濟成功範例。此外,產生沼氣也將產出品質較佳的沼渣、沼液,成為農作物的有機肥料。 

 

圖說:乾式厭氧醱酵槽

目前這項技術全球都在積極推展中,在歐洲除了發電利用,更有多國用純化沼氣發電的便便公車。在台灣,目前此技術主要協助傳統堆肥場升級成能源中心,讓堆肥場的禽畜糞、果菜廢棄物除了能維持原本的有機肥料生產,更可大幅降低惡臭問題和生產綠能。為了鼓勵沼氣發電,目前經濟部、環保署和農委會均對沼氣發電進行不同之獎勵補助,以經濟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而言,沼氣發電躉購費率連年提高,目前為每度5.0161元。在政府的獎勵政策之下,加上工研院開發高效率之關鍵技術,對有機廢棄物點石成金,不但解決環保問題,更提供綠能新選項。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