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山大學宣布成立「人工智慧研究暨產業推廣中心」,並與中鋼公司代表啟動揭牌。左起中山大學應數系系主任董立大、中鋼執行副總王錫欽、技術副總蔡松釗、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副校長陳英忠、國研院人工智慧產學研聯盟召集人楊弘敦。
中山大學31日宣布成立一級研究中心「人工智慧研究暨產業推廣中心」,並與中鋼公司代表共同啟動揭牌。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強調,該中心將匯集教學研究資源,促進AI於研究上的運用,提供產業所需技術,精進並開拓新的研究方向,使產官學同步升級,培育卓越創新人才。
中山大學與中鋼皆座落於高雄,多年來,雙方在材料、環境、工程應用及製程技術等方面已有密切交流。因應全球AI趨勢與需求,中山大學成立「人工智慧研究暨產業推廣中心」,希望資源互享、發揮研發綜效。針對未來產學合作項目,校長鄭英耀表示,「透過投入產學合作案,培育各類專業與創新人才」;實務工作上,業界可評估產業上AI的運用需求,提出產學合作案與中山一同投入研發;在人才培育方面,則依產業與技術需求,委由學校提供人工智慧工程師培訓課程與人才供應,強化業界AI的實際運用效能。
中山大學副校長陳英忠指出,學校近期已與中鋼技術研發團隊研討多項AI應用於產業製程的技術,對於數據資料整理與演算法測試,已有初步合作雛形,之後將進行產學計畫案的目標設定與簽訂合作內容。此合作模式除能提供實務上的研發與技術升級,也能透過推動產學合作案,無縫接軌,孕育出更多業界所需的AI人才。
中鋼執行副總王錫欽表示,人工智慧是工業4.0與智能化的核心,它所產生的巨大效應,也已經在產業界擴散,甚至是決定未來產業競爭力高下的最關鍵因素。樂見並感謝中山大學成立此中心,相信對於AI的產業化或是產業的AI化,將有重大貢獻。過去中鋼與中山已有多年合作的經驗,無論是材料領域的ERC、環保領域技術的建立、管理人才培訓、扣件服務雲的建立等,都有具體而顯著的成果,在智能化的議題上,期盼雙方再創合作佳績。
人工智慧技術廣義來說包括深度學習演算法、機器學習、資料探勘擷取、大數據分析、自然語言處理,可應用於智慧製造、智慧金融及智慧農業等領域。此外,瑕疵檢測、智能化排程、預防性維修、原料組合最佳化,也是AI領域;至於語音助理、人臉辨識及醫學影像判讀等,近年也被廣泛使用。國家實驗研究院人工智慧產學研聯盟召集人楊弘敦提到,中山大學有多位教授專攻人工智慧領域,今年也與台灣AI學校合開南部分校,現成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定能整合學校資源,更加聚焦於人工智慧的研究與發展,為南臺灣產業挹注豐沛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