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超過五十年,願望會如何改變 ? 上銀集團董事長卓永財十八歲時的願望是進入銀行工作,遠離貧窮。如今,他率領企業在世界舞台發光發亮,最大心願是,擦亮MIT這塊招牌的價值。
由於家境貧困,十八歲的卓永財從新竹高商畢業決定先去當兵,最大願望是進入銀行工作。當兵期間,他認真讀書,因此順利考取淡江大學會統系。夜間部一年級,卓永財已經通過乙等特考,如願進入交通銀行工作。大二時,又高考及格。
由於交通銀行是開發銀行,早期竹科廠商的投資與貸款業務,大都由當時擔任授信投資審議會執行秘書的卓永財經手。早期交銀投資台積電與聯電的作業,也都由他經辦。
在交銀工作一段時間後,卓永財奉派美國紐約,這段期間,他取得舊金山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學位,專攻創新管理。很多人認為卓永財是商學出身,但卻忽略了,其實卓永財的最大興趣與長才在於研發管理。
卓永財不但親自率領上銀集團的研發大軍,制定產品策略及技術藍圖,以無比的耐心與毅力,打造獨一無二的競爭力。此外,他個人更累積了33項美國發明專利,同時也是國家發明獎個人組金牌的得主。他說,能夠在全球的舞台上,思考如何結合各地人才脫穎而出,對人生而言,是很好的挑戰。
很少人猜得出,精力充沛、神采奕奕的卓永財現年七十二歲。他說,現在他最想做的,是回饋土地與社會。回想起台灣早期窮困,行走天下沒人看得起,如今經過長期不間斷的努力,雖然有所改善,但全世界的人看台灣及MIT,卻還不是「中、高附加價值」的代名詞。
基於這樣的心態,卓永財決定積極投入產學研發合作及人才培育。他說,「我希望透過這樣的努力,可以讓台灣的產業界多投入研發,多些國際觀、並吸引更好的人才投入」。
卓永財強調,台灣靠代工的時代已經過去,隨著生活成本增加,產業必須追求更高的附加價值,以及更高的國際競爭力。唯有產品具備全球競爭力,才能維持營運優勢。
他說,「這些年來,除了經營事業體外,我花最多時間的地方,就是推動產學合作。我希望學生畢業以後有好工作、好出路,好的發展機會。而企業界也有好人才可以用」。
談人生的期許,卓永財說,除了要在上銀集團投入的產業領域爭取世界第一外,也要為擦亮MIT這塊招牌,盡一份心力。
延伸閱讀:上銀清大攜手 爭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