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工研院副總暨資深技術專家吳志毅獲東元獎,由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左)頒獎,吳志毅夫人出席祝賀。
第三十屆「東元獎」於11月18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九位學者專家獲獎中,科技類得獎者就佔了八位,包括陳宏銘、吳志毅、蕭述三、張木彬、江昭皚、葉秩光、張雍、陳智。人文類,則由84歲的新竹市射箭委員會榮譽主任委員林圭璋獲獎,五大類獎項,每類獎金八十萬元,總計頒發獎金四百萬元。
東元獎評審委員會總召集人徐爵民表示,由於 2050 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本屆起淨零排放技術,也正式納入設獎領域,讓第三十屆的東元獎更具備與時俱進的設獎精神。此外,在人文類方面,今年特別設置「體育運動奉獻獎」,不僅體現了「科文共裕」的價值,同時為在體壇奉獻一生卻飽受屈辱的專業教練,平反不公不義的對待。
今年獲科技類獎的八位得主,於產學合作計畫投入高達965件,計畫總金額超過49億元,學術成就與產業貢獻卓越深遠。其中,陳宏銘、張雍、葉秩光、江昭皚等四位成為創業家,創立的公司涵蓋光學器材、醫療器材、智慧農業、智慧電網等領域計達八家新創公司,顯見科技業正興起第三波創業浪潮。
本屆「東元獎」五大類獎項:
一、「電機/資訊/通訊」領域:
本領域得獎者二名,分別是台大電機系特聘教授陳宏銘,以及台大光電所教授暨工研院資深技術專家吳志毅。
陳宏銘於美國貝爾實驗室 (AT&T Bell Labs)、洛克威爾科學中心 (Rockwell Science Center) 等科技公司,歷練近二十年,為數位視訊通信領域的專家,在 MPEG-4 及 JPEG2000 有八項專利技術被採用為世界標準。2003年回國後,能夠拍照後任意對焦的光場相機、免除 AR/VR 穿戴式裝置昏眩感的光場顯示器、快準且穩的自動對焦、不傷人眼的抗藍光技術、支援「心情點唱」的機器學習技術等都是蜚聲國際的技術,自動對焦技術甚至被美國好萊塢電影界採用。
吳志毅擔任工研院電光所所長任內,以 Micro LED 技術翻轉顯示產業,讓台灣的顯示產業重回榮耀;此外,在新世代記憶體的研發成果亮眼,他推動成立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 (AITA),促進台灣成為 AI 晶片與智慧系統輸出大國;此外,他促成政府未來五年投入新台幣 177 億元支持面板產業發展,促進帶動國內顯示產業的升級與轉型。
二、「機械/淨零排放/環境」領域:
呼應 2050 淨零排放的全球共識,特別將原來的「機械/能源/環境」領域的能源項目,改為淨零排放,本領域得獎者二名,分別是中央大學機械系講座教授兼工學院院長蕭述三,以及中央大學環工所講座教授張木彬。
蕭述三致力於燃燒前碳捕獲氣化系統、循環經濟生質廢棄物微電網系統、工業粉體設備節能技術與永續環境力學等淨零排放 等科技研發,並就其專業協助政府規劃 2050 淨零排放路徑藍 圖,並肩負負碳技術、生質能技術、氫能科技、電網 / 與儲能 及節能等專業委員之職責,對於國家淨零政策的制定,與淨 零排放的技術實現與永續能源跨域應用人才培育,貢獻卓越。
張木彬長期致力於高效能之氣態污染物及溫室氣體控制技術研發,積極發展土壤及飛灰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POPs) 之去除技術,提高我國有害廢棄物處理及污染土壤整治之技術水準。同時關心氣候暖化對全球環境及氣候變遷帶來的巨大影響,持續研發溫室氣體減量技術,開發空氣污染物控制及毒性污染物處理技術,解決國內重大空汙問題。
三、「化工 / 材料」科技領域:
本領域得獎者二名,分別是中原大學產學營運長 / 薄膜技術研發中心主任 / 化工系特聘教授張雍,以及陽明交大材料系講座教授陳智。
張雍連續於2020及2021年,被選為「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他致力於拓展仿生材料與薄膜系統於人體血球、血液菌體以及生長因子的分離純化,並發展「抗凝血型減除白血球過濾科技」於防止輸血副作用、敗血症診斷與關節炎治療等研究。他創立普瑞博生技 (PuriBlood) 於2018及2019年分別取得美國 FDA及台灣 TFDA 產品上市許可,2020年產品進入台灣與美國醫療市場,並於2021年成為中原大學第一個上興櫃的師生校園新創公司。
陳智致力於先進封裝材料研究,銅 – 銅異質接合為研究主 力,是領先世界學術界的研究室之一,他以產學合作方式幫助過台積電、聯發科、長春石化、工研院、美國科林 研發、美國 Apple、美國 Micron 等十餘家國內外知名企業, 對於台灣與世界先進封裝產業做出傑出貢獻。
四、「生醫 / 農業」領域:
本領域得獎者二名,分別是清大生醫系特聘教授葉秩光,以及台大生物機電研究所特聘教授江昭皚。
葉秩光研究著重在創新超音波漩渦技術,達成高效率血栓溶解治療,並應用超音波顯影劑於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早期診療、超音波輔助微氣泡於血管鈣化治療。他帶領學生新創超音波顯影劑設計與製造,於2013年成立博信生物科技,並以超音波導管於溶栓應用的技術,於2022年創立聲捷醫學公司。兩家公司主要成員都是葉秩光指導的實驗室畢業生,在產學應用與合作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應用成果豐碩。
江昭皚致力於資通訊工程技術在智慧農業領域的應用,「前瞻IoT / WSN資通訊監控平臺」、「蟲害疫情自動化監測系統」, 具創新性及改革性,提升蟲害的防治,已落實發展成為國內 農作物植物病蟲害之監測與預警系統的典型範例,引領國內學界投入研究量能,並促進我國農業重大疫病蟲害的廣域共 同防治措施之推動。其正確與即時的害蟲資訊不僅可提供蟲害疫情預警,降低農藥的使用,改善農民收益,增進農業競爭力,同時更能達成永續生產與環境健康之農業新紀元。
五、人文類獎-「體育運動奉獻獎」
得獎人為新竹市射箭委員會 榮譽主任委員林圭璋。 林圭璋是台灣史上首位達標參加奧運 110 公尺跨欄的代表,在十項全能項目曾被視為楊傳廣的接班人,但因為肌肉拉傷,於1964 年東京奧運留下未能完賽的憾恨。東奧後林圭璋將自己的體育天賦和絕不服輸的毅力,全心投入基層的體育訓練,抱著「讓世界看到台灣」的使命感,從 1970 年代擔任基層射箭教練長達近三十年,與夫人秦秋月攜手用生命奉獻給射箭隊。近年來台灣躋身射箭強國,林教練夫婦多年的勤奮耕耘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