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閘極蝕刻,垂直比較讚!

圖說:電荷殘留會影響元件特性!旺宏電子主任工程師葉騰豪在2010 VLSI-TSA 發表該公司採BE-SONOS結構研究,發現將閘極蝕刻控制成垂直狀,將是應用關鍵。

2010 VLSI 半導體產業盛宴 (五)

近年來,利用氮化矽局部電荷儲存原理,取代浮停閘(Floating Gate)記憶體晶胞的研究越來越多。因此關於氮化矽記憶體元件可靠度的研究也越顯得重要。本文著重於研究由閘極蝕刻所引發的形狀效應,並且討論其在NAND陣列下所反應出來的元件特性。

旺宏研發部門在75奈米的通道長度之下的NAND架構做出兩種閘極形狀,分別是「垂直形狀」和「梯形狀」的閘極,並且比較兩者之間的元件差異性,值得一提的是,本實驗採用BESONOS的結構作為實驗試片。

結果與討論

比較了垂直狀和「梯形狀」的閘極之後,旺宏研發部門發現「梯形狀」閘極呈現較慢的寫入/抹除速度,這樣的結果可以歸於「梯形狀」的氮化矽邊緣沒被閘極完全控制住,導致寫入和抹除的速度因為閘極控制能力較差而變慢。當旺宏研發部門進一步分析「梯形狀」的電流-電壓特性時,可以觀察到此元件經過了一萬次的寫入/抹除循環之後,導通電流(Ion)和次臨限擺盪(sub-threshold swing)會同時變差,這樣的效應像是局部電荷殘留在氮化矽中所導致的。

為了進一步證明有局部電荷殘留,旺宏研發部門也比較了經過寫入-抹除循環後的串接電阻(string resistance),還有臨限電壓(Vt)的變化量,可以明顯看到「梯形狀」的試片會比垂直狀擁有較大的串接電阻以及較大的臨限電壓值,這都可以證明有局部負電荷殘留導致,旺宏研發部門可以推導出「梯形狀」的閘極面臨的一些問題:一開始「梯形狀」的閘極就會擋住一些汲極/源極的離子佈植,造成靠近閘極附近的汲極和源極濃度不足。再來是元件經過了寫入-抹除循環後會有局部負電荷殘留在閘極邊緣,這些殘留的負電荷會進一步把濃度不足的汲極和源極空乏(deplete)掉,這麼一來,「梯形狀」閘極將會呈現較差的元件可靠度。

另一方面,在量測受擾單元(disturbed cell)時,旺宏研發部門也發現了垂直狀和「梯形狀」閘極呈現不同的自我升壓(self-boosting)現象,在與給予不同的導通電壓(Vpass)之下,垂直狀閘極會隨著越高的導通電壓而導致越多的擾動量;但是對於「梯形狀」閘極而言,擾動量卻不會隨著導通電壓的改變而有明顯變化,這表示說垂直狀的閘極呈現的是”整體自我升壓”(global self-boosting);而「梯形狀」閘極則是呈現出”局部自我升壓”(local self-boosting)。其中,”整體自我升壓”在同一位元線上的所有通道將有相同的電位,這是因為所有的汲極和源極都導通的緣故;但是「梯形狀」閘極的汲極和源極濃度較淡,所以容易被空乏掉而切斷各通道間的路徑,因此呈現出”局部自我升壓”,這樣的行為會導致受擾單元的承受較高的通道電位。

在經過模擬之後,旺宏研發部門發現「梯形狀」閘極的受擾單元由於有較高的通道電位,所以存在著一個異常高的側向電場靠近於汲極和源極附近,一旦有多餘的電子電洞對產生,這個側向電場將會加速電子注入氮化矽,因此當旺宏研發部門增加寫入-抹除的次數時,垂直式閘極會有較明顯擾動增加量在受擾單元,還有較差的次臨限擺盪,而使得判讀高準位和低準位出現誤判。這對於元件的應用上面都是不利的消息。

總結

由於氮化矽有局部儲存電荷的特性,一旦在操作過程中有殘留的電荷存在氮化矽邊緣,元件特性將會嚴重下滑,因此,將閘極蝕刻的形狀,控制成為「垂直狀」,將是此結構在未來應用上的重點之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