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技術自主太陽光 業績衝高擴產在即

圖說:

19億元大訂單

七月中旬,太陽能電池廠商太陽光電能源科技(Big Sun Energy)(3566)公司,宣布取得一張金額 高達新台幣19.25億元的大訂單。

這張金額高達5,980萬美元的訂單,來自日本,折合新台幣約19.25億元,比太陽光去年一整年的營收15.89億元,以及今年上半年總營收17.89億元,都還來得高。

能夠獲得日本客戶大訂單,意味著,太陽光所研發製造的太陽能電池,相較於台灣、德國與日本,更具有產品競爭力。而通過日本太陽能模組大廠長達一年的嚴格認證,更意味著無論產品性能、生產管理、營運績效、財務健全與正派經營等方面,都獲得肯定。

堅持技術自主

太陽光董事長羅家慶白手起家,2006年創立太陽光後,堅持自主研發太陽能電池。如今,該公司在單晶P型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上,已居世界領導地位,平均量產轉換率達18.3%,研發轉換率更逼近19%。

投入研發資源、追求技術自主的過程,有堅持,更有煎熬。羅家慶表示,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投入大量研發經費,厚植研發團隊的硬功夫。在同業向德國購買全套技術方案(Turn Key Solution)的同時,羅家慶率領太陽光以清大、交大為主的技術團隊,埋首研發。羅家慶堅信:「長久的經營來看,直接向外國買技術,會養成吃速食的習慣,這樣不好」。

如今,太陽光的技術團隊已申請30幾件專利,其中有29件是發明專利。

堅持與煎熬

堅持自主研發的羅家慶,永遠記得,那一場「三千萬元」的誘惑與煎熬。

五年前,公司剛成立,太陽光的研發團隊在向清大租借來的實驗室與爐管,做出轉換率4%的太陽能電池。雖然那時市面上的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已達12%。但羅家慶知道,只要會發電,就有進步的機會。

研發團隊努力著,太陽光的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攀升,終於來到12%時,市場主流技術也提升到14%。太陽光的技術,還差了一步。

那時候,原本需要三億元才能作技術授權的外國廠商,頻頻向太陽光招手。他們給太陽光來個大降價,只要太陽光支付十分之一,也就是三千萬元,對方就承諾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替太陽光把轉換效率,從12%拉高到14%,讓太陽光馬上可以推出產品上市,跳出研發階段不斷燒錢、沒產品可賣、沒有收入的窘境。

研發期間一個月要花好幾千萬元的研發費,要不要乾脆花個三千萬元?讓別人幫忙,跨過技術門檻,早點把產品推出上市?

「拜託你們再堅持一個月」,這是羅家慶對研發團隊說的話。「時間,對我們太不利,我們一直研發而沒有收入,股東壓力很大」,羅家慶內心雖然煎熬,夜不安枕,但他仍堅持著:萬丈高樓,平地起。

研發,很痛苦。但太陽光那一個月的堅持研發,終將轉換率突破達14%。一年多的研發投入,太陽光終於靠自己的努力,開發出太陽能電池上市!

「現在我們的技術跑到前面,居世界領先,如果不是那時下了苦功,絕對沒有現在的成果」,羅家慶說。

創業前的辛苦歷練

很多人知道羅家慶,在台灣的房屋仲介業輩份很高,但從小苦讀的他,其實是技術出身。

10歲,身為長子的羅家慶,開始掙錢幫助家計。從出賣勞力、建教合作半工半讀,到助學貸款繳學費,一路苦讀。高中因建教合作,羅家慶在空氣混濁的紡織廠,認真工作了四年,險些傷了肺部。

這些苦日子,讓羅家慶在16歲時,就已經立志要當老闆,雖然他那時還不知道以後,自己要開家什麼樣的公司當老闆。

考上南亞技術學院化工系,羅家慶向銀行申請了助學貸款,這下子終於可以全心讀書,也為他未來的技術底子,打下很好的根基。

當兵,是老天爺賞給羅家慶的一份厚禮。羅家慶在高雄203兵工場,飛彈火藥製造中心,負責火藥推進器儀表校正,不但成天與科技人在一起,而且接觸的,全都是最精密的高科技。當兵兩年,羅家慶接受了技術與管理的嚴格訓練,退伍後,成了受歡迎的技術人才。

退伍後,羅家慶加入裕隆關係企業,裕器工業,負責汽車塑膠模具開發與生產技術。為了省錢,羅家慶就住在工廠,也因此,只要生產線有問題,即使是半夜,他也出動支援。在裕器工業認真工作了五年,羅家慶跟著日本主管,學了很多技術與管理。

房仲服務,賺第一桶金

1993台灣房地產市況不錯,羅家慶研判台灣製造業榮景多年,接下來應該是服務業的時代,於是計畫投入房屋仲介服務業,並向家人集資,正式創業。

沒有背景,也沒有資金的羅家慶,能夠在房仲服務業成功,靠的僅是「信念」。他相信,服務業會持續成長。他也相信,把服務仲介賺來的點點滴滴,繼續投資下去買不動產,會持續獲利。靠著整合大家的共同利益,過去10年,羅家慶為自己及股東,締造了可觀的財富,累積了創立太陽光的資金。

中科擴廠

堅持研發的成績終獲市場肯定,業績持續成長的趨勢確立,太陽光的生產線需要擴充。除了位於湖口的研發基地與工廠外,目前已取得中科批准的三公頃土地,正在加緊設計與施工的腳步。羅家慶表示,中科的生產線除了挹注產能外,研發動能持續將使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從18.5%起跳向上攀升,產品將更具競爭力。

品牌佈局

成立於2006年的太陽光,自主研發的「Combo Cell」六吋單晶太陽能電池,今年更顯成果豐碩。去年業績新台幣15.8億元,今年可望大幅成長到40億元以上。在市場拓展上,中國、歐洲及日本各佔營收三成。

太陽光的研發團隊,也發明了太陽能電池高效率轉換模組,名為「黑金剛」,並取得發明專利,直接鎖定終端用戶。

除了市場分佈在中國、歐洲及日本站穩三隻腳,「品牌,是太陽光的第四隻腳」,太陽光董事長羅家慶說,這項系統產品將交由子公司上陽能源(Top Sun)負責,針對終端用戶,直接打Top Sun這個品牌。

羅家慶擁有紮實的技術底子,更有著追求創新的堅強意志。在房仲業,他靠著商業模式創新,整合資源獲得成功。如今,他希望率領太陽光,投注心力、財力與智慧,為人類提供優良的太陽能電池,一起為地球環保做出貢獻。

(本文已刊登:工商時報 2010/8/16 )

更多關於羅家慶的精采故事,請見:

宏津數位科技出版,作者王麗娟

100%台灣原裝自製華文書「《影響-11個故事》」

歡迎加入粉絲團

馬上購書:

金石堂:https://goo.gl/XDKosA

讀冊生活:https://goo.gl/nXljsR

博客來:https://goo.gl/q56YAv

灰熊愛讀書:https://goo.gl/XdWNoC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