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研究團隊從酸化對草蝦的實驗研究發現,海洋酸化會影響到未來海鮮的營養與美味程度,而草蝦的死亡率也會因此化增加。左2為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院長洪慶章。
隨著全球碳排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迫使海水中溶進更多的二氧化碳,導致海洋酸化,更進一步影響到全球消費者最喜愛的海鮮之一—草蝦的營養與美味。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院長洪慶章、博士生謝學函與海洋科學系助理教授黃蔚人、副教授慕樂凡(Francois Lucien Leon Muller)、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教授Mark Benfield及斯里蘭卡研究生魏洵嘉(Veran Weerathunga)與魏奇(W. Sanjaya Weerakkody),根據40名測試者盲樣調查發現,在海洋酸化下生活四週的草蝦,在外觀、口感、味道甚至胺基酸的組成,都比在正常海水下生長的草蝦遜色,研究成果獲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刊登。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兼海科院院長洪慶章指出,根據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估計,至二十一世紀末,海水的平均酸鹼度大約會再下降0.4,從目前的8.1下降至7.7。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暖化作用及極端氣候,乾旱、暴雨及森林大火印象深刻,但海洋酸化對廣大民眾較無直接的感受。過去的研究顯示,海洋酸化會對珊瑚及貝殼類生物,如牡蠣及文蛤會有顯著的威脅,僅少數研究報導對海洋酸化會讓蝦子的口味較不甜美,但原因不明。蝦子是海洋中重要的清除者,也是全球重要的捕撈及養殖物種,更是全球消費者最喜愛的海鮮之一。
研究團隊表示,草蝦是過去台灣創匯的明星之一,大草蝦更是喜宴及春節的必備海鮮,海水逐漸在酸化中,草蝦是否可以安然度過此一浩劫,或是草蝦有更好的策略抵抗海洋酸化?本次研究探討草蝦在未來海水酸化後的存活率、品質及味道可能會發生的改變。研究團隊將在戶外生長一段時間後的健康大草蝦移至可控的環境中,將大草蝦飼養在正常的海水(pH=8.0)及暴露於高濃度二氧化碳的海水中(模擬海洋酸化在pH=7.5),監測草蝦的存活率、胺基酸組成及蝦殼厚度組成變化。在約四週實驗結束後,邀請國內外喜愛吃蝦、懂得品蝦的民眾,一同評鑑在正常海水與酸化海水成長的兩組草蝦的美味。
研究團隊發現,在模擬海洋酸化(pH=7.5)的池子中,草蝦的死亡率顯著高於養在正常海水(pH=8)中的草蝦。這些養在酸化海水裡的蝦,擁有較厚的外殼,而這樣的結果也反映在評鑑者給予在海洋酸化中飼養的草蝦美味的分數上。根據40位測試者盲樣調查的結果,在海洋酸化下生長的草蝦的外觀、口感及味道都比在正常海水下成長草蝦遜色。而團隊也分析草蝦的胺基酸組成,證實在海洋酸化中飼養的草蝦,其總氨基酸低於正常海水的草蝦。再分析酸化與正常草蝦的不同口味(酸、甜、苦、鮮)的胺基酸濃度,發現生長在海洋酸化環境中的草蝦,其提供鮮味的胺基酸濃度也顯著低於正常海水的草蝦。
中山大學研究團隊從這個酸化對草蝦的實驗研究發現,海洋酸化會影響到未來海鮮的美味程度,而草蝦的死亡率也會因酸化增加,造成數量日益減少。團隊建議,人類應該減少碳排,讓海洋酸化減緩。
期刊 The effects of low pH on the taste and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tiger shri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