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頻繁抽血之苦 新竹臺大分院獲國家新創獎

圖說: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開發「體外循環管路用連續性乳酸感測器」獲生策會頒發「國家新創獎- 學研新創獎」。左起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蔡孝恩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陳益祥教授、陽明交大電子研究所鄭裕庭教授、楊東霖博士、黃霆瑋同學。

每年全球約有一百五十多萬的葉克膜與需要使用體外循環心肺機的開心手術患者,其中因為病況複雜與高死亡率,需要頻繁抽血以提供即時病況變化參考。而頻繁抽血的結果,根據研究顯示90%患者在入住加護病房三天後都會產生貧血、另外也有較多的血流感染而造成更多的死亡率,其中抽血帶來的疼痛不適以及造成照護團隊的負荷,進而間接造成護理師離職潮。如何在密集病情監測下,減少抽血次數以降低病人貧血、感染、疼痛,及護理師的負荷,為科技醫療可努力改善的方向。

在經過台北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陽明交大電子研究所跨領域跨團隊合作,採取電化學感測與半導體製程等核心技術結構,將革命性雛形產品「即時連續性體外循環管路用酸鹼 / 乳酸 / 溫度感測器」,設計整合於使用體外循環管路的重症加護單位,如葉克膜或是心肺機等體外循環系統,和加護病房內「連續腎臟-腎臟血液透析管路(CRRT)」、一般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用管路等。這款即插即用的感測器為接受葉克膜、使用體外循環心肺機的心臟手術或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即時的血液參數供照護即時了解病況變化。

具體而言,它提供即時的血液酸鹼、乳酸值以及溫度,對於監測組織缺血和休克狀態至關重要,有助於迅速做出醫學決策。該感測器無需抽取血液進行校準,確保在體外循環管路內持續監測血液酸鹼 / 乳酸趨勢。具備無線信號傳輸功能,該感測器可為臨床照護提供即時監測,並整合於臨床信息系統(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等醫療系統,提升整體患者護理和治療的精確度。本核心技術除了偵測酸鹼值/乳酸濃度/溫度之外,未來更可以擴展至其他血液生化檢驗,以落實降低抽血頻率的目標,嘉惠更多急重症患者。

經過兩年精實的台大SPARK人才培訓計畫之後,該團隊於2023年首次參加生策會第二十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組」競賽便獲獎,並獲推薦參與醫療創新Demo day對國內外創投界發表募資簡報,同時也在今年南港展覽館舉辦為期四天之台灣醫療科技展「InnoZone創新技術特展」展示本項雛形品技術。

「體外循環管路用連續性乳酸感測器」研發團隊表示,未來將持該產品開發,完成商業模式與產品商化前相關臨床驗證、與專利法規路徑:將「不用抽血的急重症照護」逐步落實在醫療現場之中。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