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清華大學受贈海納百川區塊鏈商學院、眾勤法律事務所一千萬元支票。左起為科法所所長范建得、海納百川區塊鏈商學院創辦人唐蓉曼、副校長陳信文、眾勤法律事務所所長楊明勳、研發長曾繁根、科管院院長莊慧玲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宣布,得到海納百川區塊鏈商學院及眾勤法律事務所的一千萬元捐助,將成立亞洲第一個以區塊鏈為核心的法律研究機構—清華大學海納百川區塊鏈法律研究中心,投入研究,並開班培育相關的法律人才。
比特幣的興起掀起全球「挖礦」風潮,就連挖礦所需的顯示晶片也水漲船高。清華科法所所長范建得表示,台灣絕對不缺區塊鏈所需的產業技術,資金也源源不絕,但遺憾的是法律法規的建置仍落後美、日、韓、新加坡及中國大陸。
因此,清華大學決定結合學界、法界及產業界的力量,投入區塊鏈的法律研究,並催生國內相關法規建置。范建得說,區塊鏈究竟是美夢還是個陷阱,法律是關鍵,必須要有完善的法律,才能排除障礙,建立起新體制內所有利害關係人的信任,穩固市場基礎,讓區塊鏈技術真正驅動創新金融體制,並帶動竹科廠商連結或投入新型產業及下游供應鏈。
范建得指出,清華區塊鏈法律中心未來將著重「人才培育」及「發展研究」兩大目標。人才培育將與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北京清華合作,選送清華科法所優秀學生赴海外交流;也將與清華的科技管理學院合作,為國內執行律師開設專題講座,提供與實務結合的區塊鏈法律課程。
在研究方面,范建得說明,將聘研究員自主研究,並尋求與經濟部技術處合作科技專案研究。研究範圍分為兩大部分,在金融科技應用方面,初期將探討加密貨幣在法律定位;在一般產業方面,將分析區塊鏈技術與能源、醫療等跨領域結合後衍生的法律議題。研究成果未來將呈交政府相關單位,作為訂定法規及制度的參考。
海納百川區塊鏈商學院董事、眾勤法律事務所所長楊明勳表示,他與幾位公司創始人都看好未來區塊鏈技術的潛力,前年底與清華及工研院合作設立「科技法律學苑」,得到很好的成效,清華能整合跨領域資源,又有竹科產業的支持,成立區塊鏈法律中心,將邁向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在捐贈典禮上,由海納百川區塊鏈投資諮詢公司聯合創始人唐榕蔓及楊明勳代表捐贈,清華副校長陳信文代表接受象徵一千萬元捐款的大支票。楊明勳表示,區塊鏈法律研究中心是國內大學與法律界第一件大型產學合作案。
陳信文表示,很高興又有朋友一同加入跨域合作,『海納百川』對清華人是相當熟悉的,因為人社院也是以這幾個字作為象徵精神。今日科法所與新朋友的合作,將共同讓法律機制更健全、人才培育更完善。
楊明勳表示,大家也知道法律人秉持著「懷疑」的原則,第一次聽到區塊鏈時我也是懷疑。」在參加清華今年的校慶論壇後,才深度瞭解區塊鏈技術。
楊明勳表示,面對新創事業,法律經常不但沒有擔任開立先鋒的角色,反而還扯後腿。因此希望儘快催生區塊鏈法律中心,他最近已收到一些國外客戶以加密貨幣BCB(BCB Global Coin)來支付法律服務費;目前國內群眾募資及有價證券首次公開募股IPO都受到證交法管制,但數位貨幣的首次公開募資ICO則沒有法令規範,必須趕快跟上。
清華研發長曾繁根說,區塊鏈法律中心有三個第一,是亞洲、台灣第一,是學界第一,更是科技法律跨域合作的第一。
清華科技管理學院院長莊慧玲說表示,現已與電資學院合作金融科技的學程,玉山、國泰也加入。科管院已做好跨域的準備。
范建得表示,感謝海納百川的捐贈,當楊明勳所長提議時,感覺這一切很夢幻,也保證不會讓大家失望。各國推動區塊鏈科技及產業的腳步非常快,新加坡現已發行採用數位貨幣的信用卡,韓國高麗大學設立了區塊鏈研究所,他也有學生去上海投入區塊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