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攜手鴻海、臺醫光電 搶攻精準健康及遠距醫療商機

圖說:左起臺醫光電營運長黎育騰、臺醫光電董事長皮華中、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鴻海集團B事業群數位健康專案執行長劉秉昊、鴻海集團B事業群總經理姜志雄、新北市土城醫院副院長魏國珍。

圖說:左起臺醫光電營運長黎育騰、臺醫光電董事長皮華中、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鴻海集團B事業群數位健康專案執行長劉秉昊、鴻海集團B事業群總經理姜志雄、新北市土城醫院副院長魏國珍。

在疫情與數位創新的驅動下,居家照護及遠距醫療商機近年蓬勃發展,根據Frost & Sullivan預測指出,數位健康市場包括資料分析、雲端運算及遠距病患監控等商機,在2023年預估上看115億美元。加上新冠肺炎等因素影響下,未來醫療也逐漸走向智慧化、系統化、分散式、社區式的方向,因此,由經濟部技術處成立的「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Taiwan Integrated Biomedical Industrial Center)今(15)日促成工研院和鴻海集團、工研院新創公司臺醫光電簽訂「智慧醫療器材開發與智慧醫療場域推動」合作意向書,相關合作成果除了在TIBIC進行技術加值、整合、臨床前驗證,也將在新北市土城醫院進行臨床測試,以加快產品上市,搶攻遠距醫療、居家照護商機,未來更規劃打造「遠距照護即時監測整合平台」,進軍國際市場,助攻臺灣生醫產業找到更多新價值與市場機會、布局國際。

經濟部技術處表示,技術處透過科技專案持續支持國內法人開發具前瞻性、關鍵性及跨領域的產業技術,以技術解決臨床迫切需求,提供居家和遠距醫療照護最佳解決方案,這次三方合作搭配鴻海集團製造能量,臺醫光電提供光學感測等技術開發經驗,工研院一方面以科技專案產生的各項遠距醫療、居家照護科技與廠商共創,同時扮演整合角色,於TIBIC提供廠商臨床前驗證的機會。另外新北市土城醫院則作為醫材的臨床驗證場域,也掌握未來的終端使用者及市場商機,產研醫透過跨域交流整合,未來可望找到更多市場機會。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表示,科技專案目前已開發多項居家及遠距醫療解決方案,工研院則是結合電光、資通訊、微系統等跨領域研發能量支持並整合推動。像是將微型生理感測雷達技術導入床墊的「零穿戴智慧科技」,並與防疫旅館合作,即可24小時遠距監測隔離者的狀態;或是「智慧熱影像安護」可透過AI人工智慧、熱影像偵測技術全天候零接觸地監測生理訊號,即時通報跌倒、離床等異常示警;其他像是「慢性傷口智慧照護」、「手持式超音波影像系統」、「同色異譜健康照明系統」等技術,均可達成遠距醫療或照護的目的,並將結合TIBIC串連產業推動產品共創、驗證與合作。在本次三方合作中,鴻海長年專注於資通訊產品的開發,並延伸到醫療裝置產業的智慧升級,和數位健康雲的建構,臺醫光電是擁有「非侵入式血糖監測」及「穿戴式心跳血氧監測」優勢技術的生醫新創公司,工研院同時以研發能量支持並扮演整合推動角色,三方將在「智慧醫療器材開發」與「智慧醫療場域」深入合作,共同打造「遠距照護即時監測整合平台」,在TIBIC進行臨床前驗證,及串連新北市土城醫院進入臨床驗證,加速產品開發時程,未來更將搶攻東南亞、中東等海外健康照護市場新商機。


圖說:工研院在2020年發表的全國首台醫療級呼吸器。

臺醫光電董事長皮華中表示,臺醫光電致力於醫療器材用途的光學感測技術開發及各種運用,其中的血氧技術已經獲得美國、日本、歐盟、澳洲、臺灣等各國醫療上市許可。在國內外疫情嚴峻的當下有緣能與鴻海集團攜手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健康、大數據的管理平台,希望能為國內防疫盡一份心力。健康是人類幸福的基礎,未來全球健康市場的資源投入及健康市場的成長應無庸置疑,透過本次的合作相信會產生綜效,激發出更多不同服務模式的火花,這些火種也將能夠逐步落實到居家、遠距、日照、睡眠…各種應用,甚至能服務健康保險市場,為健康保險公司及被保險人雙方開創出更多雙贏的應用服務模式。透過穿戴式健康監測裝置及雲端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整合,這些成果希望能落實在每一個人身上。將健康帶給每一個人,將健康帶進每一個家庭,將健康帶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是臺醫光電努力的目標,追求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