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的「擬燭光」

圖說:色溫較低的柔和光源,不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可降低失眠、生理失調,以及罹患癌症的風險。清大研究出第一個利用電力的擬燭光光源(右),比起傳統燭光(左上)及白光LED(左下),是一種對環境與人體都友善的光源。

對環境與人體友善的「擬燭光」。歷經二十年的研究,清大周卓煇教授研究團隊,成功製造出第一個利用電力而不必燃燒碳氫的擬燭光光源。

周卓煇表示,人類使用蠟燭有將近五千年的歷史。蠟燭光的優點除了在晚餐時營造浪漫氣氛外,最重要的是,燭光對退黑激素分泌的負面影響最小,是對人體最友善的光源。


「擬燭光」純用電力,因此沒有燃燒碳氫所會產生的黑煙、高熱、或火焰。此外,因為採用高效率的有機發光二極體所設計、製作,所以非常節能,至少比蠟燭節能300倍,也比白熾燈節能4倍。不會隨風晃動、沒有眩光問題之外,「擬燭光」沒有紅外線的放射,是一種令人心理舒暖的冷光!

透過與工研院機械所、綠能所合作團隊的共同努力,「擬燭光」可望與萬翔、昱鐳、曜凌、中強、永發欣等廠商合作量產。

包括「前瞻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材料眺望」(Material Views)網站、「自然」(Nature)期刊,都刊出了清華大學擬燭光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研究成果。

橙紅燭光:夜用安全

蠟燭會被發現是屬於比較人體安全的夜用光源,主要是因為它的發光光譜當中,橘光、紅光含量較多,而藍光的含量非常的少;相對於高能量、短波長的藍光,屬於長波長、低能量的橘光、紅光,其對退黑激素分泌所產生的抑制或是負面影響,低得相當的多!

簡單的說,藍光傷害退黑激素分泌的強度,是紅光的一萬倍,這也是說明為甚麼,醫界不斷呼籲,入夜臨睡前,切勿照射藍光或是含有藍光的白光。

若是以色溫的角度來看,燭光的色溫約在2000K上下,以藍光驅動的白光LED,或是含有顯著藍光的冷白螢光燈管,其色溫約在5000K左右,相較之下,燭光的色溫低得多,甚至比白熾燈光的2500K低;入夜使用時,在同樣亮度的前提下,燭光比LED的藍白光,或是比螢光燈管的冷白光,要安全四到五倍之多,甚至比白熾燈泡的橙白光色,要安全五成以上。

根據Kozaki等人的發現,入夜時分,在不得不使用燈光的情況下,也應該是使用色溫遠低於2300K的光線,以避免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以降低失眠、生理失調,以及罹患癌症的風險。


圖說:清大周卓煇教授。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