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裔工程師湯博涵國際鐘琴賽奪銀

圖說:湯博涵和本屆冠軍喬伊布林克系出同門,兩人的師傅都是第一屆冠軍Geert D'hollander。(左至右為湯博涵,Geert D'hollander,喬伊布林克)

台裔美籍青年湯博涵 (Brian Tang),在比利時贏得第七屆法比奧拉王后鐘琴國際競賽第二名。此項鐘琴國際競賽每五年一次,是國際鐘琴競賽中最享負盛名全球競賽,與比利時伊利沙白女王之鋼琴及小提琴競賽同為國際樂壇矚目的舞台。


圖說:台裔工程師湯博涵,在比利時獲得第七屆法比奧拉王后鐘琴國際競賽第二名。

鐘琴通常安裝於鐘樓上,鐘琴鍵盤是棒狀,每根像警棍,有全、半音的長短棍像鋼琴黑白鍵,但需用拳頭捶而不是手指彈奏。除此,也有踏板鍵盤,演奏時手腳並用都得靈活移動,又捶又踩,比彈鋼琴累。要能彈好鐘琴真得要有好的鋼琴基礎,視譜快(手腳鍵盤譜),身手矯捷,也要有好體力!鐘琴音量大,兩公里內的人都聽得見,所以演奏者需在鐘塔頂樓的玻璃隔音室獨奏,才不致耳膜被震聾。想在頂樓玻璃室外觀看演奏的聽衆都得帶上耳塞或摀緊耳朵。

湯博涵在總結賽與另一位美籍青年喬伊布林克同獲最高分,但大會只能選出一位做為第七屆的冠軍。十一位成員的裁判團最後決定將自選曲分數最高但指定曲分數次高的台裔少年湯博涵列為第二名。他與首獎者皆來自美國,也剛好都曾受教於第一屆該競實冠軍之門下,這也是首次兩個年輕的美國音樂家贏得了此項競賽。根據紀錄,過去能從初賽脫穎而出進入複賽的主要都是歐美白人,而最終能脱穎而出獲得獎項主要還是比列時和荷蘭等歐洲人。今年,湯博涵能同獲總決賽最高分,實為台灣人與亞洲人之驕傲。

湯博涵的父親是一位物理學家,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及交通大學光電研究。母親為加州一家跨國航空通訊公司的主管,也是他5歲開始學琴時的啟蒙老師。湯博涵對鐘琴的喜好源自於他剛成為大學新生的那一年,當時加州柏克萊大學校園內那座聳立三百呎高的著名鐘塔深深讓他神迷,激起他追求的熱情。從那時起,他立志要學會鐘琴,並有朝一日成為國際級的大師。由於他從小所受的鋼琴及大提琴的薰陶,資質聰穎,與籃球明星林書豪一樣高大郤仍身手矯健,指長掌寛,加上後天的努力,終於在此回國際大賽嬴得殊榮。目前他是一家位於柏克萊新創軟體公司Kloudless的創辦人之一和資深工程師。工作之餘,他常上柏克萊校園內的鐘塔演奏。除此,他也多次受邀到伊利諾伊州,馬薩諸塞州,印第安納州和科羅拉多州表演。


圖說:湯博涵是名工程師,平時喜好彈奏鐘琴,也曾受邀於伊利諾伊州,馬薩諸塞州,印第安納州和科羅拉多州表演。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