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55年 王寧國獲中原名譽博士

圖說: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頒授王寧國名譽博士學位,左起:中原大學工學院院長林義峯、董事長張光正、王寧國博士、校長李英明,及教務長皮世明。

圖說: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頒授王寧國名譽博士學位,左起:中原大學工學院院長林義峯、董事長張光正、王寧國博士、校長李英明,及教務長皮世明。

中原大學積極培育半導體人才,在68周年校慶前一天,頒發名譽博士學位給享譽國際的半導體業重要人物王寧國(David N.K. Wang),並禮聘他擔任物理系兼任講座教授及半導體人才培育諮議顧問,助力中原大學成立半導體產業學院。

10月13日,中原大學的學生們坐在台下聆聽王寧國以「創新、商業化與業務拓展」為題的演講,這是他畢業55年後首度回到母校。王寧國在中原大學董事長張光正和校長李英明陪同下,在校園走了三個小時,他說自己感受到中原大學不同以往,最大的感觸是校園的文藝氣息濃厚。

圖說:中原大學董事長張光正(右)陪同王寧國(左)參觀中原大學創辦人張靜愚先生紀念室,館長陳昭珍陪旁解說(提供:中原大學)

圖說:年少時的王寧國,在中原大學校園的珍貴照片,如今照片中鐘塔大草坪旁邊,已改建成科學館(提供:王寧國)

王寧國對中原大學重視學生的全人教育表示贊同,他強調,企業發展不是只靠學識與科學,成功的商業,必須具有藝術氣質。

現年78歲的王寧國,1968年自中原化工系畢業後赴美深造,取得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博士學位後不久,便進入貝爾實驗室投入半導體材料製程的研發工作(1977~1980)。

他在演講中回顧當年貝爾實驗室,每年研究經費高達7000億美元,擁有五千名世界一流人才、最好的環境、充沛的經費,以及自由的風氣,因此誕生許多石破天驚的重要發明。其中,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施敏博士(Dr. Simon Sze)發現浮閘記憶體效應,引領非揮發性記憶體的發明創新,打開數位時代大門,可說是貝爾實驗室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發明之一。

投入半導體產業近40年的王寧國,當年他在貝爾實驗室研發的兩項專利,獲頒200美元獎金,十七年後,卻為貝爾實驗室帶來超過10億美元的權利金收入。

王寧國表示,貝爾實驗室的許多發明,大都是從無到有、從0到1的研究。年輕的他覺得技術已經開發出來,若能進一步應用到產業界,那就更好了,於是說服主管,將研發成果商品化投入業界。

1980年,王寧國加入當時規模仍小的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連續一年半期間,每週工作達100小時,經常通宵達旦,終於讓蝕刻設備可以在面對不同客戶、不同晶圓時,皆能做出令眾人滿意的成果。

這項成就,讓原本營業額4,000萬美元的應用材料公司,短短三年間業績成長2.5倍,於1983年突破一億美元。當時,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是日本,約占營收50%,歐洲約占10%。

圖說:奠定應用材料產業霸主地位的「精準5000」(Precision 5000),在台北士林科教館應用材料贊助的半導體未來館實機展示(提供:應用材料)

王寧國是應用材料公司半導體設備AME 8100和AME 8300的主要研發者,還有應用材料奠定產業霸主地位的「精準5000」(Precision 5000)獲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尼博物館永久展示,皆被視為經典之作。

回顧在美國應用材料公司服務25年期間,王寧國說自己花了三分之一的時間開發了兩項產品,接著以三分之一時間投入管理工作,再以三分之一時間開拓市場。

1986~1987年間,台灣、韓國、新加坡開始發展半導體產業,開始帶給應用材料公司的營收約1%。到了1992年,快速成長的亞洲市場,已佔公司整體營收的16%。1993年應用材料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公司。

30年過去,應用材料公司仍穩居冠軍寶座,王寧國帶領業務拓展的跳蛙哲學,為業界津津樂道。他突破傳統的競爭邏輯,不把擊敗競爭對手作為衡量標準,而是追求像跳蛙般,以跳越式的價值,引領市場。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表示,該校將籌設半導體產業學院,頒授王寧國「工學名譽博士學位」之外,並禮聘他擔任物理系兼任講座教授及半導體人才培育諮議顧問,助力中原大學成立半導體產業學院,預計2024年2月向教育部提出申請。

王寧國歷任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及亞太區總裁、上海華虹集團執行長及附屬公司華虹NEC董事長、上海中芯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等職,是首位榮獲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終身成就獎」的科學家,2017年更獲選美國矽谷工程協會「名人堂」殊榮。

圖說:前美國應材全球執行副總裁王寧國榮獲中原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夫人親自獻花。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