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位於宜蘭科學園區的海納光電總經理江朝宗,接受產業人物專訪,介紹其雷射細微加工技術,除了本篇影音專訪外,精彩故事也收錄在2020年《產業人物》雜誌。
電子產品講究輕薄短小,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都面臨許多微縮的挑戰。位於宜蘭科學園區的海納光電,以雷射細微加工技術,服務許多跨產業的客戶,跟著主筆王麗娟來採訪該公司總經理江朝宗,一起認識,要做出檢查晶圓功能的探針卡之前,先要有這個.....
圖說:透過科技部千里馬計畫至瑞典查默斯理工大學進行研究的交大光電系博士生張祖齊(中),在查默斯理工大學的無塵室前與合作研究人員合影。
交大光電系教授盧廷昌研究團隊與瑞典查默斯理工大學教授Åsa Haglund研究團隊合作,成功製作出世界首顆藍紫光電激發高折射率差光柵氮化鎵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此研究由光電系博士生張祖齊透過科技部千里馬計畫至查默斯理工大學進行,成果榮登四月號ACS Photonics期刊封面故事。
圖說:前排左四依序為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經濟部部長沈榮津、機械公會榮譽理事長莊國欽、經濟部技術處長羅達生、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機械公會會務總顧問王正青、工研院智機中心執行長陳來勝。
為協助機械產業邁向2兆元產值目標,經濟部領軍工研院、資策會、精機中心及金屬中心等各法人能量,打造公版的「智慧機械雲平台」,有助加速機械產業轉型智慧化,創造設備業者、軟體開發商、終端使用者三贏局面。
圖說:英飛凌於2019 Computex 推出第四代REAL3飛時測距(ToF)影像感測晶片,成為頂級智慧型手機的亮點。
根據市調機構SA報告指出,全球具有立體影像功能的智慧型手機,從2019年起將進入明顯的成長期。除了蘋果手機之外,安卓手機上的3D相機將從2019年起,以1.5億、2.5億、3.6億個快步成長。深耕飛時測距(ToF)及立體影像技術超過16年的英飛凌,將迎接可觀商機。
圖說:工研院攜手台大醫院、法德利科技與可成生技,15日共同簽屬合作意向書,左起法德利科技科學長李佩力、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台大醫院副院長孫瑞昇、可成生技董事長劉永隆。
為了打造個人專屬的醫療器材,工研院攜手台大醫院、法德利科技與可成生技,15日共同簽屬合作意向書,宣布將成立精準生醫「臨床轉譯研發中心」,以3D列印技術,成立國內第一個可快速打造個人醫療器材的「個人客製化醫材」平台與產業鏈。
圖說:Nokia_Arthur Ashkin 榮獲 2018 諾貝爾物理學獎
前貝爾實驗室(Bell Laboratories)研究員Arthur Ashkin,於2018年10月2日由於對「光學鑷子(optical tweezers)的發明和其在生物系統上的應用」貢獻,獲頒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Arthur Ashkin與Gé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兩位學者共享該獎項,後兩位學者則是以「產生高強度、超短脈衝雷射的方法」獲獎。