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左起科博館科教組及展示組主任劉德祥、高雄市教育局副局長王進焱、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國立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高雄市環保局局長蔡孟裕、國立中山大學副校長陳英忠共同為中山大學「撥霾見日•PM2.5視界」特展開幕剪綵。
天空灰濛濛,你以為是「霧」,其實是「霾」,中山大學為讓社會大眾對PM2.5議題有更深入的認識,特別規劃「撥霾見日 • PM2.5視界」特展,自3日起至6月15日為期半年,於中山大學圖書館三樓盛大展出,開放民眾免費參觀。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院士今日南下參與開展典禮,隨後並以「讓我們共同掌握人類的未來」為題,勉勵學生共同關心環境永續及人類未來生存環境等相關課題。李遠哲提到,人類追求經濟發展,但另一方面,也對環境造成汙染;除了PM2.5,像是二氧化碳、溫室效應等問題都亟待解決,「不是空氣汙染了就要去恢復核能」,在思考能源問題時,應同時減碳,才能永續發展。
中山大學鄭英耀校長強調,本次特展背後展現了中山大學強烈實現大學社會責任的使命感及決心。本展覽以中山師生及合作夥伴共同設計規劃的展品為主,結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PM2.5視界系列藝術創作展品,更增添了多項由中山師生及合作夥伴共同設計規劃的新展出作品,期能讓更多社會大眾及各級學校的學生,深入了解各樣與PM2.5相關的知識,共同努力提升環境品質並守護自身及家人健康。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王家蓁主任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一種十分常見、高致殘及致死率卻極容易被輕忽之肺部疾病,病因肇源於呼吸空氣中的有害粒子誘發呼吸道發生發炎反應,破壞肺泡間質彈性組織,使肺彈性被破壞,吸進的空氣量越來越小,導致肺氣腫,病人往往伴隨產生氣促或哮喘的現象。雖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抽菸是導致COPD最直接顯著的原因,然而近來的研究發現約有25%至45%的 COPD 患者為非吸菸者,直指環境暴露已經成為導致COPD的另一重要原因。
本次展出中也特別介紹了生活中常見的可能PM2.5來源,提醒民眾保持警覺。PM2.5的來源雖然最主要的固定汙染源及移動汙染源之外,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可能有各式各樣的居家、工作場所的PM2.5來源。這些在生活中因各種人為活動產生的PM2.5,雖佔PM2.5 整體總量的百分比例較固定污染源及移動汙染源要低,但因為這類PM2.5就瀰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環境周遭,對人體健康帶來的風險同樣不容小覷。中山大學在本次展覽中,也特別呈現了高雄在地的空污相關議題,包括高雄大林蒲的空污遷村,以及高雄地區工業區與學校的地理關係,以地理位置圖揭示位於工業區周邊的學校隱含的健康危機。
本次展覽的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為目前全亞洲唯一以全方位探討PM2.5議題為主軸的氣膠科學研究中心。「撥霾見日 • PM2.5視界」特展展現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為深入探究PM2.5議題,與產官學研、社會各界以及全球學界共同找出解決之道所做的努力,並針對如何從自身及各面向做起,以預防受到過多PM2.5暴露,及守護自身健康等提供了民眾具體建議策略,為全民勾勒出一共同努力撥霾見日,共築永續未來的願景。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表示,這是一次跨領域及跨校院系努力合作的成果呈現,參與本次特展規劃的教授包括了中山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謝百淇副教授、劇場藝術系曾景濱助理教授、化學系蔣燕南副教授等。此外,高雄市已成立校園空污防治聯盟,國立中山大學將扮演社會智庫的要角,與高雄市教育局及由各級學校組成之校園空污防治聯盟共同開發空氣品質及PM2.5議題相關之環境教育課程教材,推動環境科普教育,提升社會大眾環境保護意識及科學素養,共同努力撥霾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