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揭牌典禮由首任校長林奇宏主持。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今日舉行揭牌典禮,在合併國立陽明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之後,新校名簡稱陽明交大(NYCU),首任校長林奇宏今日分別於台北陽明校區與新竹光復校區主持。兩校歷經20餘年的合校經過,為台灣教育界寫下創新紀錄,未來陽明交大將在兩校既有的優勢上互補合作,可望成為台灣第二所進入全球百大的一流大學。
揭牌典禮冠蓋雲集,包含副總統賴清德、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新竹市市長林智堅、新竹縣縣長楊文科、上騰生技董事長張鴻仁,以及兩校歷任校長郭旭崧、陳信宏、張懋中、梁賡義、曾志朗等人與會。其中甫宣布參選紐約市長選舉的台裔美籍企業家楊安澤(Mr. Andrew Yang),也因父親是交大光電學院榮退教授,特地從美國發表祝賀信搶先曝光。楊安澤非常看好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未來能在人工智慧、遠距醫療、機器人、穿戴裝置等領域,讓台灣成為全世界的模範。
圖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2021年2月1日誕生,揭牌典禮這天送給貴賓的紀念幣上,有「知新致遠,崇實篤行,仁心仁術,真知力行」字樣,未來新的校徽、校訓、校歌,受眾人期待。
前副總統暨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是陽明大學第一屆的畢業生,他期待合校之後能夠獻給宇宙及全人類一所好大學。陽明大學上一任校長郭旭崧,是陳建仁當年的學生,他表示,陽明的精神是服務利他、包容多元、使命必達、勇於創新、不怕權威,有時不太尊師重道,但永遠以下一代為念。他強調兩校成功合併必須特別感謝交大校友的寬容,以及教育部在行政上的創新,他相信兩校合併後,一加一等於十一,因為交大有九萬名校友,加上陽明二萬名校友,加起來就有十一萬名校友,代表著一心一德。
前交大校長張懋中和前陽明大學校長梁賡義,都推崇前交大校長張俊彥及吳妍華校長,對於兩校合併的前瞻性眼光。未來陽明交大將整合人文素養及產業創新,繼續為台灣、全人類、及宇宙做出重要貢獻。
圖說: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是交通大學第一屆校友,他是最早對新校名表示支持的人。
交通大學第一屆校友暨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表示,自己是陽明交大合併的啦啦隊長,也是後援會會長。他推崇吳妍華校長提出的Bio-ICT,可說是令人讚嘆的超前部署。他表示在人類的21世紀的第21年的2月1日,舉行陽明交大揭牌典禮,真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好日子。他期許未來陽明交大能夠以人本智慧(Humanities Wisdom)及「東方矽文明」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
賴清德副總統今日出席見證陽明交大揭牌典禮,他對交大九萬多位校友在併校一事上,所展現的風度表示欽佩。其一是冠名,讓陽明冠在交通大學前面,其二是未來幾年教育部將編列30億元的經費,其中比較大的比例將用於台北陽明校區。賴清德肯定兩校在合併之前,分別扮演守護國人健康以及打造半導體產業與就業機會的關鍵角色,他期許未來陽明交大為國家培養更多跨領域人才,支持大健康產業的長遠發展。
陽明交大首任校長林奇宏表示,合校初期最迫切的任務將是整合雙方對新學校的認同,因此將啟動「一樹百穫計畫」,意即《管子 權修》中,「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穫者,穀也;一樹十穫者,木也;一樹百穫者,人也。」將針對各項議題如新穎教學、科技趨勢、大學社會責任,乃至校歌校徽、校園美學等,擴大邀集師生與海內外校友共同腦力激盪,在100天後提出一份具有共識基礎的合校願景,也就是一份具十年展望前景的三年計畫藍圖。另外也將於產學共創校區,例如台南校區,試辦基於價值共創觀點的產官學研合作平台,建構產學共創新機制。
圖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1日舉行揭牌典禮,副總統賴清德(中)親臨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