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走廊七里路 創新院區零到一

圖說:工研院「創新院區開工典禮」,左起新竹市政府產業發展處副處長洪明仕、交通大學副校長陳信宏、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科技部部長徐爵民、總統馬英九、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經濟部次長沈榮津、立法委員林為洲、工研院院長劉仲明。

台灣從1到N,做得非常成功,但是從0到1,是現階段必須打通的瓶頸。為鏈結產學研前瞻創新的群聚平台,工研院「創新院區(Innovation Campus)」昨(2)日舉行開工典禮,由馬英九總統親自蒞臨開工儀式。馬總統肯定工研院過去八年獲得二十二項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並獲得首屆總統創新獎。他期許工研院創新園區落成後,結合學校、醫院、產業能量,發揮創新的群聚效應。

工研院「創新院區」坐落於光復院區,將扮演創新加速器的角色,初期計畫興建兩棟研發大樓,提供跨領域場域驗證空間,以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鏈結學生、教授、醫生與企業進駐共同研發,預定明年興建完成。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表示,從工研院的光復院區到中興院區短短的七公里之間,匯集了清華大學、交通大學,還有科學園區的高科技廠商,是臺灣最知名的科技走廊,擁有臺灣最高素質的科技菁英,造就了一波波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榮景。

蔡清彥強調,工研院從2011年到2015年新創成立的44家公司也聚集這條科技走廊。而工研院所累積的130多個跨領域的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將提供給「創新院區」進駐的研發團隊,一起為產業創新而努力。

工研院院長劉仲明表示,臺灣過去從傳統的農業經濟轉型到效率經濟發展非常成功,但隨著經濟發展,效率經濟的價值逐漸下降,面對全球產業快速變化、頂尖對決,臺灣企業需要從製造業的群聚往新產品開發的上、中、下游群聚發展,掌握市場機會與需求。


圖說:工研院院長劉仲明指出,院士們認為從0到1,是現階段必須打通的瓶頸,未來「創新院區」將扮演創新加速器的角色。

劉仲明指出,工研院院士們認為,台灣從1到N,做得非常成功,但是從0到1,是現階段必須打通的瓶頸。期許創新院區建成之後,可以有前瞻的技術整合創新平台,帶動創新型中小企業,並培育年輕人發揮創新,進一步協助臺灣邁向創新經濟。

目前工研院創新院區擇定「智能醫院照明系統」、「先進微創手術系統」、「智慧視覺系統」、「自主駕駛車輛系統」四大主題,期能深化學研合作,發展新興科技、加速產業創新轉型。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