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科睿唯安頒發2024「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給工研院、鴻海、聯發科、友達光電、台達電、瑞昱半導體、台積電、緯創資通、南亞科技與華邦電子,以及首度入榜的中強光電等11家臺灣機構,現場眾多貴賓共襄盛舉。(左起)能源署署長游振偉、中強光電總經理林惠姿、南亞科技執行副總經理蘇林慶、瑞昱半導體資深副總經理林盈熙、友達光電技術研發群技術長廖唯倫、聯發科法務暨智財本部副總經理黃士哲、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經濟部部長王美花、科睿唯安副總裁暨全球智權策略長Vasheharan Kanesarajah、鴻海中央智權總處處長林忠億、台積電智慧財產處副處長王志華、台達電子法務長葉國良、緯創資通營運架構長暨技術長沈慶堯、華邦電子法務及智權處副處長沈亮雯、技術司司長邱求慧、智慧財產局局長廖承威。
一年一度「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15日舉辦頒獎典禮,主辦單位科睿唯安(Clarivate)頒獎給今年得獎的11家得主,包括:工研院、鴻海、聯發科、友達光電、台達電、瑞昱半導體、台積電、緯創資通、南亞科技、華邦電子,以及首度入榜的中強光電。工研院今年第八度獲獎,為亞太地區獲獎紀錄最多的研發機構,也為臺灣獲獎次數最高的機構。
臺灣創新好成績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表示,臺灣的創新實力獲國際矚目,已連續四年在「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獲得世界第三的佳績,突顯臺灣創新研發的堅強實力。她表示,創新是台灣立國的根本。臺灣能有這樣的好成績,可以歸功於企業與政府,都對創新無比重視。
一方面,臺灣企業將創新研發與策略佈局相扣合、與營運目標一致,致力於將創新應用在產品或服務。另一方面,政府則以法規及各種推動方案,提升臺灣的創新環境,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
王美花指出,今年臺灣科專計畫經費達新台幣1,569億元,創下新高紀錄。此外,針對台灣的強項,包括AI、 IC設計,以及半導體的產業鏈提升,政府也透過法規鼓勵研發創新,提供企業研發補助、設備研發投資抵減、並吸引國際大廠到台灣設廠或成立研發中心,同時增加對國內的採購,高達新台幣670億元。她強調,這些國內採購,同時也提升了國內的技術水準。
工研院八度獲獎 亞太研究機構之冠
科睿唯安每年主動評估全球各研究機構及企業的創新力,得獎者係由全球110萬家機構中脫穎而出,能夠獲得全球百大創新機構肯定的上榜率,僅萬分之一。今年全球100家獲獎機構絕大多數為企業,只有3家研發機構獲獎,其中工研院連續七年、八度獲獎,為亞太地區獲獎次數最多的研究機構。
科睿唯安副總裁暨全球智權策略長 Vasheharan Kanesarajah 表示,誠摯恭喜工研院第八次獲選全球百大創新機構。作為3家入榜的國家研發單位之一,工研院憑藉獨特的想法和全球影響力,體現卓越的創新精神。在現今快速發展的商業環境中,保有競爭優勢已成為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工研院不僅回應變化,更積極重新定義並推動其所屬領域、產業乃至更廣泛範疇的革新。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開心領取連續七年、第八次獲獎的講座,表彰工研院在五大專利指標:技術獨特性、影響力、全球化、成功足跡與數量之優異表現。劉文雄表示,工研院根據「2035技術策略藍圖」,以市場為導向,對智財IP與專利展開布局。他強調,「專利及智慧財產,不僅是防禦工具,更是切入市場很好的利器。」工研院研究出來的東西能夠進入市場,包括專利及智慧財產,整體影響力也會變大。
工研院幫助新創 無形資產融資
談到為何會想把科技市場與資本市場連結在一起,劉文雄回顧自己2018年從美國回來接任工研院院長時,蔡英文總統就直接指示工研院,可以對技術作鑑價,於是工研院積極針對智慧財產及專利,推動無形資產的融資。
圖說: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與法務長王鵬瑜,積極推動無形資產的融資,力挺創新。
「無形資產也是很重要的資產,應該好好利用它。」劉文雄特別感謝工研院工研院法務長王鵬瑜率領團隊的努力,攜手產學研建置專利平台,組成跨多項技術領域的大專利池(Patent Pool),協助廠商應對來自全球的大型企業與專利蟑螂的挑戰。藉由工研院的專利池、專利分析系統,以及智權人才,結合產業菁英,共組創智智權公司(IPIC),以企業化與國際化的經營思維與創新模式,為臺灣產業制衡國際專利干擾、降低營運風險與成本,以打群架方式厚實智財資產,不再讓臺灣企業孤軍奮戰。
除了經濟部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工研院也和台灣40多家主要銀行一起合作,協助新創事業以無形資產,包括專利及智慧財產等,在經過技術評估後,取得融資。目前已成功協助多家新創與中小企業,以專利獲得銀行融資達新台幣數億元,後續發展效益值得期待。劉文雄強調,這樣的做法讓新創公司可以利用他們的無形資產去做融資,對剛起步的團隊有很大的助益。
在經濟部的長期支持下,工研院積極建置「AI專利分析系統」,運用AI技術比對關聯性與相似度,大幅減少人工判讀時間,快速掌握標準專利的含金量,協助降低臺灣資通訊相關產業營運風險及成本,其資料庫龐大,包括全球行動通訊標準組織(3GPP)以及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宣告(ETSI),超過40萬件5G標準必要專利與技術規格文件。
同時,工研院積極推動專利應用多元化與貨幣化,成功協助中小企業與新創公司運用專利獲得銀行融資,如新創公司「創未來科技」,以自主研發之晶片、微封裝、雷達演算法、機械/散熱設計、資訊系統設計等關鍵專利技術,經工研院專業團隊的技術與專利評價,使得該新創公司獲得信保基金的高額擔保,由凱基銀行提供融資額度新臺幣一億元,創本國銀行無形資產最高融資金額。另如中小企業「騰錂鐳射」,不但透過工研院技術協助,開發關鍵零組件與藍光雷射源,更進一步因工研院的無形資產評價而取得信保基金的信用擔保獲台新銀行數千萬的融資;在技術與資金的同時挹注下,大幅提高該公司轉型升級的成功率。
聯發科 應用AI申請專利
聯發科法務暨智財本部副總經理黃士哲代表領獎,他表示,聯發科在全世界擁有超過20處研發據點,專利佈局遍及全球,專利總數超過14,000件,除了重視數量,也重視專利的質量。特別是在關鍵技術的標準必要專利的策略性布局,例如聯發科技在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的必要性比重,經研究機構評定,名列全球前二十大5G標準專利權人前5名。
聯發科研發的專利,除了自用外,也透過參加全球性的集中授權專利池,讓創新科技能讓更多人所應用。透過這樣的模式,聯發科將取得的授權金,再投入研發與專利佈局,持續提升創新力。
圖說:聯發科法務暨智財本部副總經理黃士哲
黃士哲並指出,聯發科專利團隊善用內部的生成式AI服務平台「聯發科技達哥」,進行專利申請及管理,除了提升團隊的生產力,未來希望能匯集更多經驗,讓生成式AI落實在更多專利相關的應用上。
台積電 全面創新、雙軌保護
台積電智慧財產處副處長王志華出席頒獎典禮,她強調,創新是台積電的成長泉源,台積電追求的全面創新,涵蓋策略、行銷、技術、以及製造等各方面。在技術發展部分,堅持自主研發,以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及服務,協助全球客戶實現高效能運算、智慧手機、車用電子,以及人工智慧等不同領域的應用創新。
台積電採用專利及營業秘密的雙軌保護策略,積極保護智慧財產,並依據技術藍圖及營運發展,超前部署關鍵技術專利,建構全球專利戰略版圖。截至2023年底,台積電已在全球取得累積超過62,000件專利,其中美國專利超過35,000件,持續位居全美第二大專利申請人,以及第三大專利權人。在台灣的專利申請及獲證數量,則多年蟬聯第一。
瑞昱大手筆投入研發 摘多項全球第一
瑞昱半導體研發中心資深副總經理林盈熙於「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頒獎典禮上表示,瑞昱堅持,創新是企業永續經營的王道,也是企業支持人類生活進化的原動力。他表示,瑞昱目前七千多名員工,85%為研發人員,2023年投入研發經費達新台幣250億元,截至2023年底,全球取得及申請中的專利達1萬200多件,單單2023年新提出的專利就有600多件。
如果依瑞昱2023年的營收951.8億元計算,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超過26%。林盈熙表示,瑞昱的專利體現在產品的競爭力上,支持公司領先推出全球首發、全球最佳、全球最省電,以及全球最小的創新產品。除了屢獲最佳創新產品的肯定外,也在市場上獲得相當不錯的回響。在獲得客戶採用之外,許多產品也在全球取得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好成績,並為瑞昱的穩健成長,提供很好的動力。
圖說:瑞昱半導體研發中心資深副總經理林盈熙
林盈熙表示,瑞昱向來自許成為智慧連結世界的促進者,以全球布局及企業永續發展為考量,隨著5G、AIoT、車用電子、數位轉型及智慧升級等大趨勢,在有線、無線的網路連接及影音相關的多媒體人機介面發展上,以創新的角度思考,持續突破技術瓶頸,優化產品設計,目標是拿出更高速、更省電、更高性價比,而且對環境友善的全方位解決方案,為客戶及終端使用者,創造更大的價值,並促進科技應用的普及化。
投資關鍵1% 台達電電動車大爆發
以節能環保愛地球作為使命的台達電,2023年的專利獲證量成長20%。台達電法務長葉國良表示,該公司以電能做為出發點,在專利佈局的廣度及深度上,持續精進,每年拿出營業額的8%以上作為研發費用,投入電能零組件,交通、自動化,及基礎設施等四大領域。
此外,針對新領域的先進技術,台達電另外再拿出營業額的1%投資長期布局,往往需要三、五年後才可能看到進展。葉國良指出,台達電近幾年電動車的營收成長,動力其實是來自於大約十年前就開始的投資。
台達電如今在全球研發據點73個,研發同仁近12,000人,布局了大約16,000件專利,早期專利布局以美、中、臺為主,現在擴及歐洲、印度及東南亞。葉國良強調,這些都是長期累積的投資。他強調,創新需要長時間布局,以及公司管理層一定的承諾,但更多時候來自於業界大家有一樣的共識,大家都知道成功沒有捷徑,創新就是需要長期投資。
華邦蟬聯獲獎 中光電首度上榜
華邦電子由法務及智權處副處長沈亮雯出席領獎。華邦是臺灣唯一兼具DRAM、Flash及Logic三項自主製程開發、產品設計及行銷業務能力的集團公司。華邦、新唐、新唐日本等關係企業,整合全球同仁研發實力積極投入技術開發,並在世界各地設立研發據點,以專利與營業秘密雙軌保護創新成果,研發領域遍及物聯網、智慧工業、醫療、車用、電腦通訊以及消費性產品等市場。
2023年華邦集團研發經費約占總營收23%,全球累積專利超過8,500件。華邦表示,公司在創新管理方面,以永續貢獻與專利品質為智財政策核心並持續布局關鍵技術的專利。除了以專利來評價創新外,更納入營業秘密註冊制度,以全方位地記錄創新的軌跡,進一步強化公司營運及智慧財產管理。未來,公司也將持續地開發綠色技術,將專利佈局策略融合營運目標,涵蓋電動車、自駕車、AI、節能減碳等新興應用領域。
圖說:中強光電總經理林惠姿
中強光電自2018年起陸續成立多家子公司,投入機器人、無人機、影像識別、雲端加值服務,以及發展擴增實境(AR)等產品。中強光電總經理林惠姿對於公司首度上榜,顯得相當驚喜,她表示,相較於其他得獎的公司,中強光電無論就營業額或是員工人數,規模都還小很多。她表示,中強光電一直致力於數位顯示系統解決方案的創新技術,近年來,公司將過去的技術創新應用到無人機、無人搬運車、AR眼鏡、以及車載的AR太空顯示等。她強調,從過去的產業到現在的產業,不但需要有創新能力,而且需要大規模的專利佈局,都需要高密度投資,希望過不斷的技術創新,能夠持續獲「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