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台積電13日宣布台中零廢製造中心正式商轉,台積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秦永沛(右5)、台積電人力資源資深副總經理暨企業永續委員會主席何麗梅(左5)、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左4)、環境部長彭啓明(右4)、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右3)、中科管理局局長許茂新(右2)、與長春石化、成信實業、立盈環保科技等合作夥伴合影。(提供:台積電)
台積電13日宣布台中零廢製造中心正式商轉,並與環境部簽署碳捕捉合作備忘錄,邀請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中科管理局局長許茂新、綠色技術合作夥伴長春石化、成信實業、立盈環保科技等,共同見證綠色製造里程碑。
循環經濟:企業與環境共贏
台積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秦永沛指出,過去5年全球原物料消耗超過5000億公噸,幾乎相當於整個20世紀的總用量,他強調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是企業成長與環境保護共贏的機會。
台積電在中科打造的零廢製造中心,在宣布正式商業運轉之前,已經試營運了一年,透過與長春石化、成信實業、立盈環保科技等協力廠商合作,成為半導體業界第一座整合型能資源循環場域。
圖說:台積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秦永沛指出,台積電台中零廢製造中心,每年能為環境減少約新臺幣15億元的環境成本。(提供:台積電)
秦永沛表示,秉持「減廢最大量、環境效益最大化、管理風險最小化」三大原則,零廢製造中心實現了將廢棄資源點石成金,把廢棄物再生成高價值的工業級、甚至電子級的原物料,實現「從搖籃到搖籃」的循環經濟模式。
協力廠商合作進駐
台積電台中「零廢製造中心」比鄰台積電先進封測五廠,由台積電建置廠務中央供應系統,並攜手長春石化、成信實業、立盈環保科技,建設四大回收處理廠區。
「氧化矽污泥回收廠」與成信實業合作,針對半導體化學機械研磨(CMP)製程使用研磨液後產生的「氧化矽汙泥」進行回收,每個月回收800噸,並產出480噸礦石粉及液態的硫酸銅,提供給工業界使用。
「異丙醇回收廠(IRP)」與長春石化合作,回收半導體清洗晶圓及濕式蝕刻使用後的廢異丙醇,每個月回收2,300噸,在經過五道蒸餾、精餾及過濾程序後,可產出純度高達6N(99.9999%)的再生異丙醇300噸,並重回製程使用。
圖說:與長春石化合作的異丙醇回收廠,可產出再生異丙醇,回送製程使用。
「氟化鈣汙泥(FRP)回收廠」與立盈環保合作,每月回收1,500噸,並產生人造螢石750噸,作為鋼鐵業者的助熔劑。對鋼鐵業者而言,人造螢石成分穩定,而且比進口的螢石更具價格優勢。
圖說:氟化鈣汙泥回收廠每月產生750噸的人造螢石,供給鋼鐵業者作為助熔劑。
「有機溶劑熱回收廠」將廢混和有機溶劑,經燃燒爐熱裂解後,產生高溫煙道氣經鍋爐熱回收,另外產出蒸氣於零廢中心內使用。每月收受量1,300 公噸,每小時可產出15公噸蒸氣。 未來將評估導入煙道氣碳捕捉技術,達成零廢棄、淨零排放目標。
圖說:有機溶劑熱回收廠
秦永沛表示,台中零廢製造中心試運轉期間,所產出的再生產品已成功100%達到允收標準, 提供給台積電及其他產業作為再利用的原物料,成就綠色創新技術的里程碑。 以全廠區滿載計,每年可為台積電減少13萬公噸廢棄物委外處理量,佔台積電中科廠區廢棄物總量的85%以上,創造超過新台幣12億元的回收減廢效益。
與傳統將廢棄物委外處理的模式相比,從環境損益分析來看,台中零廢製造中心每年約可減少新台幣15億元的環境成本,其中包括每年4萬公噸的減碳效益,相當於超過11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負碳量。
率先導入碳捕捉技術
秦永沛說,台中零廢製造中心為台灣第一個導入「薄膜碳捕捉技術」的示範場域。台積電發展薄膜碳捕捉技術,預計每天可捕捉30公噸的二氧化碳。
台積電首先將廢棄物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熱,轉化為零廢製造中心的輔助能源,然後再透過碳捕捉技術,在碳被排除到煙道之前,將其捕捉下來。這樣做不僅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而且也達成以廢養綠的減碳成效。
秦永沛以數字,分享台積電在循環經濟的成果,包括2023年台積電臺灣廠區所有的廢棄物回收率達97%以上,已連續九年,達成95%以上的好成績;在廢棄物掩埋率方面,台積電已連續14年小於1%,並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第一個取得 UL2799 廢棄物零掩埋的最高等級「鉑金級認證」的企業。
台積電人力資源資深副總經理暨企業永續(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13日代表台積電與環境部長彭啓明簽署淨零轉型合作備忘錄,將共同發展薄膜碳捕捉技術,後續將導入一般廢棄物熱處理(焚化)設施焚化爐,減少碳排放。
圖說:台積電人力資源資深副總經理暨企業永續(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右)與環境部長彭啓明簽署碳捕捉合作備忘錄。
MTR碳捕捉公司總裁Brett Andrews表示,面對全球暖化,全球企業致力實現淨零碳排,台積電在碳排放的投資與行動,已成為半導體產業的永續標竿。
環境部長彭啓明感謝台積電願意挺身而出,分享碳捕捉的經驗與技術。他指出,臺灣有20多座焚化廠,每年大概要燃燒600萬至700萬噸的各種垃圾,包括家庭和事業廢棄物,經過碳盤查,燃燒過程估計有200萬至300萬噸的碳排放量,若能有效率的補捉碳並商業運轉,相信很快就能推廣到臺灣各行各業,達到有效減碳的目標。
建立生態系、拓展零廢製造中心
「循環經濟要能成功,關鍵在於建立生態體系。其中,跨領域的異業合作至關重要。」秦永沛表示,透過台積電台中零廢製造中心的成果分享,希望能驅動各產業更重視並投入循環經濟,加速發展動能。
他表示,台積電在不久的將來,將延續台中零廢製造中心的成果,在各地設置更多零廢製造中心,與政府、供應鏈夥伴和社會各界攜手合作,共同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