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專題獻給:對產業故事有興趣的人、對園區發展有興趣的人、對台灣歷史有興趣的人、園區上班族、園區上班族的家人、政府機構產業政策幕僚人員、探索未來人生道路的年輕人。
★ 贊助者:張秋銘先生、漢民科技…. 熱情招募中~
「竹科三十人物故事」(十):易錦良: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一個在台灣東海岸出生長大的孩子,大學聯考英文只考38分,沒有出國留洋,卻在全球前五百大的外商公司、也是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以下簡稱「應材」)擔任企業副總裁暨客服營運事業處總經理,統籌19個國家業務、與3600多個工程師合作,他是如何辦到的?
易錦良,1993年來到新竹科學園區工作,1995年加入應材擔任客戶端駐廠經理,2003年升任應材中國與台灣區客戶支援服務(事業群)總經理。在應材16年之間,遭遇1999年台灣九二一大地震、2011年日本三一一大地震,這兩次世紀大地震之後,他都以最快的時間親臨現場,展現與客戶站在同一線上的精神,也使得客戶復工快速。
由於工作需要,七成時間都在國外的他,即便在台灣,也需要半夜兩點開會,如此操勞的工作,他卻認為機會難得。「擇你所愛、愛你所擇」是他大學社團的團訓,更是他日後的職場座右銘。
以下是易副總裁接受專訪的內容重點整理。
打雜打得好也有學問
問:談談您的成長求學背景,你如何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
答:我是花蓮高中畢業,考上台大機械系,當年花中入學380分、建中要610分,花中校風很自由,沒有逼學生唸書,但同學會互相鼓勵。那一年花中考得很好,有同學考上台大電機。
大學畢業後我考上台大機械研究所控制組的榜首,指導老師希望我繼續讀博士,他的學生也幾乎都在讀博士,但我算比較特別,與多數人價值觀抗衡。我看到很多學長出國後就不回來,我是獨子,爸媽很辛苦,不能這樣就bye-bye。
我研究所做軟性機械手臂,得利用半夜去做實驗,每天早上做完實驗經過醉月湖,我就覺得自己像是溜鳥人的籠中鳥。我問自己讀書目的究竟是什麼?不就是工作養家嘛,我對讀書不是很有興趣,因此研究所讀完就先去當兵。
退伍後找工作,當時有很多機會,機械工程師薪水較好,專案管理的薪水較低,但我對專案管理比較有興趣,就選擇它。我喜歡串連不同單位把一件事做出來,有人覺得那是「打雜」,但打雜打得好也有它的學問,很多人不想做的事情反而最有機會。
應材是我的第三個工作。前一個工作要員工去大陸,但我考慮家庭都在台灣就離開,進外商公司並不在我原本計畫中,我只是要找我自己有興趣的工作。
珍惜得來不易的機會
問:1995年您來到台灣應材公司,您沒有出國留學,如何在外商公司開疆闢土?
答:我大學聯考英文考38分,連低標都達不到,花蓮那時沒那個環境。上大學後覺得很挫折,老師用原文書、講的是英語,我都聽不懂,看中文版本發現老師講的不難,英文不好也是我不想出國原因之一。
我學好英文是在當兵。當兵時教育長要我把戰車保修手冊從英文翻成中文,他說你台大畢業英文一定好,我說:「教育長你把我下放到部隊好了,我不要在這邊,我英文真的不好。」但教育長堅持:「你台大畢業一定能做!」就這樣被迫查字典,逐字逐句的翻譯。
我第二個工作在鴻海,那時郭台銘有心要轉型做國際生意,要有人敢講英語去海外接觸,我就這樣進去。來到應材也強迫自己好好練英語,語言要常用,可能剛開始英文發音聽來奇怪,但多講幾遍人家也聽得懂。我發現有的年輕人會因別人聽不懂就害怕,多問幾句就緊張就一直回答yes、yes,事實上可能是I don’t know。
我在2003年接任應材中國與台灣區客戶支援服務的業務,當時兩岸還沒直航,每週三我搭第一班飛機到香港,再轉到上海,週末再飛回台灣,這樣跑了四年,當然很累啊,但我想「全台灣有多少人有這樣機會」?像現在也一樣全球飛來飛去,怎麼不累?但有多少人有這樣機會?
或許小時候家窮吧,比較會珍惜。小學時真的窮,媽媽要存半年的錢才能幫我買一條褲子,衣服我都穿姐姐的,還好後來經濟好轉,不然她讀花蓮女中穿裙子我如何接手?
我工作到那麼多國家拜訪,事實上都是機場到旅館到公司,根本沒有時間好好去看,到半夜都有會議,找到機會能睡就睡,利用坐飛機的時刻,可以不受打擾,想一想未來的策略,對我來說獨處時間很難得。
我們跟你們在一起
問:九二一地震台灣應用材料公司因應變迅速,曾獲經濟部第十一屆品質優良案例獎。您當時負責台灣客戶事業群(Account)工作,當時您如何因應?
答:當時我家的主臥在四樓,地震我醒來,看到女兒睡得沈,上頭有個大吊燈,那時我沒有多想立刻身體趴下去保護她們(一對雙胞胎),想說吊燈掉下來就砸到我好了。
後來我打電話給爸媽、給岳父岳母,他們都說情況還好。確定家人沒事,就打電話問客戶,客戶都撤出來廠房來,我就先到客戶那裡去,大家都在廠房外面等,我們似乎不能馬上做什麼,但就是表達一個態度:「我們跟你們在一起」。
日本三一一地震也一樣。日本當地負責人的家在仙台附近,他需要幫忙,當時核子電廠的事讓大家覺得很危險,我要去日本讓總部公安部門同事擔憂:「George(易錦良英文名字)你可能不能去。」,但我想如果連負責全球客戶的人都不敢進去,那日本幾百個工程師看到什麼希望?而且我查過我們要去拜訪的地方輻射值跟台北差不多,也不必太擔心,我也常坐飛機,接觸的輻射量可能更高,因此我排除恐懼,身先士卒去日本。
當時有客戶的工廠在Naka,很接近福島,去的當天發生7.2餘震,跟我們的九二一一樣大。餘震後我在工廠外頭跟他們開會,我說我知道你們情況很tough,我不會把人撤走,反而會找更多人來幫忙,因為我知道你們需要幫忙。事後他們送我一個晶片,那是地震後復工第一個做出來的,我拍下晶片寄給當時支援日本的二百多個工程師,說「這是你們該得的」。
還有個客戶的工廠幾乎停擺,駐廠經理是仙台人,我問他家裡情況,他說:「我家已經毀了!一個多禮拜沒有家人消息。」講著講著眼淚就掉下來,我就說你趕快回家去吧!九二一的經驗讓我知道他們需要什麼幫忙,日本團隊感受到公司沒有放棄他們,因此工廠復原速度比其它設備供應商來得快。
圖說:日本Naka客戶將三一一大地震復工後,所製成的第一個晶片送給易錦良。
圖說:因九二一地震而毀損的機台螺絲。
張開耳朵去傾聽
問:應材在全世界19國家100多個據點,全球您有3600多位駐廠工程師,您如何選擇員工?如何領導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員工?
答:只要願意學,我就願意給他機會,我來自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高中,也來自一個有名的大學,重點不在讀什麼學校,是對自己有沒有想法,有沒有想學一些事情,何況學校學的跟工作做的有很大差別,學校學的是研究方法,工作通常要從頭學,態度積極也願意學就給機會。
管理工程師最重要就是尊重吧,聽他們的想法,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張開耳朵去聽,才有足夠information去做足夠的判斷。」我不是領導他們,我是服務支援他們,我常說自己何德何能可以管三千多位工程師?我的工作是幫他們排除遇到的困難,像日本地震,就是派員去撐住,讓他們有心力去把家庭處理好,就可以在工作更盡心盡力。
另外,各國的文化差異很大,像守時觀念,不同國家對時間精準度有不同看法,有的會提早半小時準備好,有的是等半小時才看到他們珊珊來遲,這些都要有所了解。
擇你所愛 愛你所擇
問:對於有興趣踏入外商或半導體產業的年輕人,您會給予什麼建議?
答:我以前在台大帶一個社團「台大義光團」服務醫院的小朋友,團訓是「擇你所愛,愛你所擇」,給年輕人建議就是這句。天下沒有perfect,只能挑一個你最喜歡的,挑選了就不要因一點瑕疵或挫折就放棄它。
如果要進到半導體業就要知道它是蠻操的行業,要知道它的工作環境生活是如何,是不是你想要的?進入了就要包容這些挫折繼續走下去。我認為「滾石不生苔」,一直換來換去不一定找得到自己喜歡的。我在應材已是十六年了。應材不吝於給年輕人機會,是它的好文化之一,年輕人要敢去接受挑戰,就可能有成功機會。
圖說:易錦良很年輕時就知道,打雜打得好也有它的學問,很多人不想做的事情反而最有機會。
易錦良的關鍵年代:
易錦良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