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IEEE SSCS 台北分會,提前分享臺灣今年有六篇精彩研究論文,入選亞洲固態電路研討會(IEEE A-SSCC),11月即將前往韓國發表。前排左起,清華大學教授謝志成、陽明交大教授蔡宗亨、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IEEE終身院士暨臺大電機系名譽教授汪重光、IEEE SSCS 台北分會主席暨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廖育德、臺灣大學教授李泰成,後排右起,陽明交大助理教授吳易忠、臺灣大學教授林宗賢、清華大學教授黃柏鈞、陽明交大教授陳柏宏。
一年一度的亞洲晶片設計武林大會,2025年IEEE亞洲固態電路研討會(Asian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 A-SSCC)將於2025年11月2日起連續四天,於韓國大田市(Daejeon)舉行。IEEE 固態電路學會(Solid-State Circuits Society, SSCS)台北分會於27日率先發布今年臺灣研究團隊的優異表現。
IEEE全名「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是全球電機、電子、電腦、通信、AI等領域最權威的技術組織。IEEE每年舉行的「亞洲固態電路研討會」(Asian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 簡稱A-SSCC),是一個展示半導體領域最新、最先進晶片和電路設計的國際論壇,凡是學術及研究單位的研究成果能獲得A-SSCC評選肯定,就像是拿下名揚國際的奧斯卡獎。亞洲固態電路研討會(IEEE A-SSCC)自2005年首次在臺灣舉辦以來,每年輪流在臺灣、日本、中國、韓國、新加坡巡迴舉辦。
台北分會獲最佳支會獎
IEEE 固態電路學會(SSCS)台北分會主席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廖育德表示,今年臺灣共有六篇論文入選,將前往韓國大田市參加 2025 IEEE A-SSCC 大會,進行論文發表。入選團隊分別為臺灣大學陳信樹教授團隊、楊家驤教授團隊;清華大學謝志成教授團隊;以及陽明交大陳科宏講座教授團隊與陳佳宏副教授團隊。此外,廖育德教授也分享 IEEE SSCS 台北分會榮獲 2024 IEEE 固態電路學會全球最佳分會獎的喜訊,這是臺灣邁向 A-SSCC 二十一週年的重要里程碑與共同榮耀。
當年致力向IEEE總部爭取成立亞洲固態電路研討會的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及IEEE終身院士暨台大電機系名譽教授汪重光,27日出席記者會,並對臺灣研究團隊在全球固態電路領域的卓越表現表示肯定。會中並由清華大學黃柏鈞教授與陽明交通大學吳易忠助理教授,共同介紹今年A-SSCC大會中入選的類比與數位晶片論文亮點,充分展現臺灣在晶片創新設計的深厚實力。
2025年六篇論文入選
綜觀2025 A-SSCC臺灣入選的六篇論文,展現臺灣在AI-on-Chip、ADC、功率管理與類比前端等關鍵技術領域持續領先,成為推動亞洲固態電路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相較於2024年入選九篇論文,2025年入選篇數少了三篇,連續入選者有臺灣大學楊家驤教授團隊、清華大學謝志成教授團隊,及陽明交大陳科宏教授團隊。
臺灣大學電子所陳信樹教授團隊論文「An Energy-Efficient 4th-Order CT Delta-Sigma ADC with Time-Interleaved Analog-CIFF- Assisted Digital-EF NS-SAR Quantizer」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普及,像光達等產品的接收器電路需兼顧高解析度、中頻寬及低功耗。本論文提出結合類比輔助數位誤差回授與雙通道量化器的設計,有效緩解速度瓶頸,實現高精度、低功耗的類比數位轉換器。
臺灣大學電子所楊家驤教授團隊論文「A Multi-Level Runtime Reconfigurable Array (RTRA) for Multi-Program ML and DSP Acceleration in 16-nm CMOS」由UCLA、臺灣大學與TSRI 的研發團隊開發出「運行時可重構陣列」晶片,能在不到1微秒完成程式切換,並支援同時執行多達24個程式。這項技術特別適合於邊緣運算,兼具靈活性與省電效益。
清華大學電機系謝志成教授團隊共有2篇論文獲選,論文「A 435 KS/S 10-Bit Column-Parallel Hybrid ADC Using Range-Partitioned Quantization with Asynchronous Charge-Injection and Single-Slope Conversion」開發出的欄平行混合式類比數位轉換器,以「區間分割量化」與「非同步電荷注入」技術,大幅降低雜訊與延遲。晶片整合於 CMOS 影像感測器中,可支援高解析度與高速取樣,兼具低功耗與高線性度,適用於次世代高幀率影像感測與智慧視覺應用。
另一篇論文「A 128×128 Dual-Resolution CMOS Image Sensor with In-Sensor Temporal and Spatial Gradient Calculations for Optical Flow Pre-Processing」開發出低功耗智慧型CMOS影像感測器,能在晶片內完成光流法所需的空間與時間梯度計算,並支援金字塔式多解析度前處理,大幅降低後端運算負擔。此設計特別適合穿戴式裝置的即時動作偵測與障礙迴避,實現高效能、低功耗的邊緣運算。
陽明交大電機系陳科宏講座教授團隊發表的論文「A Capacitor-Free Hybrid-Process LDO with Ultra-High Gain Amplifier and Super Source Follower for 0.297mV/A Load Regulation and 0.024mV/V Line Regulation」開發的「無輸出電容混合製程低壓降穩壓器」,結合氮化鎵自熱效應,打造超高增益放大器與超源極隨耦器,提供900mA輸出電流、極低線調節律與負載調節率。適用於高效能伺服器和AI加速器,提升系統整合度與瞬態響應。
陽明交大電機系陳佳宏副教授團隊發表的論文「A Fuzz-Less DEM-Inherent 103.6-dB DR 20-kHz BW Multi-Rate Zoom ADC with a VCO-Based Noise-Shaping Coarse Quantizer」成功開發出具無毛刺內建動態元件匹配之多速率縮放類比數位轉換器,透過電路技巧有效降低電路架構複雜度及解決電路元件不匹配之問題。擁有低功率消耗與高解析度之特點,此項設計不僅適用於行動裝置與智慧穿戴裝置感測應用,亦能滿足現今高音效高傳真音訊應用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