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 ICT產業,是由電子資通訊科技(ICT)跨領域整合生物醫學(Bio)和電子業,所形成近年來最夯、最有潛力的新興產業。
為了協同推動電資通與生醫科技之研發創新、加值跨領域應用研究成果、有效促進國內產學研合作,並提升臺灣Bio ICT領域之國際競爭力,促成經濟永續發展,中華民國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國立交通大學、互貴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及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近期在世貿南港展覽館「Bio ICT論壇—台灣下一個金鑽」會場,簽訂「協同推動生醫資電Bio ICT合作備忘錄」,以具體的行動推動臺灣Bio ICT領域的發展。
生物產業發展協會陳昭義理事長表示,資通訊是台灣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許多資通訊廠商對於如何跨界進入生技領域亦有高度興趣,可惜的是,多年來並無明顯的資源投入與整合。若資通訊產業能成功結合目前發展顯現成效的生物醫學,Bio + ICT將有機會成為台灣下一顆金鑽。今年的台灣生技月生物科技大展不只有多家跨領域廠商、學研單位參展,最受矚目的大會之星亦為腦科學跨領域研究的「Mindo腦波帽」,同時大會也舉辦生技 × 資通訊(Bio ICT)論壇,期望一起探討台灣發展Bio ICT的契機以及面臨的挑戰。
交通大學吳妍華校長指出,在全球ICT產業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跨領域的技術橫向發展,有助於各種原創技術之衍生及產品功能多樣化;在垂直發展方面,則需要產學研多元化的結盟與分工合作,才能提升生醫電資通的競爭優勢。交大自2013年1月成立「BioICT聯盟」以來,不但積極培育生醫人才、投入跨領域的「生醫電資通」科技創新與研發,也定期舉辦技術論壇以鏈結產學研資源,就是希望能幫助台灣下一個生技金鑽「Bio + ICT」持續發展與加值。
互貴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宣明智董事長表示,過去三十年,台灣在生技產業上默默耕耘,許多傑出海歸學人陸續回台發展,目前的情勢正有如他在三十多年前創設聯華電子、引領台灣資訊半導體產業蓄勢待發的情形一樣,新一波更強大的產業動能已經悄然形成。他以自身來自ICT的背景,創立互貴興業進行生技產業行銷通路平台,協助進行「Bio + ICT」跨領域合作。而現在有了生物產業發展協會、交通大學與國研院一起合作,更能夠全方位發展,生技產業一定會對台灣、中國和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他非常期待台灣業者能攜手合作,在這個創新生技平台上讓台灣再次發光發熱。
國家實驗研究院羅清華院長指出,近年來政府在政策上持續支持生醫產業的發展,並致力改善產業發展的環境,成果有目共睹,臺灣生醫產業的營業額從2002年的新台幣1,109億元,到2011年倍增為2,403億元;然而跟全球生醫市場總產值超過1兆美元相比,明顯還有許多努力與成長的空間。面對全球化的激烈競爭,臺灣必須以創新做為生醫產業發展的新動能,並將具有優勢的ICT產業運用到生醫領域上;最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學術研究的創意、能量和成果,源源不絕轉化應用在產品端,這是我國生醫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國研院所屬的奈米元件實驗室、實驗動物中心、晶片系統設計中心及儀器科技研究中心,近年來在生醫科技研發上投注了許多心血,以國研院Bio ICT領域的研究成果、國家級的實驗設施、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力以及培育人才與輔導創業的能量,必能在學術研究成果商品化的過程中,扮演承上啟下的角色,結合人才、創意、資源與經驗,共同為臺灣生醫產業開闢一條新路。
Bio + ICT有機會成為台灣下一顆金鑽,但鑽石仍須巧手琢磨,才能展現璀璨的光輝。中華民國生物產業發展協會、交通大學、互貴興業公司及國家實驗研究院期望藉由此次產學研界攜手合作,共同打造台灣下一顆金鑽,幫助台灣的產業界升級到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