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右)、遠見.天下文化事群創辦人高希均(左),與「矽谷教父」約翰.漢尼斯(右上)越洋對談。
當巨變成為新常態,動盪時刻更需要領袖展現智慧,不僅要思考如何「度過」危機,更要「把握」危機,打破產業僵局!「矽谷教父」約翰.漢尼斯(John L.Hennessy),9日在《遠見》「2021國際大師論壇」指出,領導者面對危機時,不僅需重新定義當前問題,更要積極展開行動,謹記「領導就是服務」,真誠和謙卑是領導力的關鍵。
現年69歲的漢尼斯是Google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史丹佛大學任期最長的前校長長達16年,著有《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史丹佛的10堂領導課》暢銷書,於《遠見》「2021國際大師論壇」,以「動盪中的領導力」為題,分享在矽谷、史丹佛大學的40年領導之路。
漢尼斯提到自己在創業的過程中,學到需要重新思考問題、勾勒願景,更重要的是面對危機。「危機是培養領導力重要的一環!」漢尼斯認為,妥善處理危機,就可成為更好的領導者。
「領導就是服務」是最難學會的一課,因為領導者常忘記自己應該為別人服務,漢尼斯提醒,高績效領導的關鍵是謙卑和真誠。「我的工作就是服務史丹佛的教職員、學生,」漢尼斯強調,這是他踏上領導之旅初期,不斷提醒自己的。
漢尼斯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時,史丹佛大學校務基金減少25%、約50億美元。「我有成立新創事業的經驗,所以我知道需盡快行動!」他優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包含對學生的補助不能中斷、保留所有教職人員、凍結新的人事任命、薪資凍漲、領導階層自願減薪等措施。
退休前,漢尼斯就開始思考可以為世界多做些什麼,為了培養下一代成為更好的領導者,他設立奈特漢尼斯學者獎學金計畫(Knight-Hennessy Scholars),除了培養學生的個別領域專長,他還要求學生要有領導能力,解決世界性的問題。漢尼斯表示:「我相信培養領導力是一趟旅程!重點不在於我們可否盡速達到目的地,而是在培養領導力的過程。」
漢尼斯專題演講後,史丹佛畢業校友、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以及遠見.天下文化事群創辦人高希均,與漢尼斯展開越洋對談。張善政認同漢尼斯提到,領導力有10種特質,並把謙卑放在第一個。張善政向漢尼斯提問,台灣是製造業立國,是否因此,需要的創新成分較少,導致台灣企業領袖較重視紀律。
漢尼斯基本同意「不同產業的企業領袖,可以有不同的領導風格」。但他認為,製造業也有創新的必要。比如台積電在半導體製造,就是非常創新的典範。
接著,高希均詢問漢尼斯對於川普限制海外人才的看法,漢尼斯認為,美國真正偉大的地方,是能夠成為各國人才的大熔爐。漢尼斯和許多科技業老闆都深知海外人才的重要性,漢尼斯多年前與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等曾向歐巴馬建言,美國要積極開放優秀海外人才。
漢尼斯擔任史丹佛大學校長期間,達成的募款紀錄至今少人能及,他指出,募款要成功,必須獲取信任,同時讓人覺得可能帶來不一樣的成果。像是雅虎創辦人楊致遠曾捐助史丹佛大學建立系所大樓,做氣候變遷等跨領域研究,漢尼斯分析,因為楊致遠知道他會利用這個新系所,做出改革,所以願意慷慨解囊。
本次活動也邀請到新北市長侯友宜、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理事長許士軍,分別闡述變局中的領導。
侯友宜以身為刑警的經驗為例,歹徒不會照本宣科,「決定勝負的關鍵是決定臨場經驗的豐富性,所以領導力要從基層訓練開始。」比如平時射擊訓練,知道要把準星、罩門對準目標形成一直線,「但上了戰場會看到準星、罩門嗎?」侯友宜強調,必須要仰賴團隊,不能倚靠個人。而作為領導人,有時看見機會只有三成把握,也得全力以赴。
侯友宜接著列舉新北市這幾年的重要政策,如改善五股垃圾山成為「夏綠地」、新北市以SDGs為發展目標,納入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s)、響應全球氣候緊急宣言,未來希望達到碳零排放。關於「倒三角形」領導,侯友宜以擔任警政署長時為例,許多基層員警做了值得嘉獎的事,但往往隔二、三個月才進行頒獎,「他們早就沒感覺了,」所以他改變做法,親自撥電話鼓勵基層同仁。
「定位比職位重要。」侯友宜說:「只要把角色扮演好就夠了,這才是領導力。」
許士軍則將領導者比喻成「一種連接組織與環境的生態角色」,在傳統組織中,是以專業經理人的角色,執行既有的目標與決策;在創新組織中,領導者擔負使命與策略角色,透過管理系統予以實現;進入數位時代,企業組織典範轉移,原有時空及資訊阻隔消失,領導者要創造一個適合創業的環境。當工作被AI取代,社群網路成為互動工具,組織成員必須成為自己的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