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潘文淵文教基金會頒獎創新傑出科學家,全體得獎人與董事長史欽泰(前排左四)、執行長羅達賢(前排右二)。
以贊助半導體、資訊及通訊相關領域的科技人才,獎勵科技傑出華裔人士的潘文淵文教基金會,於7月4日舉辦頒獎典禮,表彰「研究傑出獎」得獎人工研院資通所闕志克所長、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莊炳湟講座教授及王中林講座教授;「年輕研究創新獎」台灣神農社會企業江竹翔董事長、酷手科技吳季剛創辦人及盾心科技關宇翔執行長;以及「考察研究獎助金」清大何宗易教授、中央大學胡璧合助理教授、工研院機械所孫冠群研究員及清大廖崇碩副教授,肯定他們在科技研發的傑出成果,提升產業效益,開拓新型態的科技生活。
圖說:研究傑出獎得獎人左起工研院資通所所長闕志克、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講座教授莊炳湟、基金會董事長史欽泰、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講座教授王中林、基金會執行長羅達賢。
基金會董事長史欽泰在頒獎典禮上表示,潘文淵先生在40年前為台灣的電子工業發展找到生機,以積體電路研發帶動半導體產業,進而促進產業欣欣向榮、創造經濟蓬勃發展,而今天每一位獲獎者在科技研究上發揮創新應用,展現優異成就,為國內外的科技產業創造新的契機,也能夠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新的智慧,延續了潘文淵先生鼓勵創新冒險與培育科技人才的精神。
獲頒「研究傑出獎」的工研院資通所闕志克所長,建構我國第一個聚焦系統軟體技術研發並打造國產雲端資料技術研發中心,領先全球開發出Ethernet-based軟體定義網路技術,對資通領域的研究發展具有卓越貢獻與影響;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莊炳湟講座教授所發展以混合分佈隱藏馬可夫模式(Hidden Markov Model)作為信號參數化之技術,已成為所有語音辨識系統的共同基礎,被使用於數以億計的手機、汽車衛星定位系統、電話網路人機交互系統中,在電子資訊與通訊科學領域有具體且重要之貢獻,及同為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王中林講座教授,其實驗團隊發現了 “摩擦奈米發電機”,該項研究成果實現了自驅動(self-powered)的奈米元件,打破了人們對發電機尺寸的認識極限,讓能源系統微型化變為可能,是國際公認的奈米科技領域領軍科學家。
榮獲「年輕研究創新獎」的35歲以下青年創業家,分別運用科技開創全新服務事業,擺脫傳統思維模式,自行設計、開發和行銷,並透過完善的產品規劃來自創品牌,提供使用者全新體驗。台灣神農社會企業江竹翔董事長研發出「生物誘導型農藥取代劑」可偵測害蟲密度、誘捕害蟲,可取代破壞環境、影響健康的化學肥料、農藥,解決農藥所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酷手科技吳季剛創辦人採用震動訊號感測使用者肌肉活動狀態,藉以推定使用者肌肉疲勞狀況、手勢動作、活動強度與心理壓力狀態等訊息,並可不受日光干擾、使用者出汗或其他皮膚表面雜訊影響;盾心科技關宇翔執行長與團隊開發出搭配硬體攝影機Umbo SmartDome來執行監視工作,讓監視系統具備隨時自動判斷事件能力,顛覆過去倚靠人力以肉眼24小時監控畫面,幫企業大幅降低維護成本。
考察研究獎助金有四位得獎者:清大何宗易教授專精於微流體生物晶片設計自動化領域、中央大學胡璧合助理教授研究重點在矽及三五族材料前瞻奈米元件、工研院機械所孫冠群研究員專注於慣性感測器之訊號分析與處理,及清大廖崇碩副教授研究主軸在於網路演算法的設計及分析,他們都將在近期運用本會所頒發的獎助金赴國外知名學術或研究機構從事短期研究。
今年特別邀請Yahoo TV科技敲敲門主持人/製作人路怡珍專題分享「台灣年輕世代在世界版圖發光中」,以自身經驗及觀察兩岸三地的年輕人在此變動世界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同時邀請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黃經堯主任擔任文淵論壇主持人,將和本屆得獎人與談「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共同探討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環境形成的衝擊與影響。基金會持續鼓勵在半導體、資訊、通訊及光電領域的優秀華裔研究人才,支持科學家以創新和熱忱實踐理想。基金會21年來總計頒發的得獎者已超過1,100名,包括72位獲得研究傑出獎、17位獲得年輕研究創新獎及66位獲得考察研究獎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