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右)及崇越科技董事長潘重良(左),有信心2024年營運將挑戰高峰。
崇越科技2023年合併營收及獲利同創歷年次高紀錄,營收新台幣492.7億元,稅後淨利28.5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5.36元。展望2024年,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及崇越科技董事長潘重良表示,2024年可望交出好成績,內部管理目標訂在營收成長15%。
根據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公布,台灣IC產業2023年產值新台幣4.3兆元,年衰退10.2%。在半導體產業遭逢全球通膨、供應鏈重組,以及戰爭等衝擊下,崇越科技的營運仍創歷年來第二高的成績。
「崇越科技是問題解決者(solution provider),而不是通路商,」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指出,崇越在半導體製程上,已和客戶共同研發出許多產品,並為公司帶來可觀營收。
石英:台灣最大、世界最先進
石英系列產品就是一個例子。回顧1999年921大地震,幾乎震碎了台灣各家半導體廠的石英。郭智輝當時發動三班輪番趕工,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終以驚人的效率交貨,協助客戶復工。
如今,崇越子公司「崇越石英」,已發展成為台灣最大、世界最先進的石英廠,擁有62-65%的市場占有率,尤其是最先進的半導體產線,幾乎全由崇越石英遙遙領先。據了解,位於日本熊本的客戶,也是由位於台灣的「崇越石英」供貨。
石英需要超過攝氏1280度,才能達到軟化點開始加工,郭智輝說,早期做四、六、八吋晶圓時,崇越石英生產線上的員工很辛苦,必須在高溫環境中工作,上班時還要背一台冷氣在背上;如今環境已大為改善,崇越石英創業界首例,投資建置無塵室來進行石英製品的加工,最新投資的三廠位於嘉義,計畫將在今年四月中旬開幕。
郭智輝說,「對於先進製程,我們崇越相當有把握。」以石英來看,無論是可乘載150片12吋晶圓的石英晶舟,或是用於5G電路板上的石英布,都擁有極高的市佔率。崇越科技技術長丁彥伶表示,在5G電路板上,由於訊號傳輸非常快,損耗較高,解決方法就是把玻璃纖維換成石英布。
圖說:崇越科技董事長潘重良(中)與經營團隊,左起執行長吳玉敏、技術長丁彥伶、潘重良、集團執行董事李正榮、首席執行長陳德懿。
客戶庫存降、新應用成長
展望2024年,崇越集團副董事長暨崇越科技董事長潘重良表示,雖然庫存去化的幅度各家不一,但目前看來,的確已經恢復正成長。整體看來,崇越科技2024應該可以比2023交出更好的成績單。
崇越整體營收約八成來自半導體的設備與材料,隨著庫存去化、日本、德國、中國積極投資新廠和設備,光是中國大陸就有8到10家新廠開出,將帶動半導體材料需求,成為崇越科技成長的動能,看好光阻劑、矽晶圓、晶圓載具、石英部品、化學品等相關材料的出貨成長。
潘重良表示,崇越在半導體製程與先進封裝,都會有持續的成長,推動力來自AI、HPC、電動車,以及未來6G市場的新應用,特別是在先進製程,崇越有很好的表現。
2024新事業
在開拓新領域方面,崇越推出晶圓代工服務(Foundry Service)平台,服務新興的小型IC設計公司,替他們規劃投片,媒合代工製造產能,甚至幫他銷售產品。
此外,崇越科技今年將投入中古機台設備的業務、回收清洗及建廠顧問服務,持續深化半導體供應鏈的夥伴關係,提供全方位服務,預估今年營收可望逐季向上成長。
針對全球供應鏈的移轉分散,崇越也積極拓展海外布局。2022年初在日本成立峻川商事株式會社,並於2023年8月設立熊本營業所,服務熊本的JASM、SONY等半導體廠。
潘重良表示,崇越科技海外子公司,包含美國崇越、越南崇越及日本峻川商社,2023年業績都有顯著成長。崇越科技在新加坡設立營運中心,負責拓展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市場,已陸續獲得不少訂單。
針對環保綠能工程的業務,已取得兩岸多項大型廢水處理,以及空調機電專案。在以及馬來西亞和越南新市場,包含事業廢棄物清運、化學藥品銷售、環境影響評估及再生能源等事業,成績亮眼。
對於歐洲的據點,潘重良表示,崇越已決定設於捷克布拉格,距離德勒斯登約兩個小時車程,將提供半導體供應鏈解決服務方案。
圖說:崇越集團副董事長暨永續長賴杉桂,掌管環保綠能事業,營收穩步成長。
崇越的環保綠能事業,屢獲大獎肯定,取得兩岸多項大型廢水處理、空調機電專案,以及馬來西亞和越南新市場。崇越集團副董事長暨永續長賴杉桂,同時擔任建越工程董事長,他表示,去年崇越集團接下的海內外廢水處理及環保工程的專案相當多,包括新加坡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聯電二期,以及越南光寶廠的廢水處理工程,都交由崇越負責,此外,包括事業廢棄物清運、化學藥品銷售、環境影響評估及再生能源等事業,也都呈現亮眼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