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Gartner近期調查,企業在巨量資料技術方面的投資不斷增加,73%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投資或計劃在未來24個月內投資巨量資料技術,比2013年的64%更高。該調查也顯示,企業紛紛開始決定投入巨量資料,而回答沒有打算投資巨量資料的企業從2013年的31%下降到2014年的24%
Gartner於2014年6月針對全球Gartner Research Circle的302位會員進行了這項調查,目的在探究企業的巨量資料投資計劃、採用階段、解決的商業問題,以及資料、技術與挑戰,並且與前一年的結果做比較。
Gartner研究總監Nick Heudecker指出:「巨量資料的投資依然是北美領先,有47%的企業表示已投資,較2013年的37.8%更高,而所有其他地區的投資在過去一年也都有所成長。」
然而,投資增加並未帶動相對更多的企業表示其巨量資料專案已進入部署階段。如同2013年,巨量資料今日大多數的工作仍以策略制定及建立的試辦或實驗專案為主。
Heudecker指出:「去年,我們指出2013年是巨量資料實驗及早期部署之年,2014年依然不變。2013年,僅有8%的企業表示已將巨量資料專案部署至生產環境,此一比例於2014年成長至13%,儘管比例仍小,但成長幅度卻可觀。然而,目前仍在知識蒐集階段的企業減少了6%,已在試辦與實驗階段的企業增加了7%,顯示企業對於探索巨量資料商機的認知及意願正在轉變。」
Gartner研究總監Lisa Kart表示:「巨量資料能協助許多產業解決各式各樣的商業問題,而在我們連續三年的研究當中,提升客戶體驗與改進流程效率一直是企業試圖解決的最熱門領域。變化最大是提升客戶體驗,尤其在交通運輸、醫療、保險、媒體與通訊、零售及銀行等產業。另一個出現成長的領域是運用巨量資料來開發資訊產品,也就是企業希望利用資料賺錢,尤其是IT廠商、政府和製造業。」
Gartner持續看到所有垂直產業在這方面大量投資或已計劃投資,其中,通訊和媒體產業仍然領先其他產業,有53%的受訪企業表示已投資,另有33%計劃投資巨量資料技術。
另一個和去年調查結果有所不同的是採用階段。隨著企業脫離知識蒐集和策略制定階段,開始進入投資、試辦與部署階段,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也更加實際。那些還沒有巨量資料計劃的企業覺得最大的障礙在於找出如何從巨量資料獲取價值、如何制定策略,以及主導權或組織架構的問題,甚至仍在試圖了解何謂巨量資料。到了規劃階段,除了發掘價值之外,最大的挑戰是獲得所需的技能和能力、制定策略、爭取經費,以及開始思考基礎架構問題。至於已開始投資的企業必須開始解決風險與治理問題、資料整合以及基礎架構。
當談到巨量資料的數量、多樣性與速度層面時,數量所獲得的關注最高。提高資料量很容易理解:企業擷取的資料和過去相同,但數量龐大許多。數量的問題也是最容易解決的,只需提升儲存容量和運算效能即可。反觀資料多樣性的問題則難上許多。要從各式各樣的資料來源當中發掘價值,例如社群媒體資料、機器與感應器資料,以及自由形式的文字內容,不僅需要更多的儲存容量,還需要不同的工具和技能來加以運用。
分析多樣資料來源的困難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大多數企業的巨量資料專案都只研究傳統的資料來源。研究交易資料的企業從2013年的70%成長到2014年的79%,分析記錄檔的企業則略微下滑2%。有趣的是,個人檔案和互動記錄兩種社群媒體資料來源在去年都呈現衰退的情況,可能的原因或許是社群媒體資料來源不易與其他類型資料整合,例如交易資料。
Heudecker表示:「當我們詢問受訪者未來打算增加哪些資料來源時,得到的結果頗令人訝異。每一種資料來源皆有大約30%至40%的受訪者選擇,包括極具挑戰性的資料來源,例如音訊和視訊。這種過度樂觀與看似隨機挑選的未來資料來源意味著兩件事:首先,企業對於接下來要做什麼並無規劃。每種都選不能算是一種策略,只代表企業害怕錯失任何尚未發掘的機會。其次,或許也有一定程度的自大情結在作祟。企業或許認為,若他們可以處理交易和記錄檔的『巨量資料』,應該也能輕鬆駕馭其他更具挑戰的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