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經濟部技術處「解密科技寶藏」於「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創新領航館專館盛大開展 ,左起工研院創新長劉佳明、自行車中心總經理吳永盛、精機中心總經理賴永祥、金屬中心代執行長林志隆、經濟部技術處副處長林德生、船舶中心執行長周顯光、資策會副執行長楊仁達、石資中心總經理林志善、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後排左起為技術處創新跨域計畫主持人陳立偉、紡織所主任林政助、塑膠中心副總經理邱政文、車輛中心副總經理廖學隆、鞋技中心協理張立恆、食品所主任簡相堂、國衛院副研究員廖倫德。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 Innotech Expo,TIE)是亞洲發明界的盛會,每年展出逾1200件技術及專利發明、吸引國內外訪客超過5萬人次參觀。2022年台灣創博會總10月13日起展出三天,計有460家廠商參展,使用967個攤位,為展現發明專利的最佳舞台。
台灣創博會18年來持續舉辦,在經濟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防部、教育部、勞動部、衛生福利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國家發展委員會、中央研究院等10部會支持下,期望能透過展會提供國內、外發明人嶄露頭角的機會,進而促成更多合作商機。
TIE主辦單位今年首度頒發「科技創新卓越獎」(TIE Award),吸引來自 25 個國家 119 家初創公司參賽。初審後有30家公司進入複賽,其中包括 9 家來自美國、日本、德國、以色列、捷克、英國、加拿大和智利的海外公司,最後選出前三名得主,分別是見臻科技(Ganzin)、邑流微測(FlowVIEW)以及英國新創公司Paragraf。
見臻科技(Ganzin)獲得2022年TIE Award首獎,該公司衍生自台大團隊,匯集世界頂尖的工程師與豐富產業經驗的人才,共同研究開發新世代的人機介面,該公司已開發完成超省電、微小易整合的眼動追蹤模組,並在展覽會場展示最尖端的VR/AR/智慧眼鏡的微型眼球追蹤解決方案。
獲得亞軍的邑流微測(FlowVIEW),是經濟部技術處法人科專事業化(TREE計畫)孵育的新創團隊之一,2017年自工研院量測中心衍生創立。該公司以創新微流光學成像技術結合AI影像分析,提供影像式流體自動化檢測解決方案,瞄準未來半導體2奈米製程,為臺灣半導體製造提供先進檢測服務,助臺灣半導體大廠持續領跑國際。
獲得季軍的Paragraf 是劍橋大學衍生的新創公司,以開發出石墨烯霍爾效應感測器(Hall Effect Sensors)獲獎。該公司透過高純度二維石墨烯(Graphene )集成,研發出可以在磁場感應及定位應用中,展現極佳的測量、傳感和控制功能。
經濟部技術處的「解密科技寶藏」專區,在2022台灣創博會中,匯集工研院、國衛院、塑膠中心等14個研發法人科技專案,精選帶動臺灣產業轉型升級的80項創新技術,呈現產學研創新技術能量,驅動產業升級轉型,連結國際技術交流。經濟部技術處法人科專事業化(TREE計畫)孵育的3個新創團隊,皆在今年首度頒發TIE Award獲得佳績。除了獲得亞軍的邑流微測外,專注於發展人機協作觸覺解決方案的「原見精機」公司,以及基於毫米波的衛星通訊技術研發團隊「台大創威訊」,也拿下TIE Award特別獎。
經濟部技術處副處長林德生表示,技術處以科技專案支持法人研發創新前瞻的技術,每年產出超過1,200項科專成果,精選精銳部隊在TIE平台展出。今年經濟部技術處的「解密科技寶藏」專區精選80項創新升級技術,參展數量最多;在科專成果與企業對接方面,技術處也廣邀60個公協會、中小企業與青創業者參觀導覽。
林德生於創博會開展首日,特別為媒體導覽技術處支持的14個法人科專創新技術。在專心聆聽之餘,林德生還會透過精彩提問,讓技術團隊強調技術價值、應用範圍及產業效益,畫龍點睛功力,讓眾人相當欽佩。
在技術處支持下,工研院研發的「整車線傳控制器」,有如電動車的神經傳達系統,可以控制車輛煞車、油門、轉向等動作,首創將整車控制器與線傳控制器二合一,可以縮短兩個控制器的溝通時間,讓訊號傳遞更快速,同時也能縮小零件體積,達到節省能源的效果。此外,「整車線傳控制器」運用國人自行開發符合國際標準的作業系統,打破車用作業系統多由國際大廠掌握的限制,大大降低廠商進軍電動車的成本。今年訂單超過1,000套,已搭載在北中南各地的電動巴士上,並衍生「科飛數位」公司,加速電動車產業發展。
由國衛院開發的「雷射血液微循環造影系統」,是全球首個能提供最大照射面積與高解析度的血液循環造影系統,創新結合雷射與人工智慧訊號判讀,可協助醫師及時判斷患者血液循環狀況,對於燒燙傷等傷口之患者在入院初期可以縮短約五成的治療時間。
由工研院研發的「複合式醫材溫感水膠」是世界領先的新型非添加交聯劑植入式生醫材料,可被人體吸收代謝,於室溫時是流動的液狀;當進入人體則會快速凝結成膠狀,停留在患處加速修復。目前已應用於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未來可進一步結合生長因子、藥物等達到緩釋放控制,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圖說:「高階封裝製程的除泡專家」印能科技董事長洪誌宏(右)及業務處長吳百祐
被業界譽為「高階封裝製程的除泡專家」的印能科技,今年也首次參加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該公司不但預見產業在製程上的挑戰,更具體展現台灣企業堅實的創新力及國際級研發力,近年持續獲得國家磐石獎、小巨人獎及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的肯定。
2007年創立時,印能科技率先提出先進封裝即將面臨氣泡、翹曲、散熱、高溫熔錫等四大製程挑戰,透過不斷創新研發所累積的專利及獨特技術,持續為客戶成功解決製程痛點、提升生產製造效率,更為客戶拿下關鍵性的大訂單並贏得市場信賴。
如今印能的客戶囊括全球前十大專業封裝廠、頂尖晶圓代工廠、整合元件廠(IDM)、電子製造服務廠(EMS)及材料廠,在國際級企業的供應鏈中,更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夥伴,已銷售超過1500套製程解決方案,取得全球超過八成市佔率。
為了進一步滿足國際大廠客戶的訂單需求,印能科技大手筆投資興建的全球營運總部及全球研發中心,預計將於明(2023)年6月完工。印能董事長洪誌宏表示,該公司將設置國際級規模的研發實驗潔淨室及新世代智慧型生產線,為產業挹注更大的服務創新能量。
圖說:方略電子副總經理張中星(左二)推廣第三代顯示器
不同於一般的平面顯示器,方略電子推出創新的圓柱型顯示器,向台式經典鋁罐飲料和美酒致敬,在2022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上相當吸睛。參觀者對於這款顯示器的創新,從技術、材料、解析度、耗電、可以拼接到多大,都感到相當好奇。
從第一代的CRT、第二代的LCD,到第三代軟性可捲收的顯示器,成立於2021年3月的方略電子,利用Flexible AM miniLED軟性、可撓性(Flexible)、省電、輕薄等特性,積極開拓過去LCD無法切入的各種應用領域。
方略電子副總經理張中星表示,第三代顯示器厚度僅1mm,方便捲收,加上彈性規格、發光效率佳、細節層次分明、節能護眼等優點,已開啟許多合作與商機。目前該公司積極參與各大展覽,包括美國CES、歐洲Viva Tech、London Tech. Week、日本內容商務展(Content Tokyo)等,近期更入選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第六屆G Camp團隊,代表台灣前進歐洲葡萄牙Web Submit參與全球科技盛會。
研究機構 |
創新亮點 |
船舶中心 |
風浪影響下船舶自主航行技術:船舶在水上受到風、浪、流的影響,產生橫向漂移的速度,猶如汽車在崎嶇山地行駛般,維持直行是件相當困難的任務。透過本技術研發的外海虛擬場域模擬外海風浪狀況,改進自駕船操控核心,提升自駕船舶於海上航行的控制與決策能力。 |
紡織所 |
集成纖維及模組化技術:傳統RFID標籤體積大、需外貼、不耐酸鹼和洗滌、與紡織品不相容等缺點。紡織所開發細且柔軟的RFID Yarn®易隱藏,可織成紡織品,並通過了5大耐久性測試,拓寬應用可能性。 RFID以紗線方式,隱藏在服裝中,可以輕鬆地對衣物進行追蹤、識別和分類。 |
紡拓會 |
聚酯同質易回用- TPEE低熔點熱熔膠膜綠色貼合材料技術:首創TPEE聚酯熱熔膠膜貼合材料,改質TPEE高熔點與熱流動性,增加彈性回復與黏合性能,提供具環保、彈性、不易水解的紡織貼合新材料,解決業界熱熔膠貼合造成溶劑殘留、易黃化、水解、不能回收的問題,提高紡織產品品質與耐久性,增加聚酯紡織品循環再利用效率。 |
精機中心 |
食品原物料影像辨識技術:運用RGB-D相機及機器演算模型等技術來辨識原物料之外觀瑕疵、色澤與成熟度進行等級區分,提高原物料辨識速度且不需要破壞原物料。解決傳統倚賴人力判斷錯誤現象,並且能在線上即時分析得知水果等級,快速準確完成分級作業。 |
車輛中心 |
駕駛輔助Level 3 整合技術:該技術運用AI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技術,針對行 車環境之障礙物、交通標線/ 號誌偵測結果,整合整車線控底盤技術、車輛動態控制技術,實現智慧電動巴士ADAS主動安全(自適應巡航控制、自動緊急煞車、車道維持系統、車道跟隨系統)與自駕平台車系統整合技術。 |
自行車中心 |
智慧化電動輔助跑車:整合控制邏輯技術,可導引騎乘踏頻至高效率區,開發智能調整人體較佳效率騎乘模式,提供電動輔助自行車系統化產品服務。自行車電動化後擴大騎乘範圍與應用,但也帶來更多交通事故與意外傷害,運用聯網模組及E化平台,協助產業發展智慧化的安全自行車騎乘服務。 |
金屬中心 |
智慧骨科手術輔助系統關鍵技術開發:全球首套多椎節定位導航系統,於脊椎手術提供即時導引影像及動態修正,確保定位精準度。其小型化標記、不佔體積、可安裝每一節椎、3D複合光學定位追跡技術,可達成三維定位RMS≦0.5mm、獨立椎節影像及術中補償導航,可協助醫師連續操作三節以上脊椎融合手術。 |
鞋技中心 |
超臨界物理發泡技術:改善傳統化學架橋發泡產品不易循環使用之問題,結合熱可塑彈性體,以超臨界物理發泡方式,實現非架橋,且兼具可環保回收與高彈特性的輕量化技術。應用本技術製造之發泡產品除了上述特性外,無化學殘留物、無VOC汙染等優點,更符合國際環保趨勢與品牌需求。 |
石資中心 |
光學式黑蜆選別系統:光學式黑蜆選別系統取代人力檢測,可快速、大量進行原料黑蜆之選別,使日本黑蜆晉升至二級產業,進而提升附加價值及國內外市場的能見度。本技術以特定波長範圍有效辨別活貝、空貝與沙貝,拓展產品多樣化與銷路,擺脫過去侷限的產銷模式。 |
資策會 |
資安端點分析學習建模技術與攻擊狙殺鏈獵捕平台:近年勒索軟體入侵關鍵基礎設施,企業缺乏結合情資與AI輔助之APT攻擊鏈識別技術,本技術可協助企業於資安事前識別駭客攻擊,提早因應威脅 ,透過AI技術主動剖繪駭客攻擊軌跡,透過 MITRE ATT&CK技術規則,精準偵測 APT 攻擊,進而超前佈署。 |
國衛院 |
雷射血液微循環造影系統:獨家開發可多波長切換與超高速影像擷取與即時分析呈現技術,可用來量化血液流動數據,以便更精確得知手術前後/藥物/食品對於血液改善之情形,更可結合多波長系統及即時光班堆疊演算法分析,提供與代謝相關的血氧資訊,在第一時間做到身體警示,指引疾病發生的可能性。 |
工研院 |
整車線傳控制器:「整車線傳控制器」,就像是電動車的神經傳達系統,可以控制車輛煞車、油門、轉向等動作,首創將整車控制器與線傳控制器二合一,可以縮短兩個控制器的溝通時間,讓訊號傳遞更快速,同時也能縮小零件體積,達到節省能源的效果。此外,「整車線傳控制器」運用國人自行開發符合國際標準的作業系統,打破車用作業系統多由國際大廠掌握的限制,大大降低廠商進軍電動車的成本。今年訂單超過1,000套,已搭載在北中南各地的電動巴士上,並衍生新創「科飛數位」公司,加速電動車產業發展。 |
工研院 |
複合式醫材溫感水膠:「複合式醫材溫感水膠」是世界領先的新型非添加交聯劑植入式生醫材料,可被人體吸收代謝,於室溫時是流動的液狀;當進入人體則會快速凝結成膠狀,停留在患處加速修復。目前已應用於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未來可進一步結合生長因子、藥物等達到緩釋放控制,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
工研院 |
複合式醫材溫感水膠:「複合式醫材溫感水膠」是世界領先的新型非添加交聯劑植入式生醫材料,可被人體吸收代謝,於室溫時是流動的液狀;當進入人體則會快速凝結成膠狀,停留在患處加速修復。目前已應用於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未來可進一步結合生長因子、藥物等達到緩釋放控制,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
塑膠中心 |
高含浸技術暨熱塑碳纖複材加工製程整合平台:熱塑複材技術能讓產品具備輕量化、高強度、高耐熱性以及循環再應用。同時,結合新加工製程導入,產品生產效率提升達三倍以上,大幅度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可廣泛應用於航太、國防、電動車等高階產業。 |
食品所 |
臺灣本土酵母庫及其民生應用技術:國內烘焙及釀造產業面臨酵母菌酛進口、缺乏特色與擴大培養技術及使用不便等問題,本技術打造台灣第一個烘焙/釀造微生物庫及其整合應用技術,開發具優良風味、機能、天然、少添加的菌酛,提供快速菌種鑑別、生產製程優化、降低耗損、提升品質及開發在地化具特色新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