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劉校長開講 愛上層樓」廣播網站開播,左起台達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劉炯朗校長遺孀張韻詩教授、台達創辦人暨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謝逸英伉儷。
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院士,去年底突然辭世,讓各界惋惜不捨。劉炯朗校長十五年來在電台主持逾800集精彩節目內容,在台達電贊助下,即日起免費公開於「劉校長開講 愛上層樓」廣播網站。台達集團創辦人暨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20日主持該廣播網站開播記者會時表示,相信這些節目內容,不但可以讓大家接觸新知、開朗心情、甚至也可以對事業有所幫助。
圖說: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院士(Wa-People資料照)
鄭崇華是劉炯朗成功大學電機系晚兩屆的學弟,當年鄭崇華一踏進成大校園,就在布告欄上看到劉炯朗拿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全額獎學金的豐功偉績,只是當年劉炯朗已經畢業離校,所以兩人還沒有見過面。
劉炯朗在資訊科技領域做出傑出貢獻並享譽國際,是華人世界知名的教育家。成功大學畢業後到麻省理工學院深造,接著應聘至伊利諾大學任教,之後回臺灣擔任清華大學校長,並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8年劉炯朗接任清華大學校長,有一回,在時任工研院院長史欽泰的引薦下,這對學長、學弟終於見面,相聊甚歡。不久,鄭崇華個人在清華大學捐助了一百萬股的台達電股票,並在清華大學設立孫運璿講座、在成功大學設立李國鼎講座,表彰兩位先生對臺灣的貢獻。
鄭崇華推崇劉校長博學多聞、對教育的貢獻非常大。他說,劉炯朗經常出席台達電文教基金會參與環保國際會議,以及舉辦8K投影機欣賞會等各項活動,還送給他十多本著作。他曾好奇問劉炯朗怎能每週都在電台分享那麼多內容,劉炯朗回答說,那是他絞盡腦汁研究整理的結果,讓鄭崇華十分佩服。
「我認識的劉校長,真是博學多聞、做人謙虛、做事熱心的一位君子」,鄭崇華說自己和劉校長在一起的日子非常愉快,如今雖然劉校長不在了,但劉校長花了很多功夫完成的作品,他已下載到手機上。鄭崇華建議年輕朋友下載這些精采的節目內容,隨時欣賞,特別是在感到壓力、困擾,或心情不好的時候,相信都能有所幫助。
劉炯朗校長遺孀張韻詩教授特別感謝台達電的慷慨。她說,劉炯朗一生有兩個機會讓他改變很大,其一就是申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時得到李氏獎學金的支持,讓他從傳統的電機領域,踏入當時剛興起的資訊領域,學到組合數學(Combinatorics) 、寫成第一本書、養成專業技能並參與了電腦輔助設計(CAD)與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的研究,認識了臺灣很多合作夥伴和朋友,也因為這些朋友的影響而回到臺灣。
第二個機會就是在IC之音主持廣播節目。張韻詩說,回到臺灣的劉炯朗對於自己能在一流大學擔任校長感到很驕傲,但是能夠讓他一直成長,而且生活很愉快的,就是在IC之音每星期主持「我愛談天,你愛笑」節目。因為這個節目,「我們兩個老人家,有點像是小學童的生活,為了每個禮拜六要考試,所以都要用功。」
張韻詩謝謝大家對劉炯朗的愛護,讓他擁有「一流的人生」。她說劉炯朗的確很努力,為了準備節目內容,寫成了十幾本科普的書,如今電腦裡還有許多人工智慧(AI)的內容,未來也將整理出版新書。
IC之音總經理張令達說,劉炯朗校長與IC之音FM97.5的合作始於2005年,十五年間劉炯朗校長的廣播節目「 我愛談天你愛笑 」、「 落花水面皆文章 」共錄製了超過800集的節目,從天文地理到文學藝術,題材跨越古今中外,內容豐富多元,大受聽眾喜愛。電台近年來也將節目內容推廣到數位平台,讓更多人可以聽到劉校長的智慧之語。
IC之音開台台長姜雪影回想當年與劉炯朗校長的初相遇,她說,1998年時代基金會邀請MIT電腦實驗室主任暨當時美國總統柯林頓的科技顧問德托羅斯(Michael L. Dertouzos)及一批資訊科技菁英到臺灣訪問。德托羅斯博士對身為主辦單位的姜雪影提出一項要求,希望能與當年在MIT的同班同學暨辦公室室友,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劉炯朗來與他進行對談。姜雪影記得活動當天笑聲不斷,劉校長在這場座談會後,已贏得多位MIT年輕教授的仰慕與尊崇。
幾年後姜雪影到新竹籌辦設立IC之音廣播電台,獲得劉炯朗校長極大的鼓勵。在IC之音成立第三年,2005年,竹科園區某大企業主動表示希望贊助電台,並推荐劉炯朗校長主持一個節目,讓她大喜過望。姜雪影說,在她看來,劉炯朗校長一口就答應主持節目的邀請,原因有二。一是劉校長真新熱愛學習,並樂於分享。二是在談笑之間,為華人世界的年輕人,留下人生教育最大的寶藏。
圖說:前排左起,台達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清大材料工程系講座教授彭宗平、劉炯朗校長遺孀張韻詩教授、台達創辦人暨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謝逸英伉儷、IC之音開台台長姜雪影、IC之音總經理張令達。後排左起,前IC之音副總潘國正、劉校長節目製作人高品芳、清大校友會前會長陳健邦、IC之音董事朱盛德、台達發言人暨永續長周志宏。
清華大學校友會前會長陳健邦說,校長雖然不在了,但透過「劉校長開講, 愛上層樓」廣播網站,可以讓校長的幽默跟學問分享更多人,聞其聲如見其人,愛上層樓的情與願,是我們對校長非常好的紀念。陳健邦說「感謝台達電幫清華校友完成了這個心願」。
陳健邦回憶,早幾年跟校長見面他還會帶著公事包,談到高興時常會把手稿拿出來,強調他是花了很多精神去整理節目內容,絕對不是一揮而就。陳健邦說校長提醒他,錄音的那一天絕對不能找他吃飯,因為他要在家讀書做功課。有一次劉炯朗又對陳健邦說,我就是因為國語發音不標準,所以才會到現在還沒有拿到金鐘獎。
喜歡閱讀的陳健邦,經常送書給劉炯朗校長。有一回,劉炯朗到海南島參加數學論壇,當場引用了《丘成桐詩文集》的很多句子,現場讓數學家丘成桐非常意外,讚嘆校長怎麼會知道那麼多?回來後劉炯朗特別謝謝陳健邦送給他的書,說是讓他好好發揮了一下。還有一回,劉炯朗又向陳健邦道謝說,你送給我吳冠中的《吳帶當風》,讓我在節目中講了三集。
陳健邦有一回向劉炯朗道賀,劉炯朗反問說,你會因為這個就比較佩服我嗎?陳健邦說「我們不會因為您是院士,就比較佩服您。但我們會因為您是院士,而提高了對中央研究院的尊敬感。我們也是因為您是校長,而增加了我們對清華大學的親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