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台灣領航A-SSCC邁向20週年,今年投稿數達343篇創新高,入選的9篇論文於30日率先發表。執會旗左起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黃柏鈞、IEEE終身院士暨台大電機系名譽教授汪重光、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A-SSCC技術委員會主席蔡佩芸、IEEE SSCS 台北分會主席暨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廖育德。
隨著生成式AI應用的蓬勃發展,半導體產業備受各方關注。全球半導體產能和關鍵材料供應有近八成集中在亞洲,使得亞洲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佔據主導地位,而IEEE亞洲固態電路研討會(Asian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 A-SSCC)是亞洲IC設計領域學術發表的最高指標。每年A-SSCC會中展示固態和半導體領域最新、最先進晶片和電路設計,發表的論文兼具學術與產業影響力。
亞洲固態電路研討會(2024 IEEE A-SSCC)自2005年首次在台灣舉辦,今年即將邁向20週年,台灣從初期的積極參與到現在技術領先,是產官學三界共同合作的成果。歷屆A-SSCC在台灣、日本、中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巡迴舉辦,為亞洲半導體科人才提供了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平台。今年的投稿數量突破近10年來的最大值,達到了343篇,錄取率約35%。
IEEE固態電路學會台北分會(SSCS)今(30)日上午舉行A-SSCC台灣區記者會,除了介紹2024 A-SSCC台灣入選論文,特別邀請鈺創科技盧超群董事長演講,為大家提供半導體產業趨勢與台灣指標性技術發展重點總覽。另外,今年度的A-SSCC技術委員會共同主席蔡佩芸教授、陽明交大電機系蔡宗亨教授與清華大學電機系黃柏鈞教授、黃朝宗教授分別就今年度大會的議程、亮點論文與前瞻晶片設計發展進行說明。
2024年亞洲固態電路研討會(2024 IEEE A-SSCC)將於11月18日至21日於日本廣島舉行。今年大會主題為 「Integrated Circuits Fostering Exploration and Inspiration」,強調了整合電路技術在推動創新和激發靈感方面的重要性,並探討最新的技術進展和未來的研究方向。臺灣今年共入選9篇論文,分別為臺灣大學劉深淵教授團隊、楊家驤教授團隊、林宗賢教授團隊;清華大學謝志成教授團隊、黃朝宗教授團隊、彭朋瑞教授團隊以及陽明交大陳科宏教授團隊。
臺灣大學電機系劉深淵特聘教授團隊論文「一個每位元0.91皮焦耳每秒兩百二十八到三百二十億位元無參考頻率次飽率時脈資料還原電路」改善在資料中心,晶片間傳輸,網路,手機等常用的有線通訊接收機之能源效率。在採用二階調變編碼傳輸時,與傳統接收機相比其消耗的功率可以減少4成,若消耗的功率固定的話,晶片可以工作的時間約會增加4成。
臺灣大學電子所楊家驤教授團隊共入選2篇論文。
「一個8.1-to-353TOPS/W,具能量感知功能,支援動態神經網路之深度加速器」提出了能根據不同電量額度調整能耗的神經網路加速器。在裝置高電量時,此加速器可以運作在高性能的模式,以達到神經網路的最佳表現。在低電量時則可以以低功耗模式。相較於先前的加速器,本神經網路加速器可以節省3.9倍的電量。
另一篇論文「一個28奈米, 141.4TOPS/W, 高拓展性, 高可配置性的大型AI智慧模型深度學習加速器」則是提出AI多晶片系統與加速器,其具有高擴充性、高調整空間,支援多種大型AI模型。研發團隊設計出可以支援多種資料切割方式的加速器,使得可以最小化晶片間的資料搬移。此外使用雙向資料的架構,避免資料搬運時的衝突與增加硬體的使用率。相較於先前的先進多晶片系統有5.7到21.0倍的面積效率提升與1.7到45.6倍的功耗效率提升。
臺灣大學電機系暨電子所林宗賢教授團隊論文「一個185-毫瓦, ±2.5-ppm, 使用差動對多項式補償技巧之類比式溫度補償晶體振盪器」成功開發出可用於行動裝置之類比式溫度補償晶體振盪器,提供精準的時脈信號供手機晶片使用。研發團隊指出,手機晶片中之時脈如同其心跳,主導手機中如時鐘等功能的精準度,然而此時脈往往會因周遭溫度改變而失準。對此,研究團隊開發出之技術,好比為手機中的時脈產生電路裝上了「節律器」,確保其在各溫度下均有恆定的表現,讓手機無論是在冰天雪地或是燠熱酷暑皆能可靠的提供服務。
清華大學電機系謝志成教授團隊論文「一個利用差動比較技術消除body effect且僅使用nMOS之PWM CMOS影像感測器」成功開發出低功耗超高線性度的脈衝寬度調變式CMOS影像感測器,為次世代智慧感測器內運算晶片提供良好線性反應的影像。
清華大學電機系黃朝宗教授團隊論文「A 2.7 TOPS PoolFormer Accelerator for Image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本團隊開發「應用於即時影像辨識之高效能PoolFormer DNN處理器」,克服先進影像辨識模型在硬體實現上的挑戰,使得在硬體資源有限、低功耗需求的終端電子設備上,如手機、穿戴式裝置等,實現高效且高準確度的即時影像辨識。
清華大學清華電機系彭朋瑞副教授團隊「A 39 Gb/s PAM 3 Transmitter and ADC Based Receiver Chipset in CMOS Technologies」本團隊開發「應用於即時影像辨識之高效能PoolFormer DNN處理器」實現39Gb/s PAM-3 SerDes傳收機。其中接收機採用基於類比及數位轉換器(ADC)搭配數位訊號處理(DSP)之架構,有效提升傳收機對於衰減訊號的補償能力,在原先第一代USB4的線材下,可以將傳輸資料率提升一倍,由20Gb/s提升至40Gb/s之傳輸率,該技術將可應用於第二代USB4高速通訊中。
陽明交大電機系陳科宏講座教授團隊共入選2篇論文。
陽明交大電機系陳科宏講座教授團隊發表的論文「適用於汽車應用且具有傳導EMI 雜訊抑制機制的24V至1.8V低輸入電流漣波SC混合轉換器」提出新的低輸入電流漣波的低轉壓比車用電源轉換器,可以達到74%的輸入電流漣波降低效果。降低32dB的EMI造生問題,並達到高達93.3%的轉換效率。
另一篇論文「具兩倍充電速度與精準終止充電恆定電流擴展控制之97.1%效率降壓-升壓電池充電器」提出了快速充電技術 ,可將充電時間縮短50.5%,實現2倍快速充電並確保準確終止。結合其他創新技術,提高充電效率至90%,並減少84%的輸出波動。
此次台灣區獲選論文的發表顯示出台灣在晶片設計領域的創新與技術,維持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及晶片設計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欲瞭解更多A-SSCC會議相關訊息,請參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