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颱洪中心建置長期觀測試驗流域

圖說:國研院颱洪中心人員於颱風來臨前執行船載式聲波流速儀觀測。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結合學術界與水利署,共同詳實記錄水從天空落下、匯流至河川一直到出海口的旅行過程,做為未來水資源規劃的重要參考資料。研究團隊自2012年起,選定宜蘭縣宜蘭河及高雄市典寶溪為長期觀測的試驗流域,至2013年底共設置75個測站,主要是觀測降雨量、河川水位、流速及淹水深度;其中淹水深度的監測是最特別的,主要希望可以讓淹水的過程不再只是模糊的描述,而能有詳細漲退時間和深度。目前累積的觀測資料已超過3千萬筆。

所有的觀測資料可以透過網頁即時顯示,以隨時掌握降雨量與河川水位、流速的關係,若發生淹水也可即時顯示淹水深度。同時,國研院颱洪中心為了進一步記錄颱風洪水期間試驗流域內的河川狀況,不但在颱風侵台期間派員到現場巡察,還利用「船載式聲波流速儀」在重要的測站進行現場流量觀測作業,截至目前已經進行了約50場次颱風洪水流量觀測,包括2013年的蘇拉、蘇力、潭美、康芮及天兔等颱風,這些寶貴的資料可以用來補足以非接觸式觀測設備推估河川流量的不足之處。

像這種長期、全時水文觀測,不但可協助河川管理單位隨時掌握流域內的降雨、河川水位、洪水流量與淹水歷程,以做為防災應變的參考資料,亦可提供國內學研界進行本土化流域水文水理模式之研發與校驗,進而發展適用於臺灣的水災預警技術,強化我國防災預警能力。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