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以色列與台灣,合作之橋

圖說:

 

圖說:「以色列有五千多家高科技公司,產業生態與台灣具有高度的互補性,就像座寶山一樣,看你如何去挖寶 !」以色列科技產業顧問‧張華武 David Chang

以色列的高科技產品具備什麼樣的優勢? 台灣產業可以怎樣跟以色列的企業做合作呢? 張華武,我習慣稱他 David 張,他曾任 IBM 微電子台灣區總經理,在經歷過Motorola、普迅創投等公司的高階主管職務後,David 多年來,已累積國際大廠專業經理人的經驗。 如今,他搖身一變,成為一位被許多以色列的企業爭相延聘的總顧問。

1992,國防之外新市場

主持人(王):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一般來講我們都比較陌生,究竟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有什麼樣的特色?

來賓(張):好的,一般人對以色列的印象不外乎就是戰爭、炸彈。

王:對,打仗。你為什麼去那麼危險的地方工作?

張:Well,首先,你不要完全相信你在電視上看到的。事實上不盡如此。其實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就像一個小的矽谷一樣。 以色列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國防工業,1992年以色列政府開放國防工業,讓參與國防工業的一些公司跟工程師,把過去專門提供給國防工業的技術,進行商品化。所以,延伸到現在。以色列已有五千多家高科技公司。

王:五千多家!不是五百多家,是五千多家!

張:Yes,這五千多家公司,主要技術涵蓋包括:無線通訊、像軟體、以及生物科技方面,他們都非常強的,因此也吸引了國際大廠在那邊做非常多的投資。 以色列非常強調,創新;強調核心技術的開發;在應用方面也非常能夠掌握趨勢。此外,以色列的工程人力非常重視實作,他們在高科技領域裡面特別強的幾項,譬如在無線通訊方面,特別在 Digital Signal Process(數位信號的處理) 、Embedded Software(嵌入式軟體),尤其在無線通訊手機應用方面的軟體;以及Security System(安全系統),這是他們的強項。

台灣、以色列,很互補!

王:David,這五千家高科技產業,您看到他可以跟台灣有什麼關係呢?

張:我想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看,台灣在他全球布局上面,是有什麼樣的地位。 以色列的公司非常清楚他的上游跟下游都在台灣。所謂上游,就是指他的供應鏈,譬如台積電、聯電的晶圓代工;日月光、矽品的封裝;以及一些所謂的 Solution Provider,系統整合的廠商,這都是他上游的供應商。以色列提供核心的技術,但他需要變成一個產品的時候,需要利用到這些上游的供應商。 當他把這個技術研發出來變成一個產品的時候,他需要賣給下游的客戶,那也在台灣。不管在 IT的產業、還是在無線通訊各方面的產業,台灣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方,尤其在產品開發上面,以及後續的供應鏈的Logistic fulfillment上面,台灣都占了全世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王:對,整個的運作都跟台灣息息相關。

張:以色列的公司非常知道台灣的地位,他們需要跟台灣廠商合作。除了這個之外,對他們來講,中國大陸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市場,而台灣是一個踏腳石,所以他們急需想要跟台灣的產業合作。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台灣我們過去強調的就是在資本密集的投資。強調製造,強調怎麼去 Cost down,讓它成本更低。但我們說實在,在研發、在創新、在核心技術的開發上還不足。以色列的核心技術,在我們的產業鏈上面就形成了很好的互補效應。 所以對台灣廠商來講,尤其一些集團、一些中大型的企業,他特別需要從以色列或者一些高科技國家引進這些核心技術,來讓他的產品更有創新的附加價值。所以雙方面,非常具有互補性。

合作方式,多樣化

王:聽起來台灣跟以色列,真可以好好合作,在實務上,到底以色列跟台灣的公司可以怎麼合作?合作的形態? 張:其實合作形態有很多種。首先以色列人是非常務實的一個民族,任何只要 Win-Win 雙贏的合作模式,他們都可以接受。包括一個合作開發的計劃,Join Project;或者一個合資的案子,Join Venture。

王:你出錢、我也出錢。

張:對,或者是一個投資案。過去台灣在以色列也確實有一些投資,譬如說早期中華開發,在以色列有蠻多投資,甚至長期派駐專人在以色列做投資。新竹科學園區像華邦電,在以色列也有相當不錯的投資成果。

國際大廠,直接購併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併購。特別在美國公司去併購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這個就是非常的普遍。舉個例子像 Intel,他早期手機的 Application Processer 就是併購以色列的一個公司叫DSPC。

王:喔!手機的關鍵 IC,很重要的。

張:那 TI (德州儀器)的無線通訊裡面的藍芽技術,也是併購了以色列的公司叫做 Butterfly。那除此之外,還有譬如說Intel 目前比較火紅的 WiMax,實際上他的技術來源也是從以色列出來的。

王:像 Intel這些國際大廠在併購之後,那個 Team 還是繼續擺在以色列,對嗎?

張:對,Intel 在以色列,據我所知大概就有將近好幾千人。他甚至在以色列有最先進的製程的Fab,點45 Nanometer(45奈米)的Fab。Cisco 在以色列他也放了大概有將近該公司10%的 R&D人力。Microsoft在以色列有上千人。所以以色列對這些國際大廠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 R&D Center(研發中心)。

搭橋關鍵,人

王:所以您看到了很多契機、機會,是台灣很可以去跟以色列合作的,你認為這雙方面的好處是什麼?譬如說他們欠什麼剛好是我們有的,那我們欠什麼剛好是是他可以彌補我們的?

張:就是剛才強調這雙方面互補性非常高。從台灣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從以色列去拿到核心的技術,跟一些發明,一些智慧財產權,來彌補台灣產品的附加價值。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看,他需要台灣的上下游的產業鏈的供給。所以雙方面是一種互補性。 那過去為什麼沒有一些實際的事蹟能夠去衍生出來一些成功的範例,我覺得最主要是人。我們過去對以色列高科技產業的了解不是很清楚,不夠多。我跟他們正式合作,一起工作已經超過八年,從剛開始認識算,也已超過十年以上,實際的參與過程中,我覺得合作的機會是很多。

產業顧問,新興頭銜

王: David,我可不可以請問一下,你為什麼可以讓那麼多家的以色列公司請你擔任他們的總顧問啊?這個原由是什麼?

張:這個稍微要講一下Story。

王:好,講故事。

張:我在差不多四十二歲的時候離開了創投公司。那時候我心裡面有一個非常 Strong 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我沒有辦法不去回答的,那就是:你為何而做? 你為何而做?因為在做創投的時候,也投資了很多公司,看到各式各樣的企業主,他們的辛苦的一面。成立一家公司是一個終生的承諾,回過頭來看我自己,我問自己,「會希望走同樣的路嗎?」,我的答案是,不盡如此。

王:在那之前,你做過IBM的台灣區總經理,也擔任過Motorola 高階主管,然後又在創投工作一段時間,然後,你在想這件事情………。

張:對,那時候我在想,「你為何而做?」一種就是為錢而做,或者想要有些成就感而做。一種做法就是創業,你自己成立自己的公司,如果成功的話,你可以有一些財富。

我要的,均衡生活

但是因為做了創投,看到很多業主辛苦的一面,即使成功了,但擔子還是放不下來。而相對地,他們損失了很多,譬如說健康、家庭、以及他的生活品質。 回頭看一下自己,好像不是那塊料,也不想要那種生活,我覺得我想要的,可能是一個有家庭生活、也能夠顧到健康,也能夠維持相當程度生活品質的日子。

王:金錢財富,不是你最大的追求。

張:對,很 Balance、很均衡的一種模式。那時候就想到說如果自己不能創業,也想能夠維持一些創業家的精神在裡面,因此就想到,是不是要去加入一些新創的公司,既然不能自己去創業,為什麼不加入一些新創的公司。

加入新創公司,投注創業精神

王:加入「一些」新創的公司,而不是「一家」新創公司,這又不同了。

張:對,因為你總覺得,也許你的能力,能夠 Cover 好幾家公司。因此在一個因緣際會下,跟我一個以色列的 Partner,因為我們在之前就談了很多以色列的高科技跟台灣的互補性,但是好像並沒有什麼事情發生。 因此我們就想到說,如果真的要 Make Something Happen,你真的要跳下去實作。有一次因緣際會當中,我的Partner 打電話給我說,「嘿,David,我們真的應該要付諸實行了!」因此我們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加入第一家以色列公司。

王:那你擔任他的顧問,你幫他做什麼事呢?而且他為什麼信賴你呢?以色列的人,猶太人要信賴你,這一定有一些「眉角」對不對?跟我們分享一下。

張:這就是加入新創公司的一個有趣的地方,因為你要抱持一個「創業家的精神」,所以什麼事都要做。

王:你要想,好像你自己在創業一樣。

張:沒錯,沒錯。所以我幫這些以色列公司做,會從公司一開始的產品定位,開始作。

王:就很開端、很開始,公司剛成立。

過去經驗,全用上!

張:對,公司剛成立的時候,產品是要定位成賣一個 Product呢?還是賣智慧財產權?甚至於在這個定位上,我們就做一些討論。 在產品開發,我們協助他在台灣或在大中華地區找合適的策略合作伙伴,這包含了他的上游的供應商以及下游的客戶的一些建議、一些需求;然後產品開發出來了,我會幫他做一些業務的開發;找到客戶了以後,我們需要有工程師,那我們還幫他 Hire Local的當地的工程師,來提供一些技術支援。 等到我們生意越做越大,我再幫他找專業的業務人員,full time的 Cover 整個營運;然後我們會成立 Local 的 Office;最後可能過程當中,公司需要一些資金,我也會幫他找資金。

王:以你過往的豐富經驗,剛好對一個以色列的新企業,在各個階段,你都可以幫得上忙。

張:對,這就完全的用到我過去在 IBM、在 Motorola 、在創投所有的一些資歷,全部都用上去。 在 Motorola 我大部做的工作就是Marketing跟 Operation,在營運方面跟市場。那 IBM微電子我就是純粹做的是業務。普迅創投就是一些募資,就是資金、Finance 、投資這方面。所以在幫這些新創公司,在一路走過來,所有過去的一些經驗,都派得上用場。

猶太人,誠實!

王:懂了,你這邊一解釋,這條河流,這一脈的水,是這樣流過來的,我就懂了。可我還想知道,那個閘門是怎麼打開的?那個信賴感,你跟他們相處的時候,為什麼他們能夠信賴你?

張:當然這個信賴感,是長期建立的。包括他們對我的信賴,以及我對猶太人的信賴。 大家印象中,哇!猶太人一定是很會精打細算,你絕對占不到便宜的。其實我本身是非常開明的,Open Minded,我不會對於任何一個種族,有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 雖然我聽某些人告訴我,就是說猶太人很會算,但,他們該給你的,會給你。他們很誠實,尤其在高科技領域,很誠實。所以這一點在我過去跟他們實際上合作的八年當中,完全驗證是沒有錯。 那他們對我的信任的話,這也是要累積出來的。因為猶太人是非常小的一個圈子。我最多的時候,有幫五家以色列公司做顧問,那也是不斷透過認識的人,介紹過來的。

操守&實力,贏得信賴

王:所以 A 猶太人就會跟 B 猶太人說,然後 B 猶太人又去跟 C 猶太人說,如果你要去亞洲,就找 David 張,是這樣子嗎?

張:差不多是這樣子。所以一開始你個人的 Reputation,名聲,很重要。那這個 Reputation,名聲很重要的兩點,尤其在跟猶太人打交道的時候,第一個就是說你的操守,操守一定要非常的正派;第二個就是你要能夠 Deliver,你要能夠真的交出成績來。

王:喔,你不要只是能說而已啦!

張:對,不能光說不練。所以我強調,就是要實作,實作然後要能夠 Deliver,再加上你本身有一個很好的操守,那猶太人他們都會在旁邊看、旁邊 Watch,當他們一旦對你信任以後,你的個人名聲就傳出去了,那別人就相信你了,一旦相信你以後,他就把你當,自己人。

王:其實,做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

張:對,我如果說過去這八年當中,有一些累積,一些什麼個人的資產的話,我想「在以色列的 Reputation,算是我個人的一點點資產」。

王:David,感謝你來跟我們分享精彩的經歷,你的工作,已經說明了,產業特性高度互補的以色列跟台灣,要能成功合作的兩個關鍵。

對的人,對的精神!

第一,你為以色列跟台灣的產業搭起了合作的橋樑,這說明,「值得信賴的人」是第一個關鍵;第二,你為自己找到一個獨一無二的職場定位,你讓自己加入好多新創公司,協助這些以色列的新企業與台灣合作,我認為這「創業家的精神」,是雙方合作成功的第二個關鍵。 最後,我要問,「對於你的工作,你覺得快樂嗎」?

張:如果比起之前我在美國公司、外商公司做事,我現在幫以色列公司做這顧問工作,我只有一句話,I couldn’t be more Happier (我沒有辦法更快樂了!我太快樂了!)。

王:開心得不得了,生活品質又很好對不對?

張:對,我覺得你自己的路是自己掌握,你應該做的,就去做。 IC之音「兩個關鍵」節目,每週四早上8:15分,歡迎收聽!歡迎加入IC之友。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