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邊界 2018交大建築展

圖說:「浮動邊界-2018交大建築展」3月1日開幕式,交大校長張懋中(前排左4)、來賓與師生大合影。

圖說:「浮動邊界-2018交大建築展」3月1日開幕式,交大校長張懋中(前排左4)、來賓與師生大合影。

2018交大建築展於3月1日到23日於交通大學藝文空間展出,今年展出主題「浮動邊界」,探討從設計者到使用者,每個人對空間有不同的定義造成領域的邊界不斷的產生、推擠、擴張、消失,隨著時間的更迭、使用者的介入,空間不再只是起初設計者架構的樣貌。我們試圖打開一般人對於設計的想像,不再只是設計者與設計者的世界,而是更加深入使用者的心,共同瞭解、探討,除了建築設計之外,還有什麼是支配著空間的樣貌與存在?當使用者進駐一個空間後又是否能打破設計者原先的想法?

交大建築所成立於2000年,設有建築設計、數位設計及學士後三組,獨特的組成使得交大建築所專擅建築數位領域探索創新、當代建築設計理論實踐以及跨領域整合。每年3月份都會舉行為期約一個月的交大建築展,作為每學年度全所作品回顧,並以此作為與大眾溝通的平台,而透過故事與展場空間的安排,讓民眾能從更親切的角度來瞭解我們的建築設計。

2008年第一次舉辦建築所展,分享所內一年的設計與研究成果,發展至今已第11 屆。展覽一方面包含兩學期十多個設計課程數十次設計練習和上百件作品,另一方面也建立一個議題與觀展者分享,建立一個關於建築的教育、藝術、科技與社會關懷的多元平台。

精選作品介紹


設計主題 : 校園居住生活的重塑與想像/Reimagination of a Livable Campus

作品名稱 : 秩序重生與空間再造/Reorder & Regeneration

作者姓名 : 蘇道泓

作品敘述 : 

台灣於民國七零年代的建築環境強調的是經濟性、標準化與大量生產,而這區由陳其寬建築師設計的宿舍富有其秩序之美及時代價值。然歷經近四十年,校園的人口組成大幅更迭,對於宿舍的需求也隨之改變。如何在保有舊建物的同時符合新的使用需求?新舊之間又如何並存與互文?從模矩、使用情況及時代精神等三個軸線作為參照,於同中求異、異中求應,試圖透過當代的價值執行舊物改造。

設計主題 : 懼.地.誌/The Topography of Fear

作品名稱 : 切斷與連結/Cut and Connection

作者姓名 : 侯雅齡

作品敘述 : 

   

設計主題 : 研究式後設論述專題設/Parametric_Associative_Morphogenetic

作品名稱 : 中介領域的繪製術 _ 論日常場域的「形」與「景」構圖

作者姓名 : 李政節

作品敘述 : 

關於多重面向的「中介領域」(In-between realm),它打破資本所建立的功能性、效率性的理性制度,形成自由的平衡狀態,同時具有歸屬感,空間狀態的可塑性高,通常是常民生活的場域,具有一種形式上的聯繫,創造了一種場所精神,可以為城市提供一種識別性與城市經驗。我們處在一個圖像化、視覺化的年代,認知一個空間的狀態,是透過所看到被安排好的畫面,透過視覺的隱喻性來引導人,創建彼此關係。在任何一個「視覺場」都具有許多的圖像符號,人對於圖像的具有認知反應,這個反應會形成一個有組織性的外觀輪廓,意即一種畫面與場所的敘事性,在視覺資訊複雜的年代,透過有組織性構圖而形成的畫面,進而構成具有共鳴性的空間認知。

透過畫面(screen)作為一種共同語言(common language),從畫面生成的系統,藉由完形理論裡的「形」與「景」進行一系列的繪製與構圖,探究與形塑引導與可識別性。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