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部長讚許工研院淨零科技成果

圖說:工研院今(5)日舉辦49周年院慶活動,由左至右為:協理胡竹生、副院長彭裕民、院長劉文雄、董事長李世光、副院長張培仁、總營運長余孝先、協理蘇孟宗。

圖說:工研院今(5)日舉辦49周年院慶活動,由左至右為:協理胡竹生、副院長彭裕民、院長劉文雄、董事長李世光、副院長張培仁、總營運長余孝先、協理蘇孟宗。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以及後疫情時代為人類生活與產業所帶來的轉變,工研院今(5)日舉辦49周年院慶,運用多元線上、線下虛實整合方式,成功突破疫情與地域限制,讓北中南同仁空中同樂,展現工研院創新思維、敏捷管理、開放溝通的企業文化DNA。並頒發「創業競賽獎」、「2030跨域議題海選獎」、「資深正級人員」等獎項,鼓勵敏捷創新思維的同仁持續精進;面對2050淨零碳排目標,工研院以供給、需求、製造與環境四面向,展出前瞻性的淨零技術,鼓勵同仁跨域合作。經濟部部長王美花特別線上參與,讚許工研院的科技創新能量,是臺灣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尤其在淨零技術上已有多項成果落實於業界,經濟部將持續支持工研院投入創新技術研發,攜手幫助臺灣朝淨零永續目標邁進。


圖說:工研院49周年院慶活動,連線全臺共五大院區主管同仁齊聚線上,一起為工研院獻上祝福。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表示,工研院的科技創新能量,是臺灣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推動力,近年全球倡議淨零碳排,還有疫後復甦及供應鏈重組等挑戰。為幫助產業開拓市場新局,經濟部支持工研院開創前瞻、跨域整合技術,研發淨零轉型相關技術與服務,例如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的「低碳世代綠色甲醇生產技術」,在生產製程可以減少210萬噸的碳排放,目前已與石化廠、鋼鐵業合作投入煙道氣捕獲與CO2轉化甲醇製程開發與場域驗證,加速產業化落實目標;工研院與帆宣、亞氫動力合作研發「工業製程餘氫發電及純化回收技術」,短期將製程產生的餘氫回收進行發電,中期將透過創新純化技術,將餘氫再純化回用於製程中,提供了新環保能源解決方案。經濟部會持續支持工研院投入新能源技術開發,擴大國內低碳能源多樣化應用,期許工研院成為培育產業人才、連結全球創新網絡的橋樑,厚植下世代國家競爭力。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疫情為人類生活與產業經濟發展帶來新轉變,面對臺灣社會進入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很高興工研院同仁能夠以創新的思維敏捷應變,因應疫後新常態積極轉變,不但創新研發成果屢獲國際獎項肯定,如R&D 100 Awards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愛迪生獎外,更六度榮獲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是臺灣得獎最多的常勝軍,更是全球「唯三」獲選百大創新的研發機構,也是亞太研發機構的第一名,展現工研院群策群力,才能百煉成鋼,締造亮眼成績。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指出,為敏捷因應疫情挑戰,工研院的同仁已將創新思維、敏捷管理、開放溝通三大文化DNA融入在工作中。以創新思維來說,工研院以企業文化、競賽平台、制度設計打造創新環境,比如今年頒發的「創業競賽獎」,營造創新創業風氣與思維、「2030跨域議題海選」,鼓勵同仁從「新」轉變,打破慣性思考的界限。在企業管理上,敏捷是面對快速變動的世界下唯一應變之道,工研院早在2018年將敏捷管理納入企業經營核心文化中,也因應疫情建立遠距分流、彈性上班、衛星辦公室等新型態工作模式;同時,推動開放政策 ( Open Door Policy ),打通主管與同仁雙向溝通橋樑,期盼打造新世代的工研新文化。面對未來2050年淨零碳排趨勢,劉文雄也提到,4月中舉辦的「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迴響很大,期盼未來與產業合作,為臺灣產業帶來新商機,邁向淨零永續新未來。

工研院49周年院慶,除了表揚工研菁英傑出貢獻外,特別整合新竹、南投、臺南等6個院區10個據點,根據能源供給、低碳製造、需求使用、環境永續四大面向,推出淨零碳排的技術研發成果。例如「聚合多元資源VPP技術驗證平台」具備高整合特色,因應淨零碳排趨勢,增加電網彈性資源,以因應間歇發電與低系統慣量,有助提升電網供電穩定性、活絡民間既有資源應用。另外,經濟部技術處科專支持研發出「生質PEF聚酯材料及其應用」,則為100%植物轉化而成,具備高阻氣、低碳排特性,PEF阻氧氣能力約PET材料10倍,可延長食品保存期限,亦可降低原料碳排放量達67%,期以創新的減碳技術成果與服務協助產業淨零轉型,掌握綠色供應鏈新商機,厚植產業淨零減碳實力。

 
圖說:院慶活動中舉辦淨零特展闖關活動,讓全院同仁透過闖關活動更加了解工研院研發的的淨零創新科技。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