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預測2015年至2016年中國十項最重要的策略科技趨勢,以此説明各企業的首席資訊官們評估關鍵性策略科技並為其所在企業制定資訊技術(IT)發展藍圖。在十大趨勢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BAT)等企業是主要投資先驅,同時中國政府在推動與改善國內IT環境上發揮著關鍵影響力。
據Gartner預測,中國是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企業IT消費市場。今年,中國企業在技術產品和服務上的支出預計將達到1,464億美元,2016年將增長6.5%,達到1,558億美元。
Gartner研究總監鄧雅君表示,中國正在成長為使用與創造IT的重要力量。然而,在採用某些技術的過程中,中國仍面臨著包括政治問題在內的許多挑戰。政府在推動與改善IT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5年3月,中國政府在公佈 「互聯網+」行動計畫並將其作為發展主軸之後,許多傳統企業便開始發展物聯網,隨後並完成IT系統數位化,進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鄧雅君認為:「資訊長必須靈活構建其所在企業的IT系統,以便應對來自中國國內日新月異的數位化業務環境,並為不斷擴展的中國海外業務提供支援。」
雖然中國十大策略科技趨勢與全球十大策略科技趨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於當地競爭格局、工業環境、技術成熟度,甚至文化方面的差異等原因,這些科技技術在中國展現出不同的面貌。
一、無所不在的運算 改變中國的生活體驗
行動網路(mobile internet)已經成為中國消費者日常生活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使用中的行動裝置已達14億台。隨著人們攜帶或到處可見的行動裝置的數量不斷增長,「無所不在的運算」趨勢正在將關注點從個人行動裝置轉移到個人行動體驗上。此外,中國政府努力透過「互聯網+」行動計畫推動產業升級,同時也促進了「無所不在的運算」這項趨勢的發展。
二、物聯網(IoT)使所有設備具有運算能力
中國政府正在推行智慧城市、物聯網等專案,同時物聯網相關的企業也在推廣其智慧裝置生態系統。政府與消費市場代表著兩個最有前景的物聯網產品消費途徑,然而,中國企業的發展成熟度仍不及成熟市場的平均水準,所以在普及與發展程度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一方面,很多中國企業沒有建置企業資訊化系統,而因為沒有老舊IT系統的羈絆,使這些企業更易於建置靈活的IoT投資策略。
三、3D列印技術正在走向關鍵轉捩點
材料科學與3D列印方法的進步,以及相對較低成本的3D印表機的出現,已經給越來越多的行業帶來更大的影響,並正在向消費領域延伸。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中國為3D列印技術的發展創造了許多良機,也促進了3D印表機的需求。儘管工業用3D印表機的普及程度仍不及消費性3D印表機,但工業用3D印表機仍會為供應商帶來新的機遇。
四、進階分析成長中 增強商業運營及使用者體驗
在進階分析(預測性及指示性資訊)的成長階段,IT供應商為了推廣做了極大努力,而進階分析在中國各類企業機構中的普及率也日漸提高。中國政府的「互聯網+」旨在加快發展移動網路、巨量資料、雲端運算、物聯網以及IT/OT相結合的製造業。Gartner預測未來分析的重點將從對歷史資料描述及判讀的分析,轉變為更多預測性及指示性的分析。
五、充分掌握環境的系統(Context-Rich Systems)使業務運作靈活回應商業機會
大量客戶資料的蒐集、家庭互連與物聯網設備,將使充分掌握環境的系統成為現實。這樣的解決方案透過詮釋使用者在相關事件或特定情況下的資訊,進而推動人際互動至下一個階段。中國三大網路龍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正在致力於推動發展充分掌握環境的系統,以轉變消費性品牌與製造商、零售商網路以及其客戶的交易方式。
Gartner預測在2015年,情境感知的推廣將有10%的便利項目在已開發市場的消費品製造商中推廣。隨著電子商務在中國的興起,Gartner預測中國將在2016年趕上此發展趨勢。
六、智慧機器擴展人們應對日益複雜環境的能力
中國政府和企業都已經意識到勞動成本增加帶來的挑戰和人口高齡化所造成的風險,因此智慧機器在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雖然中國仍處於商業化進程的初級階段,各類智慧機器還是大量湧現出來。這樣的現象引起了製造業、礦業、物流、汽車、醫療和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極大興趣。目前,智慧機器作為一項「超類」(superclass)新興技術,可以幫助中國企業將其核心競爭力的重點從勞動力成本轉移到高科技上。
七、雲端運算是企業不容忽視的技術
根據Gartner的統計,2014年底,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達到了近70億美元,並有望在2018年年底增長至207億美元。由於行動網路使用者眾多,再加上公有雲服務市場的蓬勃發展,許多中國企業已經計畫部署雲端運算,以追求網路驅動、超連結數位化與電子商務的業務增長。
中國企業正面臨平均寬頻連線速度較低的挑戰。公有雲服務供應商正在增加對網路基礎架構的投入來應對這項挑戰。儘管中國用戶對公有雲的信任度仍偏低,用戶端/伺服器還是不可避免地正在向雲端/用戶端架構的方向轉變。越來越多的雲端服務供應商建立起了良好的聲譽,而在這種情況下,公有雲和社群雲將成為業務交流和交易的中心,而雲端/用戶端架構將成為企業的新規範。
八、軟體定義架構(Software-defined architecture)強化資料中心對數位化業務的支援
企業渴望找到可以建立富有彈性、極其便捷的資料中心的新方法,以便能夠使IT靈活應對競爭激烈的數位業務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軟體定義架構(SDx)可以為基礎架構、網路、儲存或資料中心提供相應支援。
在中國,軟體定義架構的發展不一、外部競爭格局與內部操作需求存在的差異導致其發展速度和成熟度不盡相同。對於電子商務公司和雲端服務供應商等網路依賴型企業來說,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應用較廣泛,技術也較成熟。
九、網路規模(Web-Scale )IT將幫助企業實現數位化創新
網路規模IT是一種運算模式,使企業具備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的運算能力。中國三大網路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正在將其業務向雲端服務擴展。不同於目前採用傳統方法的大多數企業,他們採取了一系列獨特的模式來建構IT基礎架構,設計其開發與操作流程。這種模式將顛覆傳統IT在可擴展性、成本和敏捷性方面的服務交付能力。由於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行動網路用戶,所以中國企業必須利用網路規模IT來滿足其不斷增長的數位化業務需求。
十、數位化業務需要基於風險的安全與自我保護策略
中國一直面臨著安全和風險管理的重大挑戰,這是由於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多元成長動能,擁有眾多用戶、各類終端設備、多種生態系統以及不斷增長的數位化企業。這些因素導致中國外部網路接入率頗高,也使中國成為大量網路攻擊的眾矢之的。
《Gartner 2014年資訊長調查》顯示,90%的中國資訊長一致認為,雖然數位化進程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也帶來了更高階的新風險。因此,要解決安全和風險管理問題,應採用兩項輔助策略,即為基於風險的安全性原則(接受風險通常無法降低到零的現實)以及應用自我保護策略(將安全納入應用程式設計,並從一開始就在運行中的環境下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